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彦
摘 要:道德与法治在初中教学阶段对学生而言是一门必须要掌握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三观思想以及使其掌握基础的法律常识都具有不可小觑的力量。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法律意识,还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學中的应用已经颇为成熟,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为教学起到不小的助力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渗透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多媒体技术;渗透;应用;策略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出了诸多革新。多媒体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发展趋势,更有利于教师打造高质量课堂,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让学生做到知法、懂法、自觉守法,做到将生活与法律有机融合。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种大环境和社会背景下长大的初中生,相比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更容易接受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高效率的学习。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首先,通过将网络与教学相结合,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突破以往传统的说教模式,实现教材知识的外延和拓展,打造高效课堂。
其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由于网络中拥有大量的优秀资源和学习资料,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优势可以搜集与课堂所授知识相匹配的内容。由于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新内容,这样很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最后,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教材的感悟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立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将所学内容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应用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教学环境
教材知识绝不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它取自实际生活并为生活所服务。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依然停留在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在台下被动接受的模式。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对此门学科的学习十分有帮助。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网络生活新空间”板块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初中生为健康使用网络造成的不良后果等事例,通过生活中真实案例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绿色上网的意义。
(二)将实事演讲引入课堂教学
教材中的知识点理论性比较强,并且缺乏生活案例举例,会给学生留下单调无趣的不良印象。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当前较为热门的新闻和话题,内容可与道德、法律、文化等方面有关。在每节课开始的前十分钟组织学生走上讲台,首先讲出自己搜集的新闻内容,接着结合教材知识对其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组织全班同学对此展开广泛的讨论,最后教师引入教材知识点对此话题进行扣题。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今日说法》《百姓观察》等节目,让学生透过真实的案例和主持人的讲解,再结合教材中所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健康的道德与法治观,不仅有利于课堂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在课后的教学方案整合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同于其他科学,其在生活中的反射性较强,学生除了在课堂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与实际生活之中,这样才能使知识实现其本来的意义。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建设美好祖国”板块学习时,教师应当明白这种知识点的学习使用微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接受。因此,在课下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爱国题材电影,如《建国大业》《我和我的祖国》,并将其剪辑成视频片段的形式,加之自己的讲解。将其上传到班级内部的微课云端上。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在家休息的时间感受祖国的强大,从而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这既节省了教师的课堂时间,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结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对构建高效课堂、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感悟能力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当深入了解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并构建起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思维体系,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创新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点,促进其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形成。
参考文献:
[1]谢丽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渗透[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1):94-94.
[2]王建社.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5(15):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