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区心理服务联动模式探索

2020-08-04 10:28张亚男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张亚男

摘  要:我国社区心理服务尚在起步阶段,但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诉求不断提高,加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的资源与优势,高校与社区二者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诉求,本文旨在探索“高校-社区心理服务联动机制”的模式构建。

关键词:社区心理服务;高校服务社区;心理健康

高校利用自身心理健康服务的理论经验与社会资源,服务当地社区心理建设,有利于提升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我国当前的社区心理服务工作不容乐观,居民对社区心理服务的认知度较低,需要建立高校社区心理建设网络化体制,在社区心理服务建设的制度规范化、工作完善化、运行多样化等方面开展使高校社区心理服务联动模式。

一、我国社区心理服务发展困境

主要问题:制度 人员 服务内容

我国的社社区心理服务虽然现阶段已经得到了国家社会人民的广泛关注,也开展了一定的活动,但总体来说呢,仍然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包括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支持,缺乏专业的从业人员,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途径相对单一等问题。

1.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

我国虽然出台了一些关于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水准的的指导性政策,没有建立心理服务体系制度的相关文件。心理健康服务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有缺乏有必要的保障。国家是开展社区心理服务的有力支撑,没有国家在政策上法律上经费上的支持,来社区心理服务是难以顺利。有效的开展。

物质保障主要指在社区心理服务当中,当地的政府予以社区心理服务工作方面的经费支持,目前我国对社区心理服务的资金投入较少,没有相关的专项资金予以保障。

精神保障是指在社区心理服务的过程当中,当地政府对社区心理服务工作的关注及舆情支持等。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开始注重心理健康,但政府对其宣传力度较少,未引起居民的广泛关注。

2.缺乏专业人员

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包括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強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资质及经验。但纵观我国仅有不足3万精神科医生,5000余名心理治疗师,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心理咨询师也不足3万人,专业人员与居民的比例是约为1:40000,远不及国际平均水平,且我国社区心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更多停留在形式上。很多心理服务工作是由兼职人员开展导致社区心理服务效果差,也降低了居民对社区心理服务的认可度与满意度。

3.服务内容单一

现阶段,我国的社区心理服务工作仅限于两大领域,一是心理健康的科普宣传。大部分的社区会设立宣传板报或不定期的开展心理健康宣传进社区等活动,主要目的是对社区内居民进行科普宣传,但这类宣传往往内容陈旧,宣传效果并不理想。另一领域就是对社区内的心理异常或精神疾病的个体进行筛查,劝慰具有心理异常或精神疾病的个体尽快就医。

从已经开展社区心理服务工作的社区来看,设立独立的社区心理服务或咨询中心的较少,社区心理服务也更多的覆盖心理异常、精神疾病或突发危机群体,并未达到全员覆盖,更无法涉及居民发展性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服务。

二、我国社区心理服务可改进的方向

关于如何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这一问题,我国不少学者都曾提出过自己的观点。曾广基曾提出,可以借鉴澳大利亚通过立法推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徐华春等人则认为,

国家应该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规范化和体制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张庭辉等人认为,可以利用社区心理服务诊所的形式开展社区心理服务。通过研究和总结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政策现状,笔者认为,我国的社区心理服务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改进。

1.建立社区心理服务指导理论体系。

发展出适合我国国民实际的心理治疗理论体系,包括理论流派、治疗技术、危机预防与干预流程,心理疾病临床诊断标准等,对社区心理服务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培养。形成并规范社区心理服务人员工作流程手册。

2.明确社区心理服务对象。

社区心理服务工作的对象是社区内所有居民。社区心理工作要做到对社区内居民进行分类管理与服务,将社区居民划分为重点关注(心理异常精神疾病)、特殊群体(失业、失恋、升学、孕产妇、独居老人等)、普通群体三大类,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多元化服务。

3.形成专业化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服务梯队。

建设一支包含精神科大夫、心理学专家、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化队伍,提供心理疾病、心理知识宣传、心理健康咨询等多元化服务,开展专业度较高的社区心理服务,配合日常社区心理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居民的参与度与任何度。

三、高校-社区心理服务联动模式探索

1.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双向资源流动

高校,社区及其所在的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关于高校社区心理服务联动工作模式的相关政策,厘定在高校、社区心理服务联动工作模式中各自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参与社区心理服务的高校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另外,高效服务社区心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对于高校可辐射的社区类型要有相应的规定。高校有责任为社区培养专业化的心理服务队伍,帮助社区建设社区心理中心。社区在联动工作中需为高校教师队伍提供场地、人员、经费的支持。

2.高校组建专业队伍带动社区心理服务

高校应根据当地社区实际组建适合的专业化队伍,队伍应包括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相关专业学生及具有心理健康实践经验的社团工作人员等,形成具有理论-治疗-宣传为一体的专业梯队。为社区开展专业化、现代化、趣味化的心理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心理服务形式,提升社区心理服务水准,并未社区培养一批有实践能力的专职人员。

3.社区为高校心理工作者提供实践机遇

社区为高校心理服务团队做好支持与宣传工作,并未高校提供必要的实践学习岗位。高校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多元化服务,例如针对重点关注群体,做好其家人的心理疾病科普工作,保障重点关注群体及时就医;针对特殊群体,可开展同质化团体训练,个体咨询、家庭咨询等服务,提升特殊群体的心理韧性,保障其健康度过特殊时期;针对普通群体,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利用线上线下、移动网络、社交媒体、公众号等形式不断提高普通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卷入度。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度专项科学研究计划19JK009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第一批)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