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欧阳
(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河南 三门峡472000)
为进一步调查了解三门峡市豫西黑猪地方品种的保种选育情况,按照河南省畜牧总站《关于开展畜禽新品种培育进展情况调研的通知》豫牧站〔2019〕16号文件要求,三门峡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技术人员依托卢氏县潘河乡耿天社、沙河乡秦建设等豫西黑猪主要饲养户,通过实地走访、统计分析、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对三门峡地区的豫西黑猪保种选育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豫西黑猪是世代繁衍于三门峡市卢氏县和洛阳市栾川县等深山区的地方土猪。自2013年因偶然因素引起业内专家关注以来,豫西黑猪越来越受到上级的重视。省畜牧总站组织省内多家机构论证评估,制定出保种选育方案,成立专家组,数次召开推进会。
豫西黑猪的母本和父本均选自本品种的母猪和种公猪。豫西黑猪体格中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被毛黑色,鬃毛长6~8 cm。头中等,额较宽,额部有皱纹,嘴筒长短中等、上翘,耳前倾、下垂。腰身较长,背腰宽稍凹,腹部略下垂。四肢粗壮结实。尾粗长。公猪阴囊下垂,睾丸大小适中、对称,性欲旺盛。母猪外阴发育良好,乳头7~8 对,乳头中等,排列整齐、对称。
2018 年12 月,用于豫西黑猪保种选育的配种公猪10头,配种公猪血统8 个,基础母猪63 头,总群体数648 头,带动农户养殖70头。2019年3月底,配种公猪10头,配种公猪血统8个,基础母猪83头,总群体数649头,带动农户养殖30头。
2014年组建育种企业核心群,搞好系谱记录、科学组配,纯种繁育而避免近亲繁殖,2017 年取得阶段性成果(《豫西黑猪遗传资源调查及品种保护利用开发技术措施研究》荣获县科技成果三等奖)。
该品种纯种选育,尽量避免近亲繁殖。
对符合“豫西黑猪”品种标准的种猪进行良种登记,测定各项性能指标,建立完善的系谱档案,选种选配,提纯复壮。
保持“豫西黑猪”现有的品种特征和优良性状。扩大豫西黑猪生产规模,使核心保种群达到国家规定的数量。通过纯种繁育,巩固提高豫西黑猪的遗传性状。开展“豫西黑猪”种质特性挖掘,确定种质特异性和保种价值。
2.4.1 繁殖性能
母猪5 月龄有发情表现,体质量达70~80 kg 可初配。公猪5月龄性成熟,体质量达80~90 kg可初配。初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0 头以上,育成率92%以上。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1头以上,育成率96%以上,仔猪出生重1.25~1.3 kg。
2.4.2 育肥性能
30 日龄断奶平均体质量6.5 kg;2 月龄公猪平均体质量17 kg,母猪体质量15 kg;6月龄公猪平均体质量85 kg,母猪体质量75 kg;10月龄体质量达130~140 kg。
2.4.3 屠宰性能
据初步测定,瘦肉率51.3%,屠宰率76%。
截至2017年3月,全县3个保种选育场配种公猪9头,种公猪血统8个,后备种公猪13头;基础母猪147头,后备母猪39 头;总群体存栏头数1116 头,带动农户饲养527头。2018年12月,用于豫西黑猪保种选育的配种公猪10头,配种公猪血统8个,基础母猪63头,总群体数648头带动农户养殖70头。截至2019年3月底,配种公猪10头,配种公猪血统8个,基础母猪83头,总群体数649头,带动农户养殖30头。
仔猪生长速度快,育肥性能好,但育肥期生长速度较慢,在饲喂条件好的情况下,初生到出栏一般6~7 个月出栏,出栏体质量90~100 kg,料肉比为3.5∶1~4.0∶1,若是按传统的以粗放饲养、秸秆草粉为主料的饲喂方式,初生到出栏一般在8~10 个月,而与杜洛克杂交的商品肉猪生长较快,料肉比为3.4∶1~3.7:1,一般6~7 个月出栏,出栏体质量100~120 kg。据统计分析,豫西黑猪初生重1.028 kg,仔猪出生21 d平均体质量2.87 kg,42~48 d平均断奶重7.28 kg。窝产活仔数8.64 头,断奶成活数7.74 头,断奶成活率89.5%。
豫西黑猪性情温顺、早熟,繁殖性能好。母猪5月龄有发情表现,体质量达70~80 kg可以初配。公猪5月龄性成熟,体质量达80~90 kg可初配。初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0 头以上,育成率92%以上。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1头以上,育成率96%以上,仔猪出生重1.25~1.3kg。豫西黑猪母猪乳头7~8 对,乳头中等,排列整齐、对称。据调查,养殖户饲养的黑猪性成熟较早,一般4~5 月龄可达到性成熟。产仔率高,妊娠期平均为112~114 d,发情周期18~21 d,受胎率高,群众散养初产母猪产仔数平均8~11头,经产母猪产仔数平均为12~14头,最高可达16~18头,初生体质量为0.71 kg,母猪利用年限多在5~7年。仔猪成活率高,成活率可达85%以上。
成年公猪
成年母猪
宰前活重137.76 kg,胴体质量102.75 kg,胴体长104.75 cm,屠宰率74.57%,平均背膘厚35.07 mm,眼肌面积32.94 cm2,腿臀比例26.7%,皮厚4.25 mm,瘦肉率49.72%,肥肉率31.77%,肌内脂肪4.27%,水分72.24%。
豫西黑猪具有稳定的遗传性。黑猪被毛黑色,鬃毛较长。肤色有灰白、黑红两种。豫西黑猪是一个原始古老品种,在当地经过长期风土驯化,一直保持着耐粗饲、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生命力强、群居性强、早熟母性好、繁殖力强、温顺易育肥、生长发育迅速、饲料报酬率高的种质特性。
