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摘 要:器乐学习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墨塞尔语)。因此,培养学生对器乐学习的兴趣就成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我们要以音乐本身为着眼点,巧妙地把乐器引入课堂,引发学生的直接兴趣。教学中注意学习与展示相结合、兴趣与志向相结合,树立目标,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教师要摆正观念,科学地运用多种手段,促进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
关键词:器乐教学;直接兴趣;间接兴趣;稳定兴趣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各级教育部门大力倡导“器乐进课堂”。学生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中,眼、耳、手、口、脑等积极协调活动,音乐能力与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器乐学习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语)。器乐学习如此重要,那么,培养学生对器乐的兴趣就成为首要任务和目标。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以音乐本身为着眼点,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最后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兴趣的分类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根据兴趣产生方式的不同可将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例如,学生对一堂生动的课、电影、歌曲等的兴趣就是直接兴趣。直接兴趣具有暂时性的特点。间接兴趣是指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但对其结果有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有的学生对某些课程并不感兴趣,甚至感到乏味,但意识到学好这些课程对自己的将来、对社会有重要作用,因此刻苦学习,并对此产生兴趣。间接兴趣具有稳定性的特点。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长此以往形成稳定的兴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并取得成功。
二、器乐教学中培养兴趣的技巧
(一)巧妙导入,引发直接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接兴趣是由于有意义的事物本身在情绪上引人入胜而引起的。各种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形状、结构和音色,有不同的演奏方法,如果教师在恰当的时间,用恰当的方式把乐器引入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就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直接兴趣。
1.从“吹歌”开始,引发学生的演奏兴趣
学生熟悉的歌曲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教师由演唱变成演奏,让学生听一听是什么效果,这时候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如在学完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后,教师可以拿出口风琴,随着伴奏音乐吹出歌曲的旋律,问学生好不好听,想不想学习。然后介绍口风琴的特点,自然地把口风琴这种乐器引入课堂,也打开了学生学习乐器的大门。
2.从“伴奏”入手,引发学生的演奏兴趣
教师在平时的音乐课上,基本都用钢琴伴奏,学生已经熟悉了钢琴的音色。如果此时把伴奏乐器变成电子琴、葫芦丝或竖笛,新的乐器肯定能吸引学生的目光,让他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美。从为学生伴奏开始,到学生尝试演奏乐器,我们已经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直接兴趣。
(二)明确目标,培养间接兴趣
心理学上讲,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这个结果对学生来讲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那么学生就会去参与。就像认真学习就会有好成绩,就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一样。如果学习某种乐器,可以得到长辈、朋友的夸奖,可以考上理想的艺术院校,可以有机会参加演出,甚至可以代表学校出国比赛等。这样的结果会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有目标、有方向,也更能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1.学习与展示相结合,激发间接兴趣
学习器乐的过程很艰辛,需要毅力。教师应适时地组织各种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如组织班队活动以及校内校外各种形式的文娱表演与比赛。当他们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肯定时,他们的自信心得到锻炼和加强,促使他们产生克服困难、继续学习的内驱力,他们学习器乐的兴趣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兴趣与志向相结合,保持间接兴趣
不论从事哪种职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都是必须对这种职业感兴趣。早一点认清自己的天赋,把自己放在一个对的起点上,可以提早成功的时日,可以使你这一生都过着与自己意愿相契合的愉快的日子(罗兰语)。老师对这部分学生可以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把兴趣与志向结合起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乐器学习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却步。只有把兴趣与远大的志向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拥有永远前行的动力。
(三)多种手段相互促进,形成稳定兴趣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如果没有直接兴趣,学习的过程就很乏味、枯燥;而没有间接兴趣的支持,就没有目标,过程就很难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在器乐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观念,科学地运用多种手段,促进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
1.把握好演奏技巧與兴趣之间的关系
