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精准扶贫党建问题的思考及对策建议

2020-08-06 19:20李俊成武涛问望强孙丹
文存阅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思政

李俊成?武涛?问望强?孙丹

摘要:精准扶贫工作中,村内党组织是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的精神旗帜,是连接村委、驻村工作组和村民之间的桥梁,更是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指挥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設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帮扶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傅杖子村期间,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沟通交流,经过深入交流、调研,帮助村委逐步更新党组织建设各项制度,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村内红色故事、扶贫感人故事为主的精准扶贫“思政”建设。

关键词:精准扶贫;村党支部;思政

一、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扶贫傅杖子村背景

(一)村内基本情况

傅杖子村位于青龙县域东北部,与辽宁省建昌县接壤,居住分散,全村473户1700口人分布在10个自然片15个村民小组,2014年有识别十二五建档立卡贫困户252户,1046口人。现有十二五建档立卡贫困户187户,788口人,已全部脱贫。耕地面积2199亩,山场面积10832亩。村里没有集体企业、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外出劳务收入为主。

(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采取措施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以下简称学校),自2016年起,作为青龙县傅杖子村的对口帮扶单位,学校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开展工作。在4年多的工作中,学校党委、党支部通过不断深入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村党支部、深入村民生活,为村党支部补齐党建制度,而精准扶贫和村内的感人故事,同样碰撞出了学校精准扶贫的“思政”故事。

党建是促进脱贫的重要基石,也是脱贫以来积累的重要和丰富的经验,被扶对象对此也深表认同,钱和物的支持,都不如将党支部建设好。一个健全健康的党基层组织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部署等是强有力的基础。农村的党员干部大多来自基层,深入农村扎根下来,是落实扶贫工作的主要实践者[1]。然而在推动扶贫的总体紧张中,如何充分发挥及保障党组织作为战斗堡垒的角色及作用,是我们扶贫工作党员干部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2]。

二、村党支部在精准扶贫中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打造基层党组织攻坚堡垒的意义

1.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领导、组织、指挥核心作用。傅杖子村现有党员40人,党小组6个,其中党员占村委会、党员占村委会委员的比例为80%。党员中,农村致富带头人更是占到了60%。可以说,村党支部集结了村内的技术骨干、商业骨干和政策骨干。村内开展“三会一课”、 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土地流转、组织建设各类合作社等各项工作,想要高质量开展都离不开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

2.村党支部是脱贫攻坚的桥梁纽带[3]。2016年来,党支部积极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协调学校党员同贫困户建立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组织学校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协调各级政府,为村内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合计资金342万元(涵盖道路硬化、亮化,建设桥梁,扩建小学等民生工程);开展各类农副技术培训;为合作联系产品销售渠道;甚至连村民摩擦也多半会让党员干部来为其解决,可以说,村内党支部,是一个村各项事业精准施策、跟踪服务、协调联络的核心纽带。

三、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凝聚合力不强,新鲜血液不够

村党支部的设置,多半按照村民小组及党员居住地设置党小组,而作为典型的山区村,这种方式不利于党员心得交流和提高工作积极性。村内虽然能够按照要求开展各类党内活动,但形式主义较为严重,活动多以读报纸,看新闻等为主,没有真正的提高思想认识、提升工作业务水平上;村内党支部党员多为老党员,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缺乏吸纳村内有文化、有能力、有胆识的年轻人加入党支部培育党员和后备干部力度。

(二)干部的“民兵”模式问题

对于村内的党员干部,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民兵”阶段[4]。也就是虽然要做村内的各项工作,但是还是要以个人家庭的务农、养殖等业务为主。这种模式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村委报酬太低,村支书、村主任每个月工资不到1200元,其他党员干部收入更是微薄。

四、对策建议

学校党委始终将精准扶贫工作,当做学校的首要政治任务来大力推动。自2019年起,学校组织个人、党支部、校领导入村入户对接80余次,700余人次。从驻村工作组成员、到学校结对帮扶贫困户党员、到学校党支部、校领导、校党委各级精准对接,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对于党支部凝聚力不强的,需要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对于党员干部的不红不专问题,为党员干部积极争取合理资金提高待遇。通过不断整合扶贫、扶智举措,学校并逐步完善并形成学校特色的扶贫——思政模式。

(一)精准对接,互相学习

1、协助完成体系建设。在学校党委、各党支部不断同村党支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先后将学校的党组织结构框架、党员发展流程、党组织学习材料等向村支部交流,有效完善村党组织结构、党员管理机制;2、协助解决卡脖子问题。在党支部苦于没有自己的党员活动室开展活动时,学校为村内党支部捐献党员活动室,有效强化党员沟通问题。当新冠疫情爆发的3月份,学校党支部联系校友为村内带来口罩若干。真真切切为村内解决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村内党组织发展提供后勤保障工作,同时,对于党员干部收入较低,无法专心完成工作的情况,学校同村党支部积极为党员干部争取护林防火工作,切实为党员干部争取权益。

结语

扶贫先扶智,高校扶贫同其他政府部门相比,扶贫渠道相对较少,直接支持产业扶贫难度较大,但同时高校科技文化底蕴深厚,对于教育、文化扶贫应该着重加强。通过高校不同党支部发挥自身优势进行扶贫,将为高校扶贫开拓新的扶贫和高校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王文轩,丁国茂。“美丽乡村”建设人才——驻村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培养[J].农技服务,2016,33(1):163.

[3]朱明刚.在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6):11-13.

[4]骆启顺.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以浏阳市精准脱贫工作实践为例[J].党政干部论坛,2020(04):54-56.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初中地理教材渗透思政教育的探索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