豫西黑猪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繁殖性能好、饲料报酬率高、肉质好。豫西黑猪的保种选育为国家建立豫西黑猪基因库、保种场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为卢氏县建立豫西黑猪保护区、加大规模化、标准化、系列化养殖扶持力度奠定了基础,为豫西黑猪品种进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动态信息网”和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志书家猪各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我国加强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源信息系统接轨,深入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领域内的国际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豫西黑猪是肉脂兼用型品种。豫西黑猪具有肉质鲜嫩多汁、油而不腻、鲜美爽口的独特风味;黑猪肉所含赖氨酸较高,不仅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还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包括给饲计划、配种计划及配种技术、后备公母猪管理、成年公猪管理、待配母猪催情和已配母猪返情鉴定。
分娩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包括给饲计划、接产、断奶、寄养及代养等。
保育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包括给饲计划、合理分群等。
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包括给饲计划、饲养密度与分群等。
卢氏县完成的《豫西黑猪遗传资源调查及品种保护利用开发技术措施研究》荣获县科技成果三等奖。
豫西黑猪的优良性状已引起国内畜牧专家、高等院校、研究所及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因经费不足等因素,选种选育速度和推广步伐较慢。建议上级财政拨出专款,健全和扩大保种场规模,加快扩繁群建设,确保保种区发展,同时,建好豫西黑猪人工授精站,尽快推进纯繁扩群生产。
目前,卢氏县的三家豫西黑猪选育场(雏鹰保种场、天社生态猪场、焱牧冠云山猪场)种猪群体中,按头型可明显分为:额部皱纹较深、有八字纹、脸凹嘴头上翘和额部较浅、菱形皱纹、嘴筒长直(黄瓜嘴型)两个品系;按皮肤颜色也可明显看出有黑红皮肤和灰白皮肤之分。
豫西黑猪在卢氏县有着广泛的群众养殖基础,群众千百年来喜爱养黑猪,而且很会加工烹制。县内的保种场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保护、选育和开发利用工作,基础条件较好,优势突出,建议按照有关程序积极申报,使其列入国家级保护品种。
以雏鹰农牧保种场为龙头,采取切实措施,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品牌+规模经营+系列产品”之路,加快豫西黑猪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按照“互联网+黑猪产品”的思路增加“体验店”,拓宽销路,拉长产业链条,切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切实发挥新科技、新品种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支撑推动作用,为卢氏产业扶贫、现代畜牧业发展做出贡献。
一是目前保种场运营资金缺口较大,豫西黑猪的人工授精设备和经营管理模式还在摸索中,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突出,产品系列深加工环节较为薄弱,严重制约了豫西黑猪品种的市场开拓。二是品种标准还没有确定,饲养标准还需进一步修订。三是黑猪产业开发方面,品牌的创建滞后。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服务队伍。二是广泛宣传,提高群众认识。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移动通讯、微信等多种形式,宣传豫西黑猪养殖的优惠政策,提高消费者对豫西黑猪这一珍稀品种的种质特性的认识,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体验店,唤起广大群众饲养黑猪的热情和消费黑猪独特风味产品的欲望。三是强化培训,传授实用配套技术。畜牧技术人员要编写专门配套教材,做好保种选育、育种选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工作,搞好档案建立与管理。四是加大投入,确保推广经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有关规定,种质资源保护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县里要将豫西黑猪保种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保种场(户)予以经费补贴,对负责保种的农牧部门予以保种相关经费补贴。五是科学创新,建立长效保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