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乐莺
摘 要 新媒体传播渠道为档案文化编研产品的展示和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基于新媒体自主性与交互性、即时性与碎片化、专业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精准性等特点,档案编研产品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展示呈现出传播有效性大大提高、观赏便利性极大增强、扩展专业化传播渠道、档案服务主动性提高四点优势。档案部门应通过转变观念适应变革、题材选取关注热点、精准推送等展示档案文化产品,以达到档案文化编研产品的全民共享。
关键词 档案文化 编研产品 信息共享 新媒体平台
Abstract The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channels provide a new path for the display and dissemination of archival culture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product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such as independence and interactivity, immediacy and fragment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sharing, individuation and precision, the display of archival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products on the new media platform shows four advantages: greatly improved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cation, greatly enhanced convenience of viewing, expanded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improved initiative of archival service. The archives departments should display archival cultural products by changing their ideas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selecting hot topics, and choosing targeted products, so as to make archival culture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products accessible to all.
Keyword archival culture;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product; information sharing; new media platform
迅猛发展的新媒体正带领我们遨游于一个波澜壮阔的信息世界,以信息为主要客体的档案工作无可避免地要适应这个全新的信息世界。对信息的收集、存储、鉴定、利用等流程正随着信息生成和传播形式的改变而悄然变化,尤其是档案文化编研产品的展示和传播方面,以新媒体为平台的传播渠道为其提供了全新的路径。档案信息的全面共享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
一、新媒体信息传播特点
1.自主性与交互性。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自主性和交互性特征已经被人们广为认知,因而基于网络媒体的各类应用十分广泛,正在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发布信息已经成为基于网络的各种媒体和应用程序的主要功能,手机媒体尤其如此,不仅同样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发布符合国家规定的信息并进行传播,而且可以指定传播范围和传播群体。比如手机网络微信客户端,可以自主编排图文信息在朋友圈中转发,并可指定特定人群可见或不可见。这个在特定熟人圈子里传播信息的功能直接导致的结果或者说传播者本身对于传播效果的直接预期就是可以引起受者的互动,从而达到传受交互的目的。这是新型社交方式的主要形式。除了社交媒体,网络使用者也同样可以在其他应用程序或网站中进行信息的传播,但是传者对于这种面对陌生受众群体的交互效果是否有着一定的预期则取决于传播者的目的。
2.即时性与碎片化。网络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作为传播工具它更是体现出信息传播的无时空局限性,借助手机端或电脑端,传者可以即时将信息传递出去,传播速度远胜于传统媒体。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快速、随时播发信息的特点,信息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这也与现代人浅阅读的习惯有关。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8.25亿,较2018年底增长3298万,占网民整体的96.5%;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8.21亿,较2018年底增长4040万,占手机网民的96.9%。可见,即时通信用户已经占据网民数量的绝大多数[1]。
