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现状分析

2020-08-06 14:13彭磊柯威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竞技体育体制

彭磊 柯威

摘  要:通过对现状河北青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查,在选材、训练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河北省青少年体育人才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全面发展和培养青少年的教育观念,重视文化素养的教育地位,搞好市、县级业余训练,提高体育学校的规模和质量,是培养后备人才的希望。要建立适合河北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机制,确立更加完善的培养目标,建立富有创造性和活力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动态管理体系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  体制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6(b)-0224-02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the sports reserve of the youth in Hebe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he reserve talents of the youth competitive sports in Hebei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concep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young people,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al status of the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amateur training such as the city and the county level, to improve the scale and quality of the school running, and to be the hop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ck talents. To set up a development mechanism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reserve talents for young people in Hebei province, to set up a more perfect training target, to establish a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which is full of vitality and vitality. Tal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virtuous circle oper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talent; System

历史上,河北省竞技体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该省的体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体育事业。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当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为了河北省竞技体育今后的发展,就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国家教委和体育局提出了新的“体育与教育的结合”思想,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就目前而言,迫切需要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提高培养水平。

本文对河北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与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推动竞技体育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河北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实际状况

河北省青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以传统项目、体育学校、体育中学为核心,以中小学为框架,经过调整和充实后,竞技体育水平继续上升,以石家庄市、衡水市、唐山市为中心,为建设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基础。根据国家的要求,该省已经建立了培养后备人才发展方案,加强思想培养的能力,不断完善培養体制的体系。随着不断变化的运动系统及其运动的运行机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1.1 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配置和结构

河北省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来自各种传统的体育学校,加起来约有146000人,大型的场地大概有24所,共计运动员约5600人。管理阶级的运动员大概600人。各个地方体校类大约9500人。省级别的传统类院校大约有180所, 共计运动员17300人, 市级别的传统类院校大约有1200所,约有运动人员113000人。各层次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83%、0.43%、6.46%、11.81%和77.46%, 各梯队之比例分别为9∶1∶15∶27∶179 。河北省竞技体育人才数量在全国十强之内。各梯队呈葫芦型,梯队的形状可以看出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水平比较高的运动员太少。

1.2 青少年后备人才的选拔及科学的训练

青少年选材和科学训练是促进运动员发展的基础,更是培养优秀的运动员的必经之路。选拔相对优秀的运动员,巩固其基础,可以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很大的帮助。为了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最重要的是通过科学的测试来选择潜在的、有才华的青少年,然后根据体育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科学的培训。

对该省运动员的等级进行了统计及整理具体情况为:国际运动健将19人,占0.01%;国家健将147人,占0.1%;国家一级运动员266人,占0.19%;国家二级运动员3902人,占2.7%;三级以下运动员141281人,占97%。

各个层次之间人数的比例为1∶7∶12∶177∶6420 , 表明高水平运动员数量少, 竞技体育人才整体水平不高。

1.3 教练员的级别现状

教练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团队的教育,培训和指导思想,在青春期和智力發育的运动员还处于叛逆期,质量、心理、人格方面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容易影响运动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高训练效果、如何与队员沟通,需要教练的帮助和指导。教练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承担起培养运动员的责任和良好人格经阅览资料发现,从学历结构看,四线体育的教师队伍中,专科约10%,本科约86.5%,硕士约3.5%;三线教练员队伍中,专科以下约7.65%,专科约32.15%,本科约60.1%;第一、二线教练的队伍,专科约42.15%,本科约57.5%,硕士约0.8%;一、二、三线教练员队伍学历层次偏低。从年龄结构看, 一、二线教练员队伍中,30岁以下的占4.45%,30~39岁的28.95%,40~49岁的占37.6%,50岁以上的占28.90%;三线教练员队伍各年龄段人数分别占13.85%、33.75%、34.8%和17.50%;四线教练员队伍各年龄段人数分别占29.5%、45.5%、19.3%和5.6%。首先,在30岁以下的教练团队人数相对较少的人,50多岁,年轻的团队化程度不高。从教练的职称统计如下, 一、二线教练员队伍中, 正高职约3.5%, 副高职约44.66%, 中级约39.54%, 初级约12.3%;四线教练员队伍中各职称人数分别约占1.8%、20.45%、55.55%和22.2%;三线教练员队伍中各职称人数分别约占0%、14.7%、48.55%和36.75%, 在各职称的教练中可以看出,分布同样是不均衡的。

随着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竞技体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教练员必须采用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此,为了保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教练员队伍建设。

2  结语

(1)河北省竞技体育人才表现为梯级瓶颈型,但较高水平的运动员太少,质量更是不行;二级运动员除足球和其他事件外,无系统;梯队结构不合理,后备人才的总体数量太少,质量也不高。

(2)从竞技体育项目项群统计情况看,体能主导类项目运动员较少,技能主导类项目运动员较多。从项群的结构与人数分布的视图来看,第二线、三线结构不合理,数量点的分布不均匀。四线传统体校项目编排与分配的矛盾在梯队衔接上更为突出。

(3)一线和二线教练员的文化程度较低,文化程度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三线教练员没有高级职称,职称结构明显不合理。

3  建立适合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机制

目前河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仍处于相对不利的态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培养人才太少,未达到成型,后备人才的培养正在由单一开发、多元化封闭到开放模式。基于全面发展和培养青少年的教育理念,在关注文化素养教育现状的同时,要关注业余训练的标准。业余训练人才是人才培养的后备希望,建立适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机制,确立更加全面的培养目标,建立一个足够完善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体系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钟秉枢.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0(2):30-32.

[2] 马志和,徐宏伟,刘卓,等.我国青少年体校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思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39-42.

[3] 杨再淮,俞继英.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与可持续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1-4.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竞技体育体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经典来信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