基于精准扶贫视野下的乡镇干部服务角色转变的路径思考

2020-08-07 05:36沙马阿木
青年时代 2020年14期
关键词:乡镇干部精准扶贫服务

沙马阿木

摘 要: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举措,只有精准扶贫好了才能精准脱贫,而乡镇干部是精准扶贫的直接执行者,中间骨干力量,是维系国家和群众的关系的直接纽带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曾指出,基层的干部是眹系服务群众最直接的群体,基层干部的形象直接体现党的形象。本文基于B县C乡为个案,研究分析乡镇干部服务角色转变中所面临的激励机制设计不完善、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确实可行的对策和方法:完善激励机制,提升服务意识理念,加强管理监督,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是破解当前所面临的困境的主要路径,把乡镇干部用好、育好,提高胜任力,从而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更好地转变乡镇干部服务角色,为精准扶贫的执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镇干部;服务

一、鄉镇干部服务职能角色转变的现状

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背景下,政府角色从“管理者”角色转变为“服务者”角色。“政府只有通过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没有服务就没有现代政府。政府职能的转变必然要求行政人员的角色也随之变化,而政府提供的“精准扶贫”是针对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最有效形式的公共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强调要科学谋划好”,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而乡镇干部是国家最基层的行政人员,是精准扶贫的直接执行者,是中间骨干力量,是直接联系官与群的中间纽带,乡镇干部的服务职能发挥程度直接关系政府的形象和群众的评价,他们是与群众直接的联系者,群众通过乡镇干部为媒介来评价政府的服务职能。“乡镇干部在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镇干部是最熟悉农村的村情村貌,有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是实施重大事项和精准扶贫工作的中间骨干,乡镇人员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偏远乡镇,高学历人才少,工作方式落后,因工作方法陈旧无法使用网络资源,制约工作进度,公共服务意识淡薄,居多乡镇干部大部分年龄偏大或是军转事业编制人员有一定的占比例,人才配备结构不合理,受行政身份、交流渠道和经济待遇等条件的限制,乡镇干部的工作服务积极性不高,影响脱贫攻坚的进度、加大行政成本。

二、乡镇干部服务职能角色转变中面临的问题

(一)公共服务角色意识淡薄

作为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者,乡镇干部应付和面对完成各种艰巨的扶贫检查任务,应对上级检查、第三方考核机构等各方定期与不定期的监管与审查,公共服务理念就是完成各种表册,而很少深入群里间了解具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少有时间探索产业、创业、务工技能、教育等扶贫的公共服务项目,存在得过且过的工作思想;同时,工作怠慢,作风不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理念,缺乏主动作为,被动完成工作,工作技能陈旧,工作方式落后,不愿学习和使用新媒体时代的各种网络资源使用技能,制约工作进度,服务技能跟不上工作发展的步伐。

(二)乡镇服务激励力度不够,激励方式单一

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积极性最主要的途径是要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目前因为干部激励机制的设计不完善,激励方式较为单一,更多的是靠物资激励,以年度绩效来激励乡镇干部工作行为,激励幅度较小,职业定位认知定位不准确,缺乏精神激励机制,乡镇事业人员难以得到提拔和晋升,事业人员转变公务员的身份困难。马奇和奥尔森认为,结果性逻辑是个人为了谋求个体利益最大化而在日常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逻辑。从结果逻辑分析,行为受意识的支配,人的行为是追求结果的最大化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需要是一定的组织环境中进行;因此,一个完整的人是不会与现实脱节,必须要保持行为与现实期望之间的一致性,而影响期望值的因素有工作环境因素、年龄因素、工作期望值和满意度因素、业绩和提升机会因素等。

根据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推导,当职工对工作环境、薪酬、上下级关系的不满意,会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而当这些保健因素消除后不会给职工带来满意感,只有通过激励因素的工作成就感、职业发展、职务晋升为途径实现职工的需求刺激积极的行为。因此,当激励力度不够,激励方式单一,不能满足需要的时候,人就会产生厌倦的情绪和对抗工作,消极性的作为。“作为公共权力代理人,政府官员应当追求公共利益;但作为理性经济人,政府官员也在追求私人利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矛盾,使得政府官员的行为变得非常复杂”,并随着工作任务的加重,工作性质发生变化,不同行业间的待遇有差异化,这两种矛盾的张力不断拉大,挫伤乡镇干部的服务工作积极性。

