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评论员
国办日前印发支持灵活就业的意见,要求清理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拓宽就业新渠道。加大灵活就业,增加收入,既是保民生,也有助于激发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已肆虐超过半年的新冠、7月以来的大洪水,对经济有着不小的负面影响。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日前发表的一篇文章表示,当前总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尤其是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6月份合计就业人数仍较1月份少近3%。因此,这次国办意见支持灵活就业,极有针对性。
改革开放之初,个体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极大的活力。近年来,中国个体户数和就业人数再次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个体就业人数超过1.7亿人。
个体经济的优势,在于其规模小,投入较少,合规成本也较低,因此可以提供比企业更加廉价的商品和服务,而且也更加贴近市民的需求。个体经济是草根经济,填补了更大的市场主体留下的市场缝隙,以其灵活便捷为民众带来便利,也为经济带来了燎原之火。
但是也有不少地方,对个体经营设置了高门槛,把很多人挡在了门外。而这次国办发布的意见,提出在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内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提供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无须办理营业执照;对于需要许可的,开通绿色通道,多部门联合办公、一站式审批,取消涉及灵活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经批准占道经营的免征城市道路占用费,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等等。这些要求落实到位,将极大降低个体经济的门槛。
门槛降低了,就会有更多劳动者自发进入市场。更多的市场主体,加上相对更低的成本,会为消费者带来更廉价的商品和更便捷的服务,促进消费者更多地消费。而劳动者获得了收入,也会增加消费,给其他劳动者带来收入,收入与消费相长,构成了一个绵绵不绝的正反馈回路。整个经济的活力于是被带动起来。
意见还提出要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新个体经济,日益发展壮大。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社交平台微商,这些互联网时代的新个体户,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的经济活力源泉。
对于这些新业态,在基本的监管底线内,应该更加包容,比如清理不必要的准入门槛。法无禁止即可为,少一些限制,让他们先壮大起来。如果监管过于严苛,很可能扼杀他们的活力。
此次国办文件明确要求对新业态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加快推动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互联网医疗、在线娱乐等行业的发展。有关地方和部门应该按照要求,包容对待新经济业态,降低其合规成本,让新个体经济成为提升经济活力的无数个小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