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冬鸣 田春丽 宋锦航
一、证券与期货“3+2”专业课程的衔接规划
1.证券与期货“3+2”专业课程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基础。证券与期货工作是岗位淘汰率极高且充满激烈竞争的工作,需要校企双方合作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校企合作是证券与期货专业建设的根基,但要在方式方法上有所改變与调整。北京市商业学校金融事务专业曾与中国银行合作培养大堂服务人才,在实现与市场精准对接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证券期货领域并没有相关实践的积淀,“3+2”专业的建设涉及到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证券与期货专业的配合问题,难度相对较大,况且分段教学似乎有些“铁路警察,各管各段”的感觉,原有的中国银行订单班的培养经验可以借鉴,校企合作本身是破解学生就业困境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获取证券期货行业所需要的工作经验与技术能力,实现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
2.证券与期货“3+2”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数据支持。证券与期货“3+2”专业是北京市商业学校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首次合作开设的大专学历层次的专业,更是今后的办学发展方向。学校利用两年时间进行了三次非常详尽的调研,从14家北京市地区证券期货用人单位对证券期货业人才需求调查结果分析如下:第一,在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办公软件运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第二,证券公司非常看重从业者人员的道德品质和情商修养;第三,72%的受访企业在大堂服务岗位上会选择高职毕业生,61%的受访企业在市场营销的岗位上会选择高职毕业生,仅有7%受访企业在操盘手的岗位上会选择高职毕业生,对于后台管理岗位基本不会选择高职毕业生;第四,证券公司更看重应用型的高职毕业生,主要原因在于证券公司要通过挖掘、开发有效客户赚取利润,直接面对客户的营销及服务岗位需要配备大批的基础工作人员,大部分部门经理和人事经理都认为高职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沟通能力强、礼仪规范、情商高比拥有全方位技能更重要;第五,61%的受访企业认为职业院校可以和证券期货公司一起培养经纪营销实习生,44%的受访企业认为操盘手岗位完全可以由学校专业教师通过模拟交易系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26%的受访企业认为可以协助学校共同培养操盘手,13%的受访企业表示岗位实训要等到学生毕业到单位后再进行训练。
二、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主流教学模式
1.在充分的行业调研基础上,推进吸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思想的“ 3+2 ”中高职专业课程搭建及其内容衔接探究。北京市商业学校在两年内捋顺了中、职高职两段课程开设的目标科学对接,从行动导向教学运行多年的经验与问题来看,主要问题是人为割裂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学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碎片化的知识学习及其攫取方式使学习内容容易重叠。专业课程内容的规划中要吸纳行动导向教学的精神,在兼顾典型工作任务的科学提炼、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岗位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高职院校、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研讨并理清中高职衔接证券与期货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范围及人才培养规格,在此基础上分别确定中高职学段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与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共同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程要求,特别是实践教学安排。以此为目标完成北京市商业学校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共同认可的课程标准,并形成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雏形。标准既要使中高职之间的课程目标具有连续性,又要体现出课程知识和能力培养层级递进性。
2.根据培养目标及学生实际调整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内容。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薄弱的客观状况,具备文学修养和进行文学写作重要程度低于能够写一份工作汇报、写一个受理客户投诉意见的汇报、写一份产品销售计划。没有错别字是基本要求,掌握行文的礼貌用语比能够朗读更加重要,运用中文的写作规范比能够会欣赏范文更加重要。用人单位对职院校学生的担忧在于工作、说话、办事规矩方面的浅薄问题,对于商校的语文课程教学来讲,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职业院校的语文不同于高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将培养与人才目标相适宜的阅读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文字素养结合起来,构建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框架。借助实用有效、符合学习规律的数学教学目的也要转移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面,为证券期货专业课程里面的大量计算打好理解基础,特别是针对专业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模型进行专门的分析,让学生确实看到学习数学能够得到的有效帮助。
3.渗透行动导向教学思想,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证券与期货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主导方向。北京市青年政治学院正在逐渐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但从事职业教育的历史较短,教师的心理准备和教学观念转变并未真正推开。中职阶段学习完毕转段进入北京市青年政治学院后,极有可能出现专业核心课程技能倒挂现象,普通高校长时间轻视学生技能课程的设置及实训课程开设不足或者流于形式,内容衔接不到位和职业能力打造目标难以实现。中职目标阶段主要面向证券、期货及其银行企业,培养在经营一线能从事简单证券交易操作、期货交易操作、银行大堂服务、金融部门专业设备操作,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基本职业素养,以及继续学习能力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阶段的目标主要是面向证券、期货及其银行企业,独立从事证券期货客户营销服务、证券期货交易操作、银行产品营销、理财规划,勇于担当、团队合作意识强的职业素养,以及能做到紧跟时代步伐自我提高的有发展前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同属职业教育系列,其专业培养目标应有连续性和递进关系,避免培养目标重复。从实践教学角度讲,要遵从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必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规律。在能力培养衔接方面,商业学校证券与期货专业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打造上面,会操作、会工作、会推销。中高职都要求具备营销能力,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中职学生掌握基本的客户分类及其推销技巧,高职学生则要学会根据具体客户特征的观察实现精准的销售,建立层次化的证券与期货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三、坚持工学结合体系的有效衔接,吸引优质公司全程参与到专业的教学活动