在器乐教学中,我们要远离繁难的技巧要求和高深的知识要点,让学生充分感受乐器的音色和其独特的表现力,再慢慢地学会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种看似平凡、按部就班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一步步体验成功,获得快乐。其中演奏技巧的学习则可看成是顺带解决的问题,不要为了一个难点让学生反复、机械地练习,更不要让学生因为难点没有突破而懊恼,因为技巧的东西练到一定程度后是相通的,到那时此难点就不是难点了。比如口风琴教学中“双音”的演奏,学生往往不能同时按下琴键,总是先后弹出两个音。不是他们不懂怎么演奏,而是他们的五个手指不能完全独立,控制不好触键动作。这个时候老师不能急躁,机械的练习只能消磨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带学生做手指操,帮助他们锻炼手指肌腱的力量,同时加强单音的练习。相信不用多久,学生是可以轻松弹奏双音的。教师把握好演奏技巧与兴趣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乐器由单纯的喜欢(直接兴趣),通过学会一个个演奏技巧、克服一个个困难,逐步达到更高层次而获得兴趣(间接兴趣)。
2.把握教学节奏,注重选曲的趣味性
器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才能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演奏技巧。在教学中,不能一次给学生提过多要求,以免给他们造成压力。把总目标细化到每个星期、每节课的内容,用“蚕吃桑叶”的办法,攻克一个个难点。因此,我们要有一个完整的器乐教学计划,整体上把握好器乐学习的进度与节奏。在每节课中,只能确定一个练习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学起来意犹未尽,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
在选曲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选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曲子,降低难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选曲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除了教材中的乐曲外,还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歌(乐)曲,引起他们的共鸣。比如北京卫视的节目《音乐大师课》学生都喜欢看,有一期小男孩王奕程翻唱了李健的《贝加尔湖畔》。当王奕程在钢琴上用行云流水般的琶音弹奏完前半部分后,突然拿出口风琴吹管,边吹口风琴边用左手弹奏钢琴,此时左手弹奏的钢琴与口风琴音色形成完美合奏,不单惊讶了评委,也让同学们震惊了。这立即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马上拿出口风琴开始吹奏。
这首通俗歌曲里包含几个演奏技巧,有弱拍起的吸气、手指的移位、跨指,还有穿指,放在平时一个技巧就把学生难倒了,而现在因为熟悉、喜爱,他们练起来一点不觉得辛苦。对歌曲的直接兴趣转化为一定要弹奏出来给大家听的间接兴趣。这首歌(乐)曲弹好了,另外一首更想弹好,此时间接兴趣又反过来刺激了直接兴趣。学生长期处在这种良性循环下,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形成稳定的兴趣。
3.把兴趣的培养落实到各个领域
器乐教学在增强学生的美感和乐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器乐教学不可以孤立地进行,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把兴趣的培养落实到各个领域。
在感受与欣赏领域,我们可以通过用乐器参与音乐要素的表现,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音乐的快和慢、强和弱、高和低时,我们可以用电子琴、口风琴、竖笛等乐器演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效果。直观、形象的表现既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又巧妙地宣传了乐器,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有条件,可以在乐器室让学生自己探索演奏,那样他们的兴趣会更高。
在创造领域,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学生可以用电子琴演奏不同节奏,进行节奏接龙游戏;也可以用竖笛即兴编创带固定节奏的旋律;还可以两人配合,编创二声部进行演奏。虽然这些创作是简单的接龙、模仿,但学生可以用手中的乐器自由表达情绪,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因而乐此不疲。
4.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启蒙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的根本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流程,不足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善于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讲解法、发现法、练习法等,通過游戏、比赛、合作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的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饶有兴趣地进行学习。比如竖笛的练气,刚开始学习时,学生做不到气往下沉,我只好要求他们找“裤腰带被撑起来”的感觉,或者“闻花香”的感觉,等他们知道气息下沉后,再要求他们进行部分肺活量练习,先练习短音,再练习长音,比一比谁的音吹得平稳,谁吹出的音色好听。这些方法易懂易学,学生的兴趣当然高。
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能够演奏简单乐曲的时候,他们会有满足感,此时要特别提防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这时候就要对他们提高要求了。比如练习曲以长音练习为主,要求学生的气息更深、更稳。在速度上提出快速、慢速、由慢渐快、由快渐慢,在演奏形式上出现二声部变化等各种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在教学中,教师不断提出高要求,激励学生通过努力达到另外的高度,这种“跳起来可以摘到果子”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
总之,器乐教学要建立在保护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这一基础上,巧妙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培养间接兴趣,最后多种手段相互促进,形成稳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整体发展与提高,真正达到美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宋兴.中学器乐教学的方法与体会[J].中国音乐教育,2008(7).
[2]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编辑 李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