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郁霞 陈越
摘 要:媒体融合对于扩大科技期刊传播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高校医药类期刊网站为调查媒介,对其融合新媒体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期刊网站上新媒体的设置情况、融合情况和使用情况均有待改进。在融合新媒体的过程中,科技期刊需注意4个方面:既要积极融合,又要避免跟风;树立推广意识,构建交互宣传环境;注重融合形式,甄选融合内容;注重持久效应,保持融合可持续性。
关键词:媒体融合;期刊网站;二维码;视频/音频;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7-0068-05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整合[1]。自此,各媒体行业开始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道,科技期刊也不例外,尝试通过建立期刊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方式融入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中[2]。网站是期刊出版行业发展最早的一种网络媒体,2015年中国科协所属1 081种科技期刊建网比例就已达84.6%[3],且近年建网比例仍在不断增加。现今期刊网站发展模式已较完善,且期刊网站是编者、作者、审者、读者完成相应工作和查阅相关文献的重要平台,其相较于期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受众面更广。因此,期刊网站已成为融合和推广其他新媒体的重要媒介。然而,科技期刊所采用的新媒体种类有哪些?多少种新媒体会被融合至期刊网站?具体的融合方式和融合情况如何?目前尚未见相关方面的系统研究。鉴于此,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调查与分析,以期为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笔者在前期对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网站调查[4]的过程中发现,相对于其他类科技期刊而言,医药类期刊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方面的应用较多,故选择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员单位中的医药类期刊为调查对象。以各期刊网站为主要调查媒介;调查指标的选取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评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中媒体融合的评价指标[5]为依据,主要包括微信、微博、视频/音频、二维码、移动出版、APP等其他新媒体。
调查时间为2019年3~6月。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各期刊网站,进入网站查看各调查指标的设置和应用情况,并统计设置各新媒体的期刊数量以及视频/音频和二维码的使用数据。此外,对部分调查指标进行核实:进入新浪微博网站核实各期刊是否有微博账号;通过“微信—添加朋友—公众号”核实各期刊是否有微信公众号;科技期刊主要通过加入超星域出版实现移动出版和读者对文献的免费获取,故通过超星学习通APP核实各期刊的移动出版情况;通过安卓手机的“应用市场”软件核实各期刊是否有独立型APP。将核实数据与期刊网站的调查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以明确各新媒体与期刊网站的融合程度。
二、调查结果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的会员单位中,医药类期刊共有109种,其中仅有2种期刊沒有网站。因此,统计总数以107种计。
(一)期刊网站上新媒体的设置情况
由表1可知,期刊网站设置新媒体种类共计8种,调查指标中的其他新媒体主要为XML在线排版系统和QQ在线交谈2种。其中,设置二维码的期刊数量最多,占比达76.6%;设置微信的期刊次之,占比为48.6%;视频/音频窗口(不包括帮助视频)的设置居第三,占比为10.3%;其余5种新媒体的设置均较少。由图1可知,网站上同时设置2种新媒体的期刊最多,占32.7%,且以微信和二维码为主;同时设置5种新媒体的期刊最少,仅占1.9%;未发现有期刊同时设置6种及以上新媒体。可见,医药类科技期刊对新媒体的应用范围较窄,多倾向于对二维码和微信的应用,其他新媒体仍有待拓展。
(二)新媒体与期刊网站的融合情况
通过其他媒介对微信、微博、移动出版、APP这4种新媒体的应用进行核实,结果(如图2所示)发现,前3种新媒体的核实数量与表1调查数量差异明显。通过超星域出版实现移动出版的期刊有82种,与调查数量相差80种,说明有97.6%实行移动出版的医药类科技期刊未将移动出版融合至期刊网站;网站调查中设置微博的期刊有6种,但核实发现,其中有2种为虚设,实际其并无微博账号,有88.6%开通微博的期刊未将微博融合至期刊网站;设有微信公众号的期刊中未将其融合至期刊网站的比例为29.2%;未发现高校医药类期刊有独立型APP,表1中2种期刊的APP均为“中华医学会”集群型APP。可见,新媒体在期刊网站上的融合未受到期刊出版部门的足够重视。
(三)期刊网站上新媒体的使用情况
