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泽恩
摘要:左手按弦的手型是大提琴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它与音准;三度、六度、八度的双音练习;手指按弦速度和灵活度以及高难度技巧的运用密不可分,并且还会影响到后期学习大提琴的效率高低和演奏水准,所以手型问题应当引起演奏者足够的重视。本文针对大提琴演奏学习中应该如何使用正确的手型和训练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提琴;手型;把位;泛音;学派
中图分类号:J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1-0069-03
一、引言
大提琴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最早能追溯到欧洲十六世纪末。从六根弦的“膝琴violadagamba”(即古大提琴)不断改进,最终演变而成四根弦的现代大提琴“violoncello”。大提琴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雜的感情,是管弦乐团中必不可少的低音弦乐器。要想把它拉响并非难事,但若要把它学透彻,达到炉火纯青的顶尖水平可非一日之功。作为仍在学习大提琴演奏的我,可以把学习过程总结为三句话:兴趣不可丢,勤奋不可少,积累最重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学习,从业余向专业靠拢,从专业向一流看齐。曾居住在鼓浪屿的一位老人,并且也是一位出色的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的沈章老师曾今说过:“大提琴学成标准有三点:(1)内行外行都承认;(2)状态好坏都知道;(3)能在无外力情况下自行调整状态”,可能只有达到以上几点,才能算是真正步入了学习大提琴行列吧。
二、大提琴的把位
在了解左手手型之前,我们应该先知道大提琴的把位是如何分布的。如图1所示,大提琴的音域从大字组的C(带两个低音点的1)一直到小字三组的a(带两个高音点的6),接近五个八度的音域。与音域紧密相关的音位,也从低音谱表直至高音谱表有序排列。尽管大提琴有近五个八度的音域,但其常用音域一般只有三个八度多一点,此音域常用于合奏,而大提琴独奏的音域要高于常用音域,一般超过四个八度。从图中我们能了解到,每一个点相对应的就是每一根手指在指板上所对应的音高,把位越高,点与点的距离(音域音的距离)就会越近,所以我们左手手型也进行相应的调整,甚至因为有的音之间的距离太近,我们还需要挪动前一根手指借位置给下一根手指来进行操作。
三、手型的种类
首先,我们可以从基本正确的手指按弦姿势、按双音和弦的姿势和泛音这三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一)左手按弦基本姿势
大提琴的左手是一道关口,既要有力度来征服较粗的琴弦,又要求手指的灵活和有弹性,所以练习时保持良好的手型至关重要。我们左手的五根手指有着相对应的编号,分别为:食指-1指(在乐谱上标记指法为1)、中指-2指(在乐谱,上标记指法为2)、无名指-3指(在乐谱上标记指法为3)、小指-4指(在乐谱上标记指法为4)、大拇指-0指(在乐谱上标记指法为0)。左手按弦,大拇指放在琴颈后,其余四根手指指关节弯曲,指尖立着自然下垂按在弦上,手心成窝状,大拇指与中指相对(大把位的时候,拇指向相对的三指位置靠近),可以想象手里握着网球的感觉。与此同时手臂应当抬起,手肘、手腕和手背呈一条直线。在拇指把位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拇指把位用在四把位往下,特殊情况一把位至四把位也用到),大拇指和其他四根手指都需要在指板上。大拇指按在弦上,其余手指则以大拇指为中心,在大拇指和无名指之间手指长度范围内构出对应的音(特殊情况下使用到小指)。
我们在具体练习左手按弦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当把手指按弦的压力减少时,换把就能变得较为轻松,使用不同的手指压力可以获得很大的灵巧性和各种音色变换,这样能使得每一段音符都拉的更清楚。左手需要保持松弛状态,但手指按弦还是需要很结实,我们可以通过打指练习(每一根手指在按下弦接触到指板上发出“哒哒”的声音)的方式来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得手指更有弹性和精确性。落指的动作只需要使用手指本身的重量就够了,蛮力的敲打指板不是很好的锻炼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音乐表现力来进行按弦力量的调整,与此同时手就要像是订书机一样准确的订在指板上的每一个音,靠耳朵仔细辨别是否找对了位置。以上就是左手按弦的基本姿势和练习操作,也是国内外大提琴界所公认并且采取教学和使用的主要方法。
(二)双音与和弦的姿势
在学习大提琴的过程中,双音与和弦可能是大多数提琴手比较苦恼的地方了。双音,顾名思义就是两个音同时发声,所以应该是拉两根不同的弦(和弦则是多个音从低到高同时发音),这里就会牵扯到需要什么样的手型指法才能准确找到音。这里我们就会采用大提琴中的专有名词一‘大把位'和‘小把位。以大提琴C弦C大调为例子,在一把位中降D到E是增二度,当我们食指按降D无名指按E的这种宽手型或是需要延伸手指的手型,我们称之为大把位。大把位普遍存在于自然调中出现的变音记号,但是换到其他把位就需要另说了。小把位就是两个相邻的音能在不做手指扩张下所能构成的音程。在同一根弦上的两个音出现了增音程且非常态手型能够着的就需要用到大把位,但是在两根不同弦上的两个音所构成的双音,我们就需要用到小把位。大把位和小把位相互有序运用组合下,实现了在大提琴上能拉出24个大小调的音阶和丰富的音乐旋律。
