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烈秀
摘 要: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在交通道路的建设上卓有成就,尤其体现在公路工程的建设项目上。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作为公路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探讨成为了必然经历的一环。在国家发出指令后,我们就要朝着这个方向稳健行走,通过施工队、投资者、社会多方力量的努力,把国家的公路建设得更好,让人们出行有保障。本文将从公路工程施工中探寻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的具体情况来探讨公路建对中国的重要性。
关键词:公路施工;关键部分;施工技术
引言:
对中国而言,公路建设一路随着祖国的发展而进步。因此需要明确的是,对于公路施工,国家有着非常严格的建设章程;在项目审批的时候,有着严格的审核流程,确保施工人员按照相关的法律政策进行工程;在选择施工所需要的建设技术时,要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掌握施工技术的详情。而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可抗力的影响因素,因此施工方必须要有足够的准备,相关部门也需要严格监控施工队以及施工技术的使用情况。
一、公路工程施工中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分析
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进步神速,于是在类似于公路建设中所运用的关键技术也日益显现复杂、多样性【1】。
(一)关键部位
在回答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的改革问题前,先明白什么是工程中的关键部分【3】。对于一个项目来说,首先是材料的采买,有高质量的用料,才能保证公路施工的本源是良好的。其次在制订施工方案时就应明确这个工程例如“河流湍急的应对”、“盘山公路的转弯节点”等的重点的确认;或者是对于新技术的应用问题,也应当是一个工程的关键节点【2】。
(二)关注关键部位施工技术的意义
为了让公路施工质量达标,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逐渐注意到了关键部位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保证在技术运用到工程中时是过关的,确保公路施工的安全系数,为国家的公路事业有长远的发展、高质量的水准的评价而努力。
二、公路施工中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路基施工技术的质量漏洞
公路施工工程中,路面基础一直是关键而被人们关注着,路基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基础好坏,路基如果不能达标,那么将会导致路面坍塌等毛病。在实际操作中,路基的运用往往出现漏洞,例如没有科学地运用过关的技术,是施工队的监管环节的缺失,导致工程烂尾,抑或是成型公路在应用时重型车辆的频繁经过而导致坍塌,这些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二)施工技术考虑不全面
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的改进往往跟不上自然环境的变化速度。在自然环境复杂的情况下,例如施工队遇到了山地、河谷等复杂的地形地貌时,需要新的技术来建立桥梁等工程来跨越障碍,桥梁这时就成为了这项工程的关键部位,而技术不足的问题往往就在这个时候暴露了出来,在施工过程中想克服问题的办法,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造成经济损失。
三、解决关键部位技术问题的方法策略
(一)解决路基技术问题的方案
施工人员在实行施工之前就应该实地考察,确认实际情况,建立路基开建的规范规章,将从实际情况得出的结论运用到具体施工计划之中;了解在路基技术的发展【4】,对路基技术的运行有基本熟悉程度,例如路基填筑施工、排水施工技术的创新以及应用,要求基本熟悉近几年运用该技术的实例,再从中吸取教训;选择合适的材料,结合施工环境,这可以让路基的施工事半功倍,材料运用得当可以保证路面的坚硬程度。
(二)建立监管部门对施工关键重点把控
一个良好运转的施工队不能缺少一个对施工进行整体把握的掌舵者,这时需要设立一个主要负责关键部位的监控的监管部门,将施工质量交给专业的团队来手上,记录关键部位的质量监控状况,来确定下一步行动,如若出现设计问题就应及时同设计方反馈,如若出现技术难题,就要应该及时向上提供信息,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将设立一个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配合工作链,在公路施工完毕后,有专业的团队开展质量估算工作,进一步保证施工效率和效果和后期投入使用能良好地运行。
(三)关于桥梁等关键部位施工技术问题的克服
在自然环形的复杂性面前,克服技术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预判,制订较为合乎情理的施工技术。例如在实际操作中,若出现桥梁跨度较大的问题,就要采用相对应的施工技术,确保不会因环境的难度加大而放弃施工,对中国的建设保持自信,有力地破除困难;材料的应用也是重要的一环,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维持较高的审美标准,选取材料时可以选购较为美观的用料,建设更美好的公路。
(四)对于关键部位的把控工作
在具体问题当中,由具体情况出发找到适当的方法去解决。首先建立更加完整且细致的关键部位监管策略,保证关键部位的正常运行;其次是确保施工人员的上岗培育,注重工人的能力提升,加上要提升工人的责任意识,设立奖惩制度,促使工人对于关键部位的主动学习和额外关注;在施工前要保证招的工人都具备必要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这可以提升整个工程的质量保证程度,降低了施工进行过程中问题发生的概率;对于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要有科学清醒的认识,对施工技术有着准确的定位,明确施工技术的起源、应用、发展、质量等内容,学习施工规范标准,开展各项工作;权力和责任分明,贯彻好监督制度,进一步达到使国家和人民的满意的地步。
四、结束语
公路网铺设在中国原本荒无人烟的道路上,成为了数量增多的象征,自此公路的施工建设水平也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如今人们的生活便捷化程度的加深,公路网在中国的广泛铺设与社会发展日益紧密,为人民的出行便利化提供了工具,为国家增加了一张闪亮的走出国门的名片,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点之一,同时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丁文其,杨秀仁,郑刚,徐中华.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高效节能、环境低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新技术[J].土木工程学报,2020,53(07):78-98.
[2] 郭永成,雷进生,吴秀仪,左清军,王宇.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20(19):147-149.
[3] 蒋宇静,张学朋.纤维增强聚合物水泥砂漿基复合材料在运营隧道衬砌中加固效果评价[J].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2020,2(01):11-19.
[4] 白永厚,陈泽盟,王晓川,梁斌.高原地区特长隧道洞口冻土冻融力学特性及施工控制技术[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1(06):58-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