3.专业性与共享性。任何一种媒体都具有基于行业的精耕细作式的分工,或体现为版块分类,或体现为单一专业媒体。网络媒体尤为如此。相较于日渐式微的庞大综合性网站,小而精的专业类网站更受观众青睐。如视频网站的迅猛发展、财经类专业性媒体以其深度专业的内容推送赢得用户。手机平台的应用软件也呈现出明显的分类化特征,小巧精悍,通常着眼于某一主题性应用,体现出极强的专业性。媒体的任何专业化都是为了实现信息精准推送和共享,实现用户数增长,增强用户忠诚度,进而实现其营利目的。CNNIC统计了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聞、网上购物、在线旅行、网上支付、互联网理财、手机端网络音乐、视频、游戏、文学用户、在线教育、在线政务等移动网络媒体的应用发展,覆盖了基础应用、商务交易、网络金融、网络娱乐、公共服务等五大类。这些专业细分的媒体用户数都呈现稳步增长,在线教育和网络直播占半年增长率前两位,分别是15.5%和9.2%[2]。
4.个性化与精准性。以新闻类媒体为例,CNNIC在统计数据中显示:移动端已经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而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信息膨胀和碎片化,则加速了网络用户对于个性化、垂直化新闻资讯的需求。2019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基于用户兴趣的“算法分发”逐渐成为网络新闻主要的分发方式。相比于纸媒和PC门户时代的“编辑分发”模式,“算法分发”利用数据技术,筛选用户感兴趣的新闻资讯,极大地提升了新闻的分发效率。“算法分发”将可能实现真正的精准化内容推荐。
二、基于网络平台的档案编研产品展示途径
1.专业网站。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展示平台。一种专业网站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室)自身的网站。网站功能强大,集传递信息、产品展示、服务沟通、文件下载等功能为一体,且容量大、访问速度快,成为档案编研产品包括音视频类编产品首选的展示平台。以上海39所本科高校为例,设有档案馆的有22所高校,其中16家档案馆建设了独立网站;其余17所高校综合档案室中仅有5所高校档案室设有独立网站。在这21个高校档案馆(室)网站中,基本都设有档案编研、网上展览等栏目对档案编研产品进行展示,仅有1所高校档案馆网站没有相关展示。档案编研展示栏目中展示的编研产品形式主要包括:书画选集、名人手迹、全宗介绍、电子展览(视频或数字档案馆),主题各异、图文并茂。另一类专业网站则是指综合性视频网站和专业性视频网站(如纪录片类视频网站)。此类视频网站上展示的档案编研产品主要是大型文献纪录片。这是因为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编研产品,影视类编研产品有其视听轻松、娱乐性强等传播优势,且整合了影视产品的特性,易于传播。
2.社交平台。如在微博、微信、QQ空间等社交平台上,有部分省市档案馆开设了公众号,如东北师范大学档案馆、集美大学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上海大学档案馆、扬州大学档案馆等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主要功能为信息速递、专题展览和档案服务。在新浪微博平台上,有一些机构档案馆、档案管理部门开设公众号,如厦门市档案局、上海大学档案馆公众号等展示档案利用实例、相关信息传递、编研產品展示、互动交流等,以达到服务公众的目的。
3.移动端应用程序。在APP、安卓等手机移动端使用平台上,近年来,出现一批以传播传统文化为代表的应用程序,如APP STORE里有一个名为“古典文化现代传承”的产品,集中展示戏曲音乐、书法国画、古代建筑、饮食品茶、诗词歌赋等,结合知识传授、图像展示和简单游戏为一体,让人们在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中古典文化的魅力。如在一款名为“斗拱”的应用中,其内容提要写道:“这么美的传统工艺的衰落是让人伤感的。我们的团队在想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将斗拱和榫卯变成一个方便人们把玩和观赏的东西,就像大家仍然把玩使用机械手表那样,虽然它的功能已经退化,但是装饰化和奢侈品化起码找到一种方式解决了传统技艺留存的问题。”显然相较于古典戏曲、诗词歌赋以及书法绘画等群众基础相对厚实的传统艺术,中国建筑中经典的传统技术被传承和知晓得越来越少,这一类应用程序,无论其制作者是出于什么样的商业目的,都不失为一种传统文化(技艺)适应新媒体变革而得以传承的优良范例。
这些应用程序中大多使用了实物档案的图片,附之以档案信息的文字说明,也可视为档案新媒体类编研产品的新形式。以“斗拱”应用程序为例,“一斗三升”界面使用了汉代河南三门峡出土明器的实物档案图片,“斗口跳”结构界面使用了河北望都出土明器记载的档案还原的图片,图片旁以文字加以说明档案的出处。制作精美的各类书法绘画类应用,更是以书画类档案作为原始素材,辅之以音乐、动画、解说等多媒体元素,给人以极强的视觉效果。由故宫出品的,以集艺术作品大成为代表的“中华珍宝馆”,收集了从晋代到当代海量极品书画资料,图片清晰、色彩准确、绢丝可见,可堪图片类档案编研产品的代表作。
