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珠雨
支气管哮喘主要由细胞组分参与和多种细胞如气道上皮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引起的特质性疾病[1]。其免疫学特征主要为辅助性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或比例失调。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吸烟、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气候转变等[2]。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气促、胸闷、咳嗽、喘息等,症状强度随时间变化,常发作于清晨和夜间。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常伴有呼气性呼气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咳嗽,症状严重者会咳出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引发发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3]。目前,临床对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常使用β2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因支气管哮喘目前无法根治,只能尽量控制炎症反应,且长时间服用易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导致病情反复[4]。2018年,世界卫生组组(WHO)首次将中医纳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其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根据神、气、形分析病机、病因与病情,分出证型,辨证论治,具有良好的疗效。故本研究就中医疗法补肺中药汤分析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及哮喘控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8.36±10.52)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45±0.84)年。观察组男21例,女21 例;年龄23 ~70 岁,平均年龄(47.93±10.24)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78±0.97)年。观察组上述基础资料相比较对照组均衡性良好(P>0.05),可对比。本院研究已获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西医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5]中支气管哮喘相关诊断标准;经实验室检查已确诊;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肺气亏虚型,主证:面色淡白、乏力、自汗、易于感冒;次证:舌质淡,胎薄白、脉细无力;精神认知正常,具有正常沟通能力;患者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肺结核、肺脓肿、尘肺、慢性鼻咽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食管反流综合征等患者;合并心脏病或心动能不全患者;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及内分泌系统失调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抗感染、祛痰、止咳及平喘、平衡酸碱紊乱及水电解质等。
1.3.1 对照组 在上述基础上服用多索茶碱片(国药准字H19991048,黑龙江福和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2 g×12 s),0.2 g/次,2次/d;盐酸氨溴索片(国药准字H20030360,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30 mg×20 s),2片/次,3次/d辅助治疗。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肺中药汤治疗,方剂:桑白皮、黄芪各30 g,丹参、百部、党参、紫菀、补骨脂各15 g。300 mL清水浸泡30 min后煮沸取药汁服用,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1 d。
1.4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哮喘控制情况,评定标准:哮喘平息,听诊两肺哮鸣音消失为显效;哮喘减轻,听诊偶闻及哮鸣音为有效;如哮喘发作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1 d后抽取患儿静脉血2 mL,借助流式细胞仪对患者免疫功能细胞进行分析,包括CD4+、CD8+表达情况,并计算CD4+/CD8+。③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1 d 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计算FEV1/FVC。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CD8+上升,CD4+、CD4+/CD8+均下降,但观察组免疫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单位:%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单位:%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及FEV1/FV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FEV1/L FVC/L (FEV1/FVC)/%对照组 42 治疗前 1.89±0.22 2.19±0.03 54.25±6.38观察组 42 1.91±0.24 2.20±0.02 54.14±6.41 t值 0.398 1.797 0.079 P值 0.692 0.076 0.937对照组 42 治疗后 1.95±0.24a 2.42±0.15a 57.78±7.57a观察组 42 2.41±0.25a 2.79±0.27a 62.16±9.47a t值 8.602 7.763 2.341 P值 <0.001 <0.001 0.021
支气管哮喘病情若控制不佳,会反复急性发作。导致肺部不可逆的气流受限,造成肺功能严重损害,最终诱发肺心病、肺气肿、呼吸衰竭等严重疾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对于哮喘的治疗,临床暂无根治方案,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据相关研究报告,经长期规范化的治疗,使哮喘得到良好控制的可达到80%以上[7]。
西医将哮喘分为临床缓慢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其发病因素与病毒感染、遗传及环境等密切相关。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认为可能与免疫-炎症机制、气道重构、气道高反应性及神经调节机制相关[8]。激素是目前国际认为控制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具有较好的局部抗炎效果,长期吸入可有效控制哮喘的发作。如本研究中选用的多索茶碱可舒张支气管,缓解气管痉挛,缓解喘息[9]。其通过阻断腺苷受体,干扰钙离子在平滑肌内皮细胞内移动,松弛平滑肌,而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表达,缓解气道痉挛[10]。同时还可有效改善肺部病灶组织炎性环境,抑制炎症因子及促进其过量释放,平衡机体内环境,进而改善气道的高反应性,促进病灶组织的恢复。氨溴索具有较强的溶解痰液和润滑呼吸道的作用,通过雾化的方式进入支气管道内,抑制支气管腺体过量分泌黏液,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调节黏液性与浆液性物质的分泌,减少酸性黏多糖合成,增加中性黏多糖分泌,促进代谢,从而加快痰液分解速度,降低纤毛的黏附力,使滞留在肺部的痰液顺利、快速的排出体外,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增强肺功能[11-12]。但西药也存在局限性,虽可控制疾病的发展,但无法调节免疫,也无法降低哮喘的发病率。
支气管哮喘在中医属于“哮病”的范畴,病因多因伏邪遇感引触所致。如长期以往,由实转虚,可引发肺、肾、脾亏虚之像。治疗应以补肺、益肾、健脾为主。本研究对肺气亏虚型患者展开详细研究分析后发现,补肺中药汤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13]。方剂中桑白皮具有行水消肿、泻肺平喘之效;黄芪具有补气固表、抗菌、生肌、止汗、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之效,丹参具有凉血活血、祛瘀消痈、清心除烦之效;百部具有润肺、祛痰、止咳之效,党参可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增强造血功能,改善微循环;补骨脂具有健胃补脾、壮阳补肾之效;紫菀具有抗病毒、抗菌、祛痰之效。诸药合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消除炎症反应,缓解哮喘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略高于对照组,但未见明显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无法拉开太大差距,故日后需增加样本量,进一步做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两组CD8+上升,CD4+、CD4+/CD8+均下降,但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这说明补肺中药汤治疗方案行之有效,配合西药规范治疗,有效控制肺功能,通过机体免疫调节降低疾病复发率。
综上所述,补肺中药汤在支气管哮喘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哮喘,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