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我喜欢《诗经》,喜欢那古朴之风,那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我喜欢《论语》,热爱那宽仁二字,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欣赏经典,前人的思想,古人的气质,都包含其中,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奔流不息,浸润着这个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新时代唱响“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之路,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让我们这些早就生疏于传统文化经典的新一代,去重拾国学精粹,重温文化经典,重振中华文化。“山东省首届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正是这样的节目,他们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青少年、为伟大祖国的传统文化鼓与呼。
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当属启动仪式上,六十多位学童共同诵读《弟子规》,并举行开笔礼。我在想,《弟子规》在从前算是每个学童的“启蒙书”,它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与人交往处事等等,如今的我们不正缺少这种文化修养和道德内涵吗?顶撞父母,欺凌弱小,丧失羞耻……没有了这些国学经典的熏染,我们的意识将会何等堕落?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没有被历史湮灭,是因为它有值得我们继承和传承的东西,是因为它里面有世世代代先人的智慧包蕴其中。从历史中取其精华,取其智慧,来满足我们自身素养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这一代应当和必须担当的责任。
我最欣赏一名选手创作的下联:四书五经六艺贯通。没错,古代倡导六艺贯通,我们这个时代同样也需要六艺贯通的人才,需要博学的人。而博学,不也正包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魅力文化嘛!君不见,那些闪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人,哪一个不是博通古今的大儒,哪一个没有经历过中华文明的熏染?这个下联,将本次经典诵读大赛的主题与一个人的博学素养结合起来,真是恰到好处!
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到实处,关键是要靠人。活动中,除展现选手的才艺,更穿插了那些活跃在民间的大批手艺人。无论是口头文学创作的“吴歌”,还是有“寸锦寸金”之称的南京云锦,无论是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的西安鼓乐,还是原生态、传千载的民歌民谣,靠着这些有绝技的手艺人,文化才得以传承,风俗才得以延续。那割舍不断的,蓬蓬勃勃跳跃着的,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脉搏。
不知不觉,比赛就落下了帷幕。与平时的节目相比,观看这样的节目,更能鼓舞人心,更能滋润心田。是的,我们也是文化的参与者,是文明的传承人。诵读经典,积淀中华文明的历史传统文化,让中华文明在我们这一代再添光彩,更加辉煌地传承下去——
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有这個能力!
教师点评
一场文化盛典,让小作者感悟到传承,感悟到责任和担当。小作者以观看“山东省首届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节目为线索,展现自己对中华文化,对节目举办的看法,观点新颖,感悟深刻,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在写法上,作者没有具体叙述节目内容,而是由此拓展开去,谈对文化、对文化发展的看法,别开生面,也独具匠心。
(指导教师:胡善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