三、档案编研文化产品网络展示平台的优势
1.传播有效性大大提高。“传统档案编研工作从选题开始到出版发行反馈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一般情况下,只有在选题及反馈阶段,利用者才有表达意愿的可能。从这个过程来看,编研工作更多地以编研者的思路与取向为主,利用者的意愿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3]显然传统档案编研的这一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中被弱化。首先,从用户角度来看,新媒体的自主性与交互性使得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和搜索变得更加主动,传播有效性大为提高。人们通过搜索引擎找寻自己感兴趣的档案编研产品,同时也可以将它转发到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平台进行二次传播,并可通过互动来探讨交流,此间种种,都可以提高产品的传播有效性。其次,从档案部门来看,可以将编研产品进行准确的主动推送,吸引感兴趣的用户点击观看,并可通过互动平台进行交流,进一步提高或改进文化产品编研质量;也可事先通过互动平台征求选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档案文化产品的编研,满足用户需求。基于用户需求的高质量文化产品可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如为纪念建国90周年而拍摄的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后,收视率持续上升,6月23日单期收视率突破2%,节目播出仅4天累计已有接近2亿观众收看过。与中央电视台以往播出的纪录片相比,《旗帜》的收视成绩增幅明显。
2.观赏便利性极大增强。社交平台档案文化信息的即时性与碎片化传递,为档案部门及时发布文化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档案部门无需等待长篇累牍的文献研究全本完结再发布,有利于抓住热点及时发布信息,凸显档案的应对突发事件的现实价值。另一方面,碎片化图文信息也大大迎合了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快速阅读习惯,有利于培养受众的点击习惯。如佛山市档案局在其官方微博上不定期发布“佛山市名人系列”,短小精悍的文字配以图片,让观众在碎片化阅读中轻松获取知识。这种碎片化、即时性的浅阅读方式,显然比集大成的书籍阅读来得方便、轻松。可见从用户角度来看,首先,最大的便利是无时空限制性。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端用户,只要通过连接互联网,便可观赏到相关编研产品。尤其是对于手机端的应用程序来说,相关应用程序下载到手机上,即使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中,也可观赏中华文化,其便利性远胜于人们舟车劳顿前往博物馆现场观赏实物。其次,观赏效果好,由于是屏幕近距离观赏,有时应用程序中还提供360度无死角观赏、动态影像并配解说词,其观赏效果远远大于现场固定形式观赏。最后,信息海量性,网络平台可提供不种类不同时代的各种文化产品,其信息量显然高于具有时空限制的博物馆、档案馆等场馆。
3.扩展专业化传播渠道。大众媒体平台的专业化设置为具有单一形式的编研产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传播平台。以视频网站为例,以文献纪录片为代表的影视类档案编研产品在优酷、爱奇艺等平台上可以长时间保存。相较于电视台播出的极短时效性,视频网站为人们提供了三年、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观看周期,且可无限次播放。以视频网站爱奇艺为例,输入档案声像类编研产品的代表“文献纪录片”可以得到4.3万个视频搜索结果,其中可以找到2009年的大型文献记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至今已10年。可见,只要编研产品质量高,其在网上的传播可以经久不衰。手机平台的应用程序更具有专业性。由故宫出品的《中华珍宝馆》应用程序集中展示了优秀国画、书法作品等文化珍宝,为醉心于中华艺术的受众提供了一大文化宝藏。《西窗烛》应用提供了中国古典诗词歌赋的集中解读,品味传统文化之美。相应地,还有陶瓷馆、建筑、戏曲、茶道等分类专业性应用。而对于过于专业的相关应用程序,则提供简单游戏来消解其专业性。如,《榫卯》是以古代建筑结构为主的专业展示平台,人们可通过程序中的简单游戏,动手体验这些传统技术的功能和组合方式。如斗拱内设有小游戏,将各种细小配件组合成完整的某一类型的斗拱,让使用者在游戏的过程中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各类斗拱的组合方式,大大化解了建筑的专业性,达到娱乐于教、信息共享的目的。
