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俊
摘要:近年来,随着公民民主意识及主体意识的提升,社会公共生活这个词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公民对公共事务参与也更为主动。高中生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国家对他们寄予以了最大的期望,高中生的思想和行为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各个阶段都必须接受的课程,对于学生社会生活中公共参与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就当前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构建活动型课堂提出了自身的看法。
关键词:公共参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型课堂
一、 引言
近年来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热情的不断提升对提高国民素质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新的要求,青少年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接班人,因此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努力构建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是对立德树人任务的严格落实,这对于青少年未来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中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若不能有效解决,将会导致高中生公共生活参与的热情下降,不利于国家未来的建设。目前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学生公共参与知识浅薄以及公共参与能力不强。开展活动型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需要,也是有效提升高中生公共参与能力的需要。
二、 理论概述
(一)公共参与
简单来讲,公共参与属于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也是公民所应履行的责任,通过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可以推动社会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公民积极进行公共参与的环境下,人们也可以逐步融入社会,提升幸福感。公共参与即公民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采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手段或途径参与对公共事务或公共生活的管理,表达利益诉求。公共参与是一项集权利、责任和义务为一体的社会实践行为,是衡量公民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尺度。
(二)公共参与素养
公共参与素养即具有主体参与资格的公民为了维护或促进公共利益,利用现有的知识将其转化成一定的能力,再通过有序、合法的方式和途径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国家治理当中,使其自身主动承担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具有维护公共利益的意愿和能力,并具备一定公民意识、奉献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型课堂
为了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为青少年未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对教育的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型课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航向标,以活动为课堂依托,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课程开展效果。在活动型课堂构建构成中,会充分尊重教学主体的地位,包括教师与学生,进一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 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生公共参与知识浅薄
公共参与知识即人们在参与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必须的知识,这也是开展公共参与实践、提升公共参与效果的必要基础。但由于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开展一直容易被人们忽视,导致学生对公共参与知识的了解较为浅薄,缺乏一定的深度。高中生公共参与知识浅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公共参与的认识较为狭隘,其次是对于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缺乏一定的认同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开展通常是以开卷形式,进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兴趣,认为该门课程的重要性相较于其他课程有所不足,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缺乏合理的理解。
(二)高中生公共参与能力不强
公共参与能力与公共参与意识以及公共参与知识共同发挥作用,若仅仅依靠知识及主动参与的意识,而没有参与能力,就会导致实践效果不佳,公共参与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国高中生公共参与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中生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撑。现如今,大多数高中生参与公共生活的主要途径是借助手机,但由于互联网环境的复杂性,充斥着一些虚假信息。而高中生由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导致看待事物的角度较为单一,对真假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在公共参与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虚假信息的影响。其次,学生理性参与能力较弱,高中生在此阶段呈现出如下的特征:一方面心理较为内向,希望拥有私人的空间,不愿听从他人的建议,受到他人的操控。另一方面,有渴望展现自己的能力,容易冲动行事。上述特征导致高中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容易与他人产生语言及肢体上的矛盾,进而导致过激行为的出现。
四、 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型课堂构建策略
(一)明确活动型课堂教学目标,整合三维目标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的开展效果,做好准备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前期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教材的选购、教学目标的制定等。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航向标。因此,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在公共参与大环境下的培养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培养目标应当包括政治认同、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等,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努力将其培养成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其次,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高中生的心理方面已经日渐成熟,自我意识较强,教师应当主动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根据学习速度不同以及接受知识能力的不同为学生打造具有个性化的课堂,使各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有效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活动型课堂教学主体的素养和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的构建需要学生及教师的共同参与。在传统的教学开展中,教学主体往往仅是教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导致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而为了积极构建活动型课堂,必须需要学生及教师的共同参与,且活动型课堂开展效果与课堂主体的素质密切相关。多年的教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有效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首先需要丰富教师的相关理论知识,思想政治课程由于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教师掌握的知识越多,在课堂中的发挥效果越出色。其次,还需要提升教师的实施能力。随着近年来“互联网+”课堂的兴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网絡设施的支持,教师应当积极掌握这些辅助工具的使用,给课堂教学增添一份趣味性。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参与能力,首先需要增强其主体性,通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参与活动型课堂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其次是要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由于思想政治这门课程涉及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只有在学生充分了解相关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更为有效地开展教学。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去搜集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