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意大利老大爷说:“二战开打的时候,这里的人都没有恐慌成这样。”
这话用来形容金融市场,再恰当不过了。美股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历经了4次熔断(历史仅5次),道琼斯工业指数跌幅达到了一万点;原油价格最低触及到20美元一桶,要知道,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时的油价是35美元一桶;3月19日,人民币日内贬值超700点,离岸人民币跌破7.14关口。
眼前的一切,不是金融危机又是什么?
惟一不同的是,这次危机的源头不在金融系统、不在社会经济,而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全球一体化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它对社会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影响难以估量。
波音公司的股价已不足年初的四分之一,这家航空航天的领袖级企业仅仅几个月就走到了破产的边缘。航空公司正面临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机,美国航空协会称,大部分航空公司都撑不到下半年。
航空行业的危机还好理解,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美股跌幅榜中,汽车企业跌幅也非常靠前。菲亚特-克莱斯勒相较于去年年末每股16美元的价格,现在只有不到7美元,市值仅剩108亿美元;通用汽车在3月18日一个交易日里就跌了17.32%,相比去年每股40美元,如今只剩16.8美元,总市值滑落至240亿美元;福特汽车的情况也差不多,相比去年每股10美元的价格,如今只剩下4.5美元,最近7个交易日,它的股价累计跌掉了一半。
不单老牌车企集团如此,那些曾受资本热捧的“新贵”的境况同样如此。今年年初特斯拉的股价达到了969美元,截至3月18日收盘仅剩361美元,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跌去了三分之二,仅3月18日一天就跌了16%。
另一家明星企业优步,在3月18日一天里更是跌了21.63%,收于14.82美元,最新市值为255亿美元。在2月初,其股价还高达41.86美元,一个半月市值就掉了三分之二。优步尚且如此,滴滴出行的估值也一定会跟着大幅缩水,整个出行行业的估值都会跟着大打折扣。
我国车企集团在近一段时间虽然表现不佳,但同期A股表现比美股显得更有韧性,所以市值缩水的幅度还没这么大。
问题是,为什么汽车企业也会有如此窘境?首先,美国的情况和中国不同,中国的疫情已经基本被控制住了,全国各地正在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而美国的疫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现在来看还是未知数。疫情发酵时间越长,对经济打击就越大。其次,美国老百姓没有储蓄的习惯,受经济下滑影响,他们的耐用品消费开支必然会被大幅压缩,汽车消费会最先受到影响。
金融层面,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出现的流动性枯竭至汽车行业遭到重创,所以,这次出现了流动性危机时,汽车股的卖盘更多也就不难理解了。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远高于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美国老百姓买车大都是换车,中国老百姓买车有很大一部分是首次购车或者家庭的第二辆车。疫情当前,一些中国消费者会有购置首辆车代替公共交通出行的需求,而这部分需求在美国消费者那里就要少得多了。
产业链层面,在中国,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本土化率在过去几年有了相当幅度的提升。部分合资品牌的本土化率甚至超过了98%。虽然我们不知道美国生产汽车的本土化率是多少,但价值不高的制造业外迁、全球采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这一套模式是美国从上世纪末开始流行的,已经有几十年了。
疫情影响之下,各大洲、各国的情况都不一样,美国车企的产业链供应会遇到不小的麻烦。当然,中国汽车产业,包括其他的制造业也会有同样的麻烦,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这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能否在本土找到合适的替代企业。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集中地,这点优势是其他国家没有的。
危机面前,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虽然美国的逻辑跟中国有些不同,但制造业,包括汽车产业面临的困境是相似的。对其他国家来说,最着急的还是先控制疫情,“抄中国的作业”,封锁加隔离,这也是对冲基金大佬阿克曼给特朗普的建议。
全球汽车行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本土化程度相对高的企业复产的困难就越小,抗冲击能力也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