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中的隐喻思想探究

2020-08-06 14:37张欢琪
现代交际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类型

张欢琪

摘要:隐喻既是语言和修辞现象,同时更是一种思维与文化现象,在修辞中体现出更为深刻的思维与心理活动。《文心雕龙》作为我国古代的语言研究著作,具备极高的文学水平和研究价值。《文心雕龙》中隐喻十分丰富,因此,通过简要介绍《文心雕龙》和隐喻的类型,最终从多个维度入手,分析《文心雕龙》中蕴含的隐喻思想。以期为后续《文心雕龙》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借鉴。

关键词:《文心雕龙》 隐喻思想 类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1-0111-02

新时期背景下,对隐喻的研究逐渐增多,认为隐喻不再是单一的修辞作用,而是与作品本身的创作语境和创作者思维均存在密切关联,甚至对整个著作的文本结构均会产生一定影响。隐喻的类型主要包括显性与隐性隐喻、根与派生隐喻、相似性与创造性为基础的隐喻,本文立足于此展开深入研究,对这部经典著作的隐喻思想展开细化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一、《文心雕龙》与隐喻简介

(一)《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这本文学理论专著,是由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整体内容和结构均十分缜密和严谨,理论内容阐述十分系统化、细致化。《文心雕龙》被称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体系如此之严密且论述较为全面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由10卷构成,共细化分为50篇,上部、下部各25篇。《文心雕龍》论述主要立足于孔子的美学思想,同时兼顾道家的相关思想理论,对于中国古代齐梁时代的相关美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性的归纳和总结,对于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美学规律、美学创造和鉴赏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上部的论述具有统领的作用,是从《原道》到《辨骚》五篇内容,重点的理念是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之后的20篇,均将论文序笔作为核心内容,对当时的不同文体的作品、作家等展开详细且深入的研究。下部的篇幅中,主要以剖情析采为重点,研究了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还包括评论鉴赏等内容,是《文心雕龙》全书最精彩的内容。

事实上,《文心雕龙》虽然被称之为文学评论著作,但却是语言研究方面十分出色的著作,在世界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水平。针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当前主要是基于修辞学界和汉语语言学,部分国外的学者也从语言学范畴进行过相应的分析,但分析成果不够全面,该角度的研究始终处于薄弱状态。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部分学者均将《文心雕龙》定义为文学理论著作,因此,从多个视域展开《文心雕龙》的研究十分必要。

(二)隐喻类型

1.显性与隐性隐喻

显性隐喻也可称之为明喻,是一种标记化的隐喻形式,刘勰还在创作过程中,提出了隐喻,也就是将寓意寄托于物体、物品、事物中,通过借代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或情感。显性隐喻的体现更加明确化和清晰化,隐性隐喻则不容易发现。《文心雕龙》中的隐喻在篇章、词、句子中均有体现。

2.根与派生隐喻

根隐喻指的是体现文章中心概念的隐喻,在中心概念下所派生出的隐喻内容,则称之为派生隐喻。根隐喻通常是隐藏在具体内容中,不会被轻易发现,根隐喻还可以体现出人对世界、自然的最初认知,是概念化隐喻的核心部分。派生隐喻则是根隐喻的外在体现形式,围绕根隐喻展开的分支。在《文心雕龙》中,人体隐喻是贯穿于整个著作的核心部分,刘勰在展开相关理论论述时,通常将人作为隐喻的对象,也证明《文心雕龙》的创作真正是立足于人的角度,基于人的各个身体部位来进行隐喻思想的表达。隐喻实质上是科学活动的产物,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工具,对于新理论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正是通过根隐喻与派生隐喻的论述,才能够让后人更加清晰地了解刘勰概念术语,通过生活隐喻科学,通过熟悉隐喻陌生,通过具体隐喻抽象,等等,构建了完整的《文心雕龙》隐喻思想体系。

3.相似性与创造性为基础的隐喻

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是立足于本体隐喻相似性基础上展开的隐喻,创造性为基础的隐喻则是在发现新事物的相似性基础上展开隐喻。相比而言,创造性为基础的隐喻更具认知价值。创造性隐喻通常是将隐喻寄托于具体的事物中,并且形成独立的结构。

二、《文心雕龙》中的隐喻思想

(一)“骨”

“骨”的实质含义指的是人身体中坚硬的支撑组织,将其理解为骨头,骨是人体重要的构成部分,是人体躯干,缺少骨人则难以站立,充分证明了骨对于人体的重要价值。《文心雕龙》这部著作中“骨”字运用十分广泛,全书50卷中有15篇涉及“骨”,共体现在32句论述中。包括文骨、筋骨等。“骨”的隐喻思想包括人体骨骼、文章语言的骨力、文章精髓骨干和论述内容的骨体形式。《文心雕龙》中“骨”的隐喻通常在于事类,其隐喻思想则是体现文义,结合上文分析中,“骨”代表人体坚硬的支撑组织,那么“骨”的隐喻思想可大致定义为通过文体支撑来体现文义,是文章论述的重要构成部分。《文心雕龙》中所指的风骨,喻体实质上是人体,因此“骨”是文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骨”是整个文章的支撑点,语言和行文则是分支。《文心雕龙》中正因有“骨”的存在,才能体现出感人力量,“骨”代表的也可以是文章精髓和重点内容,通过分析“骨”的隐喻思想,能够了解创作的根,《文心雕龙》中“骨”在不同篇章中的运用,其隐喻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风骨》中的骨隐喻人或鸟类的骨骼,但在《奏启》中,“骨”隐喻的则是人的骨气。

(二)“肌肤”

“肌肤”原意指的是人体肌肉和皮肤。关于肌肉的释义,是附着于骨头上柔软组织,后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将其定义为人及动物身体构成的纤维组织。肌肉与皮肤具有密切相连的关系,肌肤既可以概括皮肤,也包含肌肉、肌肤等,是人体十分重要的感官构成,是触发人类感觉神经的主要渠道。由此,“肌肤”可以隐喻为亲近的、密切的。但是由于肌肤相比其他人类器官,并未体现出十分突出的功能,因此通常人们在认知上存在盲点。在《文心雕龙》中,“肌肤”的隐喻体现在七个论述中,“释采为肌肤”,将文章的“采”作为最亲密的构成,通过“肌肤”隐喻采的重要性,文章若缺少采的构成,则相比人体缺少肌肤,整体完整性上欠缺。这里的“肌肤”隐喻思想则是文章文采,肌肤并不是人体器官中最重要的构成,同样“肌肤”隐喻的文采虽比较重要,但确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类型
《文心雕龙》的易学思想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辨骚》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