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路径研究

2020-08-06 15:00闫玮贾云燕史爱芬甄珍李曦刘海洋
卷宗 2020年15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新时代高校

闫玮 贾云燕 史爱芬 甄珍 李曦 刘海洋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改革应从提高供给主体能力与采用多元供给手段等层面展开内涵式建设,有效落实供需两方面的平衡发展,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供给的实效性与吸引力。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改革

基金项目:河北省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校级科研项目“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Y201831)。

“供给侧”这一概念最早源自西方经济学,意思指供给方面。伴随国家某些经济产业发生严峻的产能过剩问题,自十八大之后,经济增长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渐渐成为共识。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与经济领域极其相似,尽管投入足量的教育资源,但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产出并不显著,教育共同体投入和产出比例失衡,供需关系出现了失衡和紊乱的现象。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思政教师应特别坚持供给侧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借助供给侧改革使思政理论课教学具备更强的吸引力与亲和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样且高端的教育产品,满足学生受教育的实际需求。

1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改革面临的困境

1)思政教育产能过剩。在我国教育体制下,思政理论课教学从小学阶段便已开始,并持续到中学、大学甚至工作,可见党和国家对于思政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在学习过程当中学校均开设专门的思政课程,学习阶段不同,思政理论课的名称也就存在一定差异,但教育内容几乎大同小异,这也就导致在教育供给中发生产能过剩的现象。现如今,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均是以小学与中学阶段教育内容为基础形成的,导致思政教学中出现难以规避的问题,即内容重复、交叉,以及重复供给甚至过多供给等问题。特别在中学与大学阶段,中学阶段所学知识基本可应付大学相应考试。尽管高校思政理论课供给内容相对全面与丰富,知识结构更系统化和完整化,但对大学生来说,供给内容仍在较大限度上存在重复与相似的问题,这对其而言便是重复性教学,并未解决学生现实的学习需要,也难以吸引其注意力,并未真正发挥思政教学的应有功能,对思政教育质量也产生消极影响。

2)供给手段过于单一。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国内高校思政理论课在供给手段层面始终采用课堂讲解方式展开,注入式的理论内容解析,单一且枯燥,欠缺创新性与灵活性,使学生们在心理层面对思政理论课的认可度不断降低,甚至产生排斥与拒绝的态度,长此以往便形成供需关系失衡的现象,即教师机械化供给,学生被动性接受。虽然高校逐渐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增加实践活动,但依然欠缺有效切入,同时供给手段也较为单一。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活动普遍以情景模拟和视频观看为主,这些活动较易组织和开展,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们切身感受不足,缺乏深入的感触,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法深刻记忆教师讲述内容。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参与度偏低,多数学生仅扮演着情境教学的观看者,导致实践供给手段流于形式,产生纸上谈兵的严重问题。

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有效策略

1)提高供给主体能力。供给主体的水平与能力对于供给效果具有直接影响,身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关键性供给主体,思政教师个体综合素养与理论水准不但决定着教育成效,而且亦影响着学生们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首先,供给主体应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量与较强的专业水平。思政教师不仅应掌握思政理论内容,还应了解伦理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等各专业领域的知识。唯有如此,在实施教育供给时,教师才可做到深入浅出,为学生们提供最优化的供给服务和产品。另外,教师还应注意社会动态,加强自身政治思维明暗度,持续更新个体知识结构,对部分社会现实问题应具有独特见解,可全面、系统与精准地加以講解和剖析,以个体能力的提升优化教育供给,从而得到学生认同。供给主体还应充分发挥自身魅力,打造自己的教育风格,使学生们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实现加强供给效果的最终目标。

2)采用多元供给手段。思政理论课教学若想落实有效供给,需要转变传统供给模式,以现代化供给手段为依托,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借助多媒体与互联网等现代化教育供给手段,融合高校网站中的精品课程教育资源,如专题课件等,在课件中不但要包含相应知识要点,还应包括和知识点对应的视频与图片。相对于传统供给手段而言,图片和视频更具直观性与形象性,所带来的视听效果亦更加强烈,可在较大程度上抓住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对于思政理论内容学习的兴趣及热情。教师可进行互动交流式的教育供给形式,引导学生们展开有效交流及探讨,产生课堂供给的良性互动,促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泼。学校可建设与思政理论教学有关的课程,如关乎人生、理想与道德的专题讲座,职场主题讲座,法律知识讲堂以及婚恋心理学课堂等,这些供给内容均以讲座的供给形式展开,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及掌握思政理论有关知识,而且还可以丰富知识体系,树立积极的三观。再者,教师还可以融合多样性教育资源,采用多元供给手段,如组织学生开展调研活动,从最初拟定方案到明确调研目标,以及最终的总结归纳,到思政课堂中根据调研结果展开反馈交流,整个活动均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则在一旁协调指导。展开调研活动能够令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发现社会现实中的问题,亦尝试着提出问题解决要点。又如,教师可选择案例教学法,选择本校优秀学生与被开除学生实际在校经历,引导学生们展开深入探讨,经过分析与比较,明确如何成为合格的高校学生,从而快速适应学校新生活。相对来说,案例教学法更为直观,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加的意识,提升其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供给侧和需求侧属于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有着显著的政治性特点,这亦决定着供给侧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所处的特殊地位。然而,由于思政理论教育对象为大学生,因此高校在实施思政理论教学时,应以学生具体需求作为着眼点,真正提高供给主体综合能力,采用多元供给手段。唯有如此,才可持续优化高校教育供给与服务供给,才可不断探究出契合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良性发展渠道。

参考文献

[1]刘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机制构建的四维向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37(03):188-193.

[2]张攀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供给侧改革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9,26(03):24-26.

[3]杨刚要.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11):96-98+106.

作者简介

闫玮(1982-),女,汉,河北石家庄,高校讲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贾云燕(1975-),女,汉,河北石家庄,副教授,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史爱芬(1974-),女,汉,河北保定,副教授,研究生,学前教育。

甄珍(1982-),女,汉,河北石家庄,高校讲师,研究生,语文

教育。

李曦(1986-),女,汉,河北鹿泉,助理讲师,大学本科,物理

教育。

刘海洋(1986-),男,汉,河北承德,高校讲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新时代高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