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全伟
陈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在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7年时间里,撰写了大量关于干部工作的文稿,阐发了诸多怎样做好干部、怎样用好干部的思想。如党的干部应当具备四条标准:忠实于无产阶级事业、忠实于党,与群众有密切联系,能独立决定工作方向并负起责任,守纪律。陈云不仅将好干部标准形诸笔端,而且付诸实践,是我党干部的楷模。
1987年1月1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陈云讲到就地取材用干部时说:“我们用干部,要五湖四海,平常不熟悉的干部也要用。就地取材是很重要的一条原则。”他还结合自己选拔使用干部的经历,讲了一句经验之谈:“我新到一个地方工作,经常是不带什么干部的。”
陈云在北京北长街住所
就地取材用干部,陈云倡导了一生,也坚持和实践了一生。无论是任职于中共中央组织部,还是出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负责陕甘宁边区的财经工作;无论是参与领导东北局的工作,还是主持东北经济的恢复和重建,陈云在干部使用上都始终坚持“五湖四海”“就地取材”。
1949年3月,为适应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决定成立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
1949年4月10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致东北局电:“望陈云同志及其所带干部速来中央。”这是周恩来要陈云到北平主持中央财经工作的电文。
5月10日,陈云抵达北平。然而,他并没有如上述电文所要求的带东北的干部入关。时任陈云秘书的周太和回忆说:“只带了我和两名警卫共三人。他强调,到新岗位任职,应当就地取材,绝不能随带袖筒里干部(指熟悉和亲近的人)。”行前,有人问陈云:“进关以后怎么办?”他的回答很谨慎,也很平淡,只说了一句:“安下地盘后试一试,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5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中央财政经济机构大纲(草案)》。6月4日,周恩来在北京饭店主持召开各级党政机关负责人和各民主党派人士会议,宣布派陈云等负责筹备组织中财委。
成立中财委,干部如何配备呢?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好,中财委即使有再大的权力也难以做好财经工作。而实际情况是,不要说我们党由于长期处在农村,长期进行革命战争,缺乏经济建设的人才,就是旧中国,也没给我们留下多少这方面人才。这个“地盘”如何“安”好呢?
为了能够胜任领导全国财经工作的重担,对选用干部,陈云的原则是在德才兼备的前提下,采取“五湖四海”“就地取材”的方针,从各大区、党内外选调各种精通专业知识和有经济管理经验的人才。中财委是在原中央财经工作部和华北财经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的,因此一开始华北的干部用得比较多,以后又陆续增加了各个大区的干部。
另外,陈云还特别注意选用有经济才能的党外民主人士。他曾经说过:“只要这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要用,只有这样才能成大事业。我们能不能说只有共产党员才是了不起的人才呢?不见得。社会上的各种人才不知有多少,许多人都不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们要有大的气量,善用各种人才;单枪匹马,革命到底是干不成功的。”以当时中财委下属的计划局为例,局长、副局长一共7位,其中有4位是党内的,局长宋邵文是华北调来的,副局长朱理治、曹菊如是东北调来的,杨放之是华北调来的;另外3位是党外的,他们是著名的专家学者孙越崎、钱昌照和孙晓村。
此外,陈云还从各地调来了地委专员以上的领导骨干20多人,并在中财委内留用了原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的15位高级专家。在求贤若渴的陈云的敦促下,著名经济学家、浙江大学校长马寅初也担任了中财委的副主任。他还推荐章乃器出任中国人民银行顾问。著名化工学家、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侯德榜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后来也被陈云请来担任了中财委高级技术顾问。正是在陈云不拘一格广泛访贤任能的思想指导下,中财委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便从成立初期的30多人迅速组建成一支300多人的精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