能够在期刊网站上直接使用的新媒体主要为视频/音频和二维码2种。在11种开设视频/音频窗口的期刊中,3种无内容,8种有内容,且内容主要为手术过程和针对某个主题的讲解(如表2所示)。最早开通视频窗口的期刊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开通时间为2009年;其余期刊开通视频/音频窗口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17~2018年。从内容的更新方面来看,仅《精准医学杂志》能够及时更新,且更新频率较高。从用户点击量来看,多数期刊的点击量均较高,仅《精准医学杂志》点击量较低,可能是由于其“视频浏览”栏目的设置不够醒目。总体而言,高校医药类期刊视频/音频的用户量较大,但期刊出版部门对其应用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医药类期刊二维码的应用分为2类,即期刊二维码和单篇文章二维码(如表3所示)。期刊二维码的指示对象包括期刊或编辑部微信公众号、期刊网站、微博、超星页面、征订启事和QQ等。其中,二维码指示微信公众号的期刊最多,达52种;其余指示对象均较少。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所在位置来看,放在网站首页中部的有42种,仅放在漂浮窗口的有2种,仅放在网页LOGO处或其顶部的有7种,仅放在页脚版权说明处的有1种。单篇文章二维码的指示对象包括题名和摘要所在网页、OSID(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文章基本信息、HTML全文、PDF全文、DOI网站、试读页面、视频、文章在知网的页面等。其中,指示题名和摘要所在网页的期刊较多,为14种;其余指示对象均较少。由此可见,二维码的应用范围较广,但具体的指示内容和其在期刊网站的融合方式值得商榷。
三、启示与思考
从调查结果可知,我国科技期刊在融合新媒体数量、融合方式以及新媒体使用情况等方面都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笔者认为,在媒体融合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科技期刊在投入融合新媒体的过程中需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既要积极融合,又要避免跟风
随着数字科技和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满足读者的移动阅读需求已成为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有调查显示,12.8%的医务工作者喜欢通过Ipad、手机等媒介利用碎片时间搜索并下载所需资料[6]。本次调查的8种新媒体中有6种是适合移动端查看和阅读的新媒体,但除二维码和微信之外,其余4种移动新媒体融合至期刊网站的数量均较少,且同时设置3种以上新媒体的期刊网站也较少。这完全不能满足移动环境下读者的阅读需求。我国具有一定期刊品牌效应的浙江大学学报旗下有8份期刊,其融合新媒体的数量基本在3种以上[7]。出版部门应积极拓展新媒体的融合数量,同时需避免盲目跟风,审慎选择适合期刊特点的新媒体。例如,视频/音频是提高科技期刊服务能力、传播能力、影响力及竞争力的有效手段[8],科技期刊可扩展在视频/音频方面的使用,通过该新媒体传播学术微内容,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微博也是传播微内容的重要途径,但笔者认为,微博更适合大众媒体的特点,不太适用于科技期刊,调查也发现部分开通微博账号的期刊对微博的使用没有持久性,且其关注用户较少。此外,移动出版方面,科技期刊受自身办刊模式、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限制,自主创建完全的移动出版或独立型APP几乎不太可能,借助数据库力量实现期刊的移动出版或集群型APP将成为不错的选择。
(二)树立推广意识,构建交互宣传环境
用户量是评价新媒体价值发挥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再好的新媒体若用户量不足也只能是孤芳自赏,价值无法体现;而推广用户量最简单便捷的渠道就是利用自建的各媒体平台进行交互宣传,如微信公众号与期刊网站之间、视频/音频与微信公众号和期刊网站之间、纸刊与各新媒体之间、Email与各媒体之间等均可进行交互宣传,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广告效应。期刊网站是科技期刊受众面较广的一个媒体平台,对于推广新媒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站庞大的用户量也会成为新媒体的潜在用户。然而,本次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医药类期刊并未重视各媒体平台交互宣传的重要性,如97.6%已通过超星域出版实现移动出版的期刊,29.2%建有微信公众号的期刊未将这些新媒体体现在期刊网站上。其中,通过超星域出版实现的移动出版虽然有其专业的公司可以依托,但是该平台上的期刊资源海量,资源竞争压力巨大,科技期刊要想吸引用户的注意仍需利用自建的媒体平台进行辅助推广。新媒体的利用最根本的目的是扩大期刊影响力和服务效应,期刊出版部门应树立推广意识,尽可能地利用自建媒体平台构建交互融合的环境,不断扩大新媒体用户量,发挥其利用价值。
(三)注重融合形式,甄选融合内容
融合形式的选择对于新媒体的推广具有重要影响。融合形式包括体现形式和展示位置两方面:1.体现形式以二维码为主,不同的目标内容(如微信、视频/音频、移动出版等)均可生成二维码,且二维码适合在网页、纸本等不同媒介上体现;同时,相较于文字、图标等其他形式,二维码更易吸引用户的注意。2.新媒体在期刊网站上的展示位置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关注度。在本次调查中,部分期刊将二维码放置在网页LOGO或其顶部或页脚部,都是不易被用户关注的位置,不利于目标媒体的推广。二维码应放在网页较为显眼的位置,如网页中部、漂浮窗口等;视频/音频也应在网站首页中部有独立的窗口才能提高点击率。
融合内容的选择对于发挥新媒体价值意义重大。本次调查发现,手术、针对某主题的专家讲解或与论文内容相关的作者讲谈的视频内容的点击量均较高。因此,视频内容应与期刊主题或论文内容相贴合。其他类型科技期刊的视频内容可以为实验的关键步骤、作者对论文创新点的讲解等。调查还发现,二维码的指示内容较广,但有些指示内容无法读取或意义不大,如论文PDF页面放置在知网页面的二维码,读者已查阅PDF全文,根本无需再扫码进入知网,且知网为收费运营。融合的内容应是不同媒体间的互补,针对不同媒体的受众对内容进行取舍、调整等细分服务[9]。将与论文相关的视频/音频或HTML全文等适合移动端阅读的二维码放在适合PC端或纸刊阅读的论文PDF页面是可取的做法;同时需特别注意检测融合内容的有效性。对融合内容的甄选需要期刊编辑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为利用新媒体做好知识更新储备,能够突破刊物发表容量上的局限,以信息服务推动期刊发展[10]。
