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重点亦是难点。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尤其是书面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在特定情境下为满足特定的要求而写作。学生应当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做充分的应试准备,从而在考试中写出符合题意的考场作文。在作文教学中体现“生本”的理念,让高三美术生更有效地学习写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既要高瞻远瞩,又要脚踏实地,以课堂课外相结合,积累整合促读写的作文训练方式,有序渐进地开展作文教学。
关键词:生本;美术生;作文;训练
一、高三美术生写作犯难原因
作文在语文学习中特别重要,但美术生的作文课通常是这样的:老师:“下面我们看今天的写作题目。”学生齐刷刷地盯着黑板屏幕。学生甲盯着屏幕,嘴碰着笔,两眼呆滞。学生乙时而盯着屏幕,时而拿笔在草稿本上写写涂涂画画。学生丙盯着屏幕,拿出作文选、素材书翻翻翻。学生丁一会盯着屏幕,一会跟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说笑笑……
上述情景中,据调查,学生甲只要一碰上作文,就不由得六神无主,究其原因是基础差。在此之前,常常因为基础差不能把一篇作文写完整而受到批评,因此对作文是既讨厌又恐惧。学生乙每次写作文想法特别多,貌似思路很广,也有列提纲,但总在各项立意和选材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作文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丙是平时比较注重阅读和积累的同学,但一看到作文题就会去翻书找类似的作文,甚至在作文中大段大段抄袭。学生爱好讲话,好讨论,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成型的例子可用,但是一旦要求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时候,他就犯难了,往往不知从何下笔。
根据以上观察的情景和课后的调查,我们总结出让学生写作犯难的原因有:第一,作文基础差,对着一段材料找不到关键词句,也理解不了材料的要求,无法下笔;第二,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耗费太多时间;第三,有依赖性,一看到作文就谋划着抄袭,甚至下笔时候会词不达意,没有自己的作文架构,难以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二、解决学生写作困难的一些做法
可以说,得规划者得天下。遵循生本中“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赖学生”的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兴趣学写作,有信心写作,有自己的想法写作。所以,在高三美术生的作文训练中,无论是总体训练的安排,还是某一道题目的斟酌,都必须是科学而严谨的。作文复习训练必须扎实按照考纲的要求,有基本的能力、较快的速度,还有良好的应试技能。
(一)课堂作文训练序列化
1.按照标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系列来训练,保证学生每种形式的作文都会写。尽量做到在训练的过程中不孤注一掷,也不投机取巧。
2.强化记叙文、议论文,特别是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和基本写法。
3.在选题和讲评上多下功夫。作文选题多借鉴全国新课标卷的真题和各地模拟题,选取比较新颖有价值能综合考查学生语言、思维、积累的,能有话可写的各种文体的题目。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时事热点类作文题,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II的作文题。当然,我们面对的是美术生,基础摆在前面,为了让美术生易于接受和模仿优秀的考场作文形式,我们会尽量选择有范文可参考的题目便于作文的讲评。美术生的写作基础也是参差不齐的,在讲评上,可能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在集体讲评的基础上,要加上面批的形式。
4.素材积累、片段作文、整篇作文几个方面融合推进。
(1)重视素材的积累和运用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对各方面素材的博涉,不仅扩充知识视野,更丰富精神世界,用源源不断的活水浇灌精神的绿洲。我们每个星期都搜集整理出一份阅读材料,材料内容一般包含四个部分:一是“他山之石”,选取高考优秀作文一篇,并附加该文章的点评;二是“前人环玉”,选取高考模拟范文一篇,同样附加该文章的点评或批注;三是“時评精华”一到二则;四是“精选名言”若干则。选取这些阅读材料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关注和思考社会的能力,增强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表达的能力,学习如何深入全面地看问题,写出内容充实、深刻的文章。材料的阅读是一方面,同时我们要求学生能从阅读材料中整理出对他们写作有用的素材并相互交流。
(2)作文提纲的拟写
(3)整篇作文训练
保持两个星期一篇的训练频率,再加上阶段考、一模、二模、省市调研考,总的下来,能保持有20~25篇作文的训练量。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的经验是,作文训练不能太频繁,太频繁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也会产生写作源枯竭的毛病;当然也不能太少,太少训练不利于作文能力的形成、巩固和提高。
(二)课外写作训练多样化
除了课内写作训练外,课外写作训练同样重要。美术生本身就是一个思维比较活跃的群体,教师要充分调动美术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让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学生也可以加深对写作的理解。生本课堂中课外写作生成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教师要结合美术生的写作情况,动态地创建出不同形式的课外写作训练。
1.读书笔记
毛泽东曾言,“不动笔墨不读书。”他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我们课堂容量不大,学生视野狭窄,这样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更不能只紧盯着课本,而是要让语文课堂呈现生命的张力,拓展开放,触类旁通,多阅读多思考多动笔才能更好创作。延用这种读书方法,我们每个星期都精选几篇文章让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让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等方面思考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基础加以批注。学生利用这种主动阅读的方式,整理出读书笔记为写作所用。
2.随笔,日常生活杂记(日记)
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写日记似乎很难操作,实则非也。我们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写,没有题材的限制,没有表达的限制,更没有字数的限制,唯一的要求就是学生学会迅速捕捉、记录点滴,能用文字清晰展现那时的心情即可。这类型的随笔(日记),大部分是偏向记叙的,记录自己的经历过程,有些还有整体的布局和构思。在后期,我们会指导学生适应考场作文短而有效的特点,真正在短时间内把故事讲好。
3.基于报刊阅读的写作
高三美术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但也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时事。得益于学校对学生的用心培养,我们每个班都订阅有报纸杂志。但学生只看不思考,入眼不入心,到写作时,看过的基本派不上用场。那怎么办呢?我们规定学生带着写作任务去阅读报纸杂志,这样才能收到既调节身心又提高语文阅读写作能力的双重效果。
最后,在高三美术班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在作文教学的关键问题上必须精耕细作,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才能指导学生高效写作。写作的生本课堂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作文说到底是一种能力,而能力必须经过思考和反复训练才能获得。教会学生写作,既要让他们有应试技巧,也要高于应试,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独特的思维能力。毕竟写作能记录点滴,能抒发性情,又能为高考助力。在这一年作文教学中,我们坚持课堂课外的作文训练,积累整合促读写的方式引领自己和学生不断走向新高。
参考文献:
叶圣陶.跟大师学语文:略读指导举隅[M].北京:中华书局,2013.
作者简介:骆湛丽(1983—),女,汉族,籍贯:广东。高中语文教师,大学本科,就职于惠州市博罗县华侨中学,研究方向:阅读与写作。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