到了拇指把位可能会有一点区别,但是整体原理是大同小异的。拇指把位由于大拇指的加入,相当于五根手指同时存在于指板上(小拇指一般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在按双音或和弦时会呈现奇怪的手型,那我们应该如何准确的找到双音或和弦的位置呢?大家都知道,我们最初在练习双音音阶时都是先找到一个音,然后在找到另一个音,最后两个音同时发声,这样就完成了双音的第一步,后面的双音也是同样道理。但是在练习中大家有没有发现,一旦我们脱离了初期的一个音一个音的寻找,而是直接两个音同时发声时,难免会遇到两个音中总有一个不准的情况,而且双音练习的速度也很慢,那问题出在哪呢?难道是练习的时间不够?其实不然,练习时间确实是很重要的方面,但最重要的莫过于练习中的思考。其实练习双音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手型问题,与其练习过程中看着左手去记弦上音的位置,不如以大把位或小把位的手型来进行肌肉记忆。这样既能高效的理解音程之间的关系,又能提高音的准确性,练习双音的速度也能随之上来。在拇指把位是同样道理,也是通过大把位与小把位的手型组合来练习双音,但是我们能够换一组词对大把位和小把位进行更确切的描述,那就是‘垂直关系手型和‘侧面关系'手型。垂直关系手型指的是,在拇指把位中指与指板从侧面看成90°,其原理是同一根弦上中指到无名指的音程关系是大二度。侧面关系则是,在拇指把位中指是向内侧着的,与指板成小于90°的姿势,其原理是同一根弦上中指到无名指的音程关系为二度。在音阶练习中记住大把位与小把位、垂直关系与侧面关系的顺序和理解当中的原理,通过正确有效的加以练习,你会发现原来练习双音提升速度和准确性的关键就在这,并且在后期学习技巧性的困难双音片段不会感觉到迷茫。
(三)泛音
泛音可分为两种,一种叫自然泛音,,另一种叫人工泛音。两种泛音是通过不同的指法手型来得以实现的。
首先我们来讲什么是泛音。泛音是弦乐器演奏中常用的一种别具特色的奏法,大提琴上的泛音,音响优美奇特,音色晶莹透亮,宛若清澈的钟声或铃声。我们听到的声音绝大多数是复合音,拿一根琴弦来说,除全弦振动外,弦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各分段都在振动,而且同时发出了一系列不同音高的音。这些音的总和叫复合音。全弦振动的音最响最清楚叫基音或叫一分音,记谱就写这个音的音名,其它分段振动的音叫二分音、三分音、四分音、五分音……等等,声音较弱的不易听出来。这些分段振动的音排列起来叫“分音列和“泛音列。从一分音基音算起的音列叫“分音列,从二分音算起的音列叫‘泛音列。
在大提琴中,自然泛音(符号为“O”)就是用三指轻触弦的二分之一处,会有高八度音出现,轻触弦的三分之一处,会有纯五度(准确是纯十二度)音出现,这些分段点上都是泛音点。人工泛音(符号为“◆”)能够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使大拇指在弦上实按某个音位,以大拇指为中心向下构一个四度音程再以三指轻触泛音点,另一种则是以大拇指为中心向下构五度音程,这两种方法都能够得到泛音。在演奏泛音时,要做到“准、松、快”,即音位要准、贴弦要松,多加练习能够提高泛音操作的准确性。
四、手型与学派
大提琴发源于意大利,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流发展中传到了国外,由于文化差异以及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导致大提琴的演奏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最有代表性的几个学派有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德国学派以及俄罗斯学派,每个流派都有着自己的演奏风格和音乐特色。接下来以法国学派和俄罗斯学派这两个笔者接触过的学派在左手手型操作上来谈谈个人感受。在分别和两个不同学派的老师学习过后,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大把位的手型问题。法国学派老师上课时曾教我大把位的手型,食指张开构大把位时,是需要食指指尖的正面,也就是指尖肉比较多的地方按弦,且食指关节自然弯曲。虽然我能做到,但是个人感觉手需要撑的很开才能按准音,并且伴随着撕扯食指和中指连接处的痛感,显得不是很顺手。首先,外国人的手一般人的手要大,手指也更长,在拉琴方面天生自带优势,这些把位他们]操作起来更加轻松。但在俄罗斯学派的老师手上我又寻找到了另一种答案,那就是采用食指侧面按弦的手型。这种手型就是在构大把位的时候,把食指伸直,呈现出一字状,使用食指指尖靠内的侧面来按弦。个人觉得这种方式相比法国学派的方式更为适用且轻松一些,不过作为一名求学者而言,不能因为遇到一些困难就退而求其次,应该都要学习和掌握,这样才能逐步深度了解不同学派的特色。沈章先生曾对我说过:“一个优秀学生,评价他能力的强弱就看他能不能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都学会,即使“一千个大提老师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五、结语
作为大提琴求学者,若要真正提高个人的演奏水平和音乐修养,仍然应当以“兴趣不可丢、勤奋不可少、积累最重要”这一要求为指导,并且练习时一定要动脑思考。固定好手型还只是学琴基础中的冰山一角,还有着例如弓的触弦点、施加给弓的压力、弓速变化和各种左右手的配合技巧等,有待我们研究与探讨。把这些基础和演奏技巧综合在一起去演奏作品时,我们能体会到想要还原作曲家初次创作存在于脑海的音乐,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六、结语
本论文通过以左手手型为出发点,以笔者个人多年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对专业书籍的阅读思考,对大提琴的把位、手型种类以及学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相信通过刻苦实践后,广大学习者能拥有良好的基本功,为以后的学习和演奏打下坚实基础,能够如愿以偿的成为理想中的大提琴音乐家。
指导老师:陈果
参考文献:
[1]徐波.大提琴名师指点[M].长沙: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17.
[2]凌宪初.论近代西方音乐伦理精神的嬗变[J].音乐创作,2012(01).
[3]陈果.俄罗斯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的教育思想[J].艺海,2013(08).
[4]于潤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