(四)注重持久效应,保持融合可持续性
媒体融合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只有保持其持续性才能充分发挥融合效应。一方面,是新媒体利用的可持续性。本次调查中,有期刊视频/音频的最新更新时间为2017年,近两年未发布新内容,也有期刊只发布了1个视频便再无更新。在启用新媒体之前需充分评估自身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内容资源等因素,论证其可行性,在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保障新媒体利用的可持续性,否则只是昙花一现,且会造成融合资源的浪费;同时,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应根据技术更新和用户需求不断完善和升级其功能。另一方面,是融合平台的可持续性。期刊网站作为新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平台,其对媒体融合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科技期刊网站都有在线办公系统,作者、编者、审者都需通过该系统完成相应的工作,基于这种网络化办公的需求,期刊网站的发展将会比较稳定和长久。因此,出版部门对于期刊网站这一融合平台的发展无需有后顾之忧,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处理好各媒体的融合关系才是当前需考量的重点。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极个别期刊网站地址曾有更换,这种情况下已发展较好的新媒体也应体现至新网站中,进一步吸纳新用户。
四、结 语
在数据时代大背景下,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加速了信息的传递速度,网络数据库的建立、网站建设以及传播媒体的相互融合为期刊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机遇和传播空间[11]。然而,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尚处于浅层次融合阶段,将现有媒体充分融合是科技期刊实现全方位服务读者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期刊出版部门需重视的问题。科技期刊应做到既要积极融合,又要避免跟风;树立推广意识,构建交互宣传环境;注重融合形式,甄选融合内容;注重持久效应,保持融合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中央深改小组第四次会议关注媒体融合[EB/OL].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387950/,2014-08-20.
[2] 杨郁霞.我国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现状实证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8(8):58-61.
[3] 程维红,任胜利,沈锡宾等.2011-2015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站建设进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1156-1161.
[4] 杨郁霞.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网站文献服务功能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7):671-675.
[5]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四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评选活动通知[EB/OL].http://www.cujs.com/article/show.asp?id=2569,2017-06-06.
[6] 李曉.医务工作者阅读习惯的实证调查及期刊的发展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4):392-395.
[7] 倪燕燕,寿彩丽.媒体融合与科技期刊出版和运营方式的转变——以浙江大学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2):1248-1252.
[8] 盛怡瑾.可视化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应用[J].中国编辑,2018(11):72-77.
[9] 叶玲.全媒体出版时代地方高校学报编辑的发展路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5):86-89.
[10] 程启厚,张静.科技期刊对微媒体的应用与启示——以四大国际权威医学期刊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5(9):91-95.
[11] 王立明,周骏,丁媛媛等.网络环境下国际医学系列期刊的生存与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116-118.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