1.实现“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瞄准证券期货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紧贴企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培养目标,深化产教融合。北京市商業学校工学结合实践模式的探索已有10多个年头,在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合作后,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被理解并成为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教育模式固定下来,搞好工学结合是两校共同办好中高职教育的关键。强调学校与企业两个教学现场,专业核心课程升级为工学结合课程,课程教学内容更具革新性。企业一线员工进入校园讲解真实项目、典型案例,实现从中职阶段的简单基础传授到高职阶段的综合融通传授的进阶。中高职专业教师在与企业专家的合作中,通过教学环节将工作要素转化为教学要点,将工作流程转化为学习任务。过程性考核已成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考核方式。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企业专家的融入能够更好地与中高职教师的教学进行高效衔接。
2.订单式培养模式是实现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北京市商业学校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人民银行北京营业部双方认可的人才培养方式,企业积极性很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培养和定岗实践。把学生学习和实习分段交替进行,融会贯穿在中高职教育的5年时间里,一个阶段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一个阶段下企业实习实践。虽然证券与期货专业中高职学生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仍要坚持去除“形式工程”现象,不断在磨合中做到中高职学校之间的衔接,真正做到中高职学校与企业的有效衔接。健全的实训组织模式是工学结合中高职办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与北京市商业学校的工学结合培养“五年一贯制”技术技能型人才模式,三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工学结合的具体内容,在中高职学校和企业完成整个实施过程。该模式整合了中高职两所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实现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一体化培养。需要强调的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最难的部分,容易走过场,必须将中高职衔接落到实处。
基于工学结合的“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政,缺少衔接的课程体系,是具有紧密联系的新型“五年一贯制”课程体系。两校的专业教师团队和企业专家在编写适用教材时,保证课程一体化是课程体系的重要切入点与落脚点,相互之间弥补短板保障课程体系的连贯性,保障学生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实现专业深化与技术技能全面提升。两校的专业教师团队应充分利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践课程体系重构的契机,合作编著符合北京市经济发展需求、学校特点、企业文化、学生特性的系列适应中高职衔接的校本实践教材。
3.由于传统教学中课程设置缺乏中高职之间的承接性,导致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缺乏承接性。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和递进性,决定了中高职两阶段的专业评价体系应具有递进性、层次性、衔接性的特征,为学生中高职两阶段学习实现有效衔接和平稳过渡发挥重要作用。中高职作为职业教育的不同层级,所培养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标准上也应有所区别。现阶段的两校中高职课程设置缺乏层次性和衔接性,使得中职阶段的毕业生进入高职阶段后,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方面无法得到有序提升,尤其是有些专业课程设置出现重复现象,导致课程资源和时间利用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浪费,使得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只停留在理论层次。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和可操作性是中职阶段课程设置的重要参考指标,并要在三年的培养中使学生对行业有初步认知和基本职业素养的形成;而高职的课程设置的综合性、专业性是对高职阶段设置课程的重要参考指标,并要对学生主要职业能力有所培养。应注意在中高职两阶段中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要具有知识与技能的连续性和递进性并有所提高,要做到知识与技能不遗漏、不重复设置。在构建课程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中高职教育作为不同层次的两级教育,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也应具有层次性,需要充分吸引合作企业的积极参与,开发具有层次性的课程评价体系。中高职课程中的衔接类课程有效开发要得到优先保证,促进衔接课程质量的提升。在中高职两阶段中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改变以往单一评价指标,充分满足课程衔接评价的构建,并形成动态的评价。将课程知识体系设置的有效衔接延续到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有效衔接。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内容衔接的保障,中高职课程评价体系要具有层次性,确保评价标准确实可行,保证评价标准统一。北京市商业学校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均将考级考证作为证券与期货专业“3+2”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两校之间规定了中职学习阶段要求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金融类1+X证书等,同时需要在高职学习阶段获得金融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使得本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结合相应证书考试进行职业能力合格评价。希望通过诸多措施,帮助学生早日成为证券与期货行业栋梁之才。
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