(三)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乡镇干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影响乡镇干部的工作效率,目前,大部分乡镇干部都不愿作为,大部分乡镇干部年龄偏大,军转事业人员也占一定的比例,低层次学历人员居多,高学历人才少和流失现象严重,人才配备结构不合理,职业认知错位。“出勤不出力,人到心不到,多做一事还不如少做一事,做与不做没有区别”,人浮于事、精英流失的现象严重,导致工作服务职能发挥积极性受限制,工作进度较为怠慢,干部间的工作量不平衡。同时民众的期望值和乡镇干部的贡献度不协调,民众对干部的贡献度和期望值要求越来越高,而干部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和资源的缺乏,无法满足民众的需求时,干部工作失去自主性和村民的不认可诱发工作热情下降,难以调动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工作的负担重和考核主体和指标多

面对繁重多样化的考核任务,工作担负量大,特别是偏远山区的乡镇干部的编制人员数量有限,与县城间距相隔较远,来回时间成本大,安排完成的工作负担重,任务多,并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任务,考核的指标多,对同一属性的工作考核指标不同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员要求不一样,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导致乡镇干部人员完成的各种检查表和册经常变动,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忙于应付上级部门的各种规定的工作,被动完成上级交付的工作任务,这不仅降低了考核的效力,也打击了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肯定的成就感。

三、转变乡镇干部服务职能角色的路径选择

(一)扩宽教育培训渠道,提升公共服务理念

加强培训渠道和方法,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根据具体负责的工作和要求因职制宜的参加培训和学习,唐纳德·R·哈维认为:“要以职业类别为依据,对具备实用性与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进行开设,来促进公务员的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改变落后的工作方式和陈旧的工作方法,融入新媒体时代,应用新的网络资源为途径,改善工作方法,在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积极探索各种产业的发展,改变工作怠慢,作风不实,出勤不出力,人到心不到的現状,提升工作服务理念,改变被动作为到主动作为,深入老百姓了解民情、民意、民心并以此为基准,开展具有针对性和更好性的工作服务。

(二)完善激励机制的设计,强化激励保障

完善激励机制,强化激励保障,打通晋升事业编制人员的职位通道,拓宽事业人员转变公务员的身份渠道,实行优秀服务工作者评优评奖制,并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推荐提拔优秀公务者。拓宽竞争激励机制,设定激励目标,目标完成的结果评定是以实际的工作量考核,年度绩效实行差异化分配,按“多干多得,少干少得”的按劳分配为原则,形成竞争型的激励机制,形成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尽其才、事竞其功的良性效果,“乡镇政府只有从乡村社会中获得相应的物质资源和心理资源才可能维持基本的运作,否则,工作就难以开展”,从而充分调动乡镇干部公共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三)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乡镇干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监督管理,对干部考勤实行严格管理制度,对于出勤效率低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教育。让问责机制“准”起来,注意问责导向,引导干部办实事。“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对失职干部严肃问责,让乡镇干部全勤到岗,构建服务型政府,转变乡镇干部的服务角色,促进工作的积极性。

(四)完善考核指标标准

合并和减少上级考核任务和项目,加强上级部门间的协调,在监督考核时,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衡量指标,避免重复考核。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在政策标准的统一性和执行力间寻求灵活性、适度性的平衡,调动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公共服务的职能,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进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宏伟目标。

四、结语

要完善以B县C乡为例的贫困山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首先,行为受意识的支配,因此要扩宽培训渠道,提高服务理念;其次,完善考核指标标准,减轻乡镇干部的工作负担;最后,健全管理监控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和强化激励保障,充分发挥激励保健因素,提高乡镇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要优化乡镇公共服务建设,构建强有力的乡镇人才队伍,提升胜任力,转变角色,促进精准扶贫顺利完成,确保贫困山区如期脱贫。

参考文献:

[1]邹燕秋.当前乡镇干部工作倦怠问题与对策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2):28-32.

[2]叶翔凤,杨擘,张文昌.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乡镇干部培育机制研究——基于151位乡镇书记调查问卷的分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8(6):91-96.

[3]曲延春.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乡镇干部的认知研究——基于山东省问卷调查的分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4):89-97.

[4]鲍剑忠,陈叶兰.新形势下乡镇干部激励机制探证——以X镇为分析对象[J].人力资源管理,2018(1):111-113.

[5]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6]于健慧.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现实模式及其发展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5,366(12):45-47.

[7]李蓉蓉.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乡镇干部胜任力研究——以山西省150名乡镇干部为考察样本[J].理论探索,2018,231(3):82-88.

[8]来丽锋.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影响要素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

[9]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乡镇干部精准扶贫服务
乡镇干部如何摆脱“身份迷茫”?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