4.档案服务主动性提高。新媒体基于大数据热点捕捉的数据分析可以精准地捕捉到用户关注的焦点,档案部门也可通过大数据分析结果对用户进行精准信息推送,打造个性化服务。当然这也需要档案部门提高主動服务的意识,有针对性地收集用户的关注焦点,制作出相关的编研产品进行推送。目前推送服务的主要渠道为微博、微信以及各类应用等客户端,尤其是手机客户端,而网站平台的推送功能相对来说则较弱。主动的信息推送服务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户的产品粘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用户的档案意识。
四、档案部门适应新媒体变革的对策
1.转变观念适应变革。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变革,档案部门工作人员首先必须达成的共识是,档案工作虽然是事后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但绝不是收集之后束之高阁,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并使之广为传播,充分发挥出档案本身应有的文化传承和传播价值来。档案文化产品的编研是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的高级形式,新媒体变革无疑为档案信息文化产品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更加宽广而便利的舞台。因此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应转变观念,一方面适应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便利性为更加有效传播档案编研产品创造良好条件。
2.题材选取关注热点。档案编研的首要步骤便是题材选取。对档案文化编研产品在网络平台展示的题材选取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揭秘类。历史揭秘类的文化产品是目前档案编研产品的主要种类。历史大案、战争风云、名人轶事等题材能满足人类天然的好奇心,对大众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若以“档案”、“揭秘”为关键词搜索爱奇艺视频网站,会有76.8万个视频,大部分是对某一历史真相、神奇的自然现象或奇异的文化现象进行揭秘。而此类题材正是视频类档案编研产品的主要选题方向,以保证一定的收视率。可见,历史揭秘类文化编研产品是题材选取的主要方向。大众文化艺术类。大众文化艺术的优势在于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如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国画、书法、戏曲、茶道等具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们喜爱,有利于档案文化产品的传播。从档案部门来看,此类题材也具有依托档案资源挖掘传统文化精髓的需求,有利于深度开发馆藏资源,实现其利用价值。时事热点类。一般社会热点事件突发时人们倾向于寻找史上类似事件案例作为参照,档案部门可重点针对相似事件进行资料挖掘,以达到观众的观看(阅读)期待与历史资料的最佳契合点。如电视剧《甄嬛》风靡全国热播之际,北京卫视《档案》节目播出了“清宫中妃嫔争斗的真与假”和“清朝那些事之甄嬛的前生今生”等节目,引起热议。也可结合周期较长的时事热点进行资料编研,如911事件纪念日,美国每年都会公布一些从未公布的视频档案,警示人们恐怖主义的危害。在我国建党、建国、抗日逢十周年庆等重要历史时间节点,党史类的编研产品也是主流文化传播的重点,其材料的严谨、详细和准确性较容易获得市场认可。工具查询类。档案提供查询一般是基于人们的现实材料需求,如学历档案、婚姻档案、企业档案等,使用率较高,使用范围较广。由于个体性和保密性,这一类的档案材料不适合汇集编发,但是档案部门可以从搜索引擎的角度来考虑,打造一个基于统一数据平台的查询工具,前期解决身份认证问题,后期免除材料打印的繁琐,既可方便大众查档利用,又可提高档案部门的工作效率。
3.主动展示精准推送。基于新媒体的大数据分析功能,档案部门可以从数据渠道获取公众的关注需求或消费倾向。由此可以获得定点的精准推送。“档案推送服务”,是指档案管理者在了解掌握利用者查档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取有用档案信息,并主动推送给利用者使用的档案服务方式。它要求档案部门主动收集、分析需求,有的放矢地对信息资源加工、整理,通过一定方式传送给利用者[4]。这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档案信息服务,可以有效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使有限的档案馆藏发挥最大利用价值,全面提升高校档案部门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2]数据来源http://www.3china.org/m/view.php?aid=2915,数据中国,CNNIC:2019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闭线林.论网络化对档案文化意识的影响[J].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8):737.
[4]许雯倩,李娟.论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推送服务[J].兰台世界,201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