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汝苹
摘要: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是素质教育的任务,新课改后,对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特别是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也越来越受重视。在学生成长关键时期,学习道德知识和法治观念,对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但是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起来存在问题。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来实现教学,是最适合学生的方式。本文就以如何利用生活教学法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提升学习质量作为主要内容探讨,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法;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
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教学模式革新,将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作为前提。但在已知小学教育中,素质教育虽然是主要内容,但是并没有足够引起教师重视,不符合新课改需求。小学时期的学生年纪较小,心智尚不成熟,性格贪玩好动;学习思维呈现出形象和具象的特点,所以对各种社会概念认知不完整,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和指正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认识道德,学习法律,思考道德,遵守法律,树立自身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正确法治意识,是这个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实际上教师往往注重于课本上的理论,忽略生活实际,学生没有形成具体的知识图像,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是模糊的。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感受将教师所讲、书本所写的道德法治内容相联系,才能形成正确认识。道德和法治本就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和传承又反哺于社会发展,让学生真正理解二者含义,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上更进一步,也会对自我形成正确认知,从中获得感悟,培养优秀品质,陶冶高尚情操,最终实现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教育目标。
二、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
(一)创建生活式教学情境,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联系生活实际,搭建生活教学情境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实践才是理论的基础,以往教学中抛开实践,内容没有实际意义,显得浮于表面,苍白空洞,说服力不够,不能引起学生兴趣产生共鸣,对理论学习就不会认真专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切实合理的教学方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握内容难度,避免过于深奥或者过于肤浅,让学生感觉无所适从。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让其联想到身边的真实经历或者案例,从最常见、最接近的小事入手,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比如在《诚信是金》-课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诚信的各种名言标语,关注社会热点,回忆讲述身边真实的或者看到过的诚信故事,课间组织学生讨论诚信是什么,诚信社会是什么,怎么做才是讲诚信,并思考自己是否有讲诚信或者不讲诚信的行为,以贴近生活的话题使其感受诚信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诚信,做一个有诚信、有道德的人。再如学生上课迟到、乱丢垃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等,教师从学生这些小问题中,分析背后所蕴含的道德规范,让学生明白这些行为的危害性,及时改正错误,切身体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二)开展德育活動,从实践中学习
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课本知识的传授,更要使学生养成实践能力,布置课后实践活动作业就是检验学习是否有成效的方法之一。在教授完道德与法治相关章节内容后,应当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以行动加快对知识的消化,比如在生活中尝试帮助他人,扶老奶奶过马路、不乱扔垃圾、自觉回收垃圾、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等。
以具体的行动代替传统手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和谐与温暖,传递爱心。还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志愿捐款、志愿劳动、针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讨论、爱国教育活动、节日主题教育活动等来明白道德法治知识的真正含义,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思考、学习,深入了解道德法律之关系。对从小培养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理想目标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转变传统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基本采用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现在教育强调转变师生主、客观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特别是小学教育,学生更要从小养成学习是自己的、主动的意识。教师要注意不要压制学生思维和创造力,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这个时候的学生性格活泼,自我约束力极差,且没有过多生活经验,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和误区要做记录和必要指正,在学生面对困难难以克服时,教师需给予鼓励,推动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心理需求,对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更要让学生发展自身情感,让道德在学生思想中萌芽,而不是让学生模仿教师,照猫画虎。构建和谐相对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适当的时候换位思考,尊重学生,以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问题。教师有了科学教学计划,才能让学生自觉配合教师工作,二者同步发展,帮助学生快速成长为对社会、国家有用之人。
(四)建立评价机制,从日常做起
在对学生道德法治教育上,不能再以成绩作为唯一硬性指标,这样考核毫无价值,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评价机制,从日常生活做起。道德和法治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考试,而是将意识植入思想和行为,以推动个人发展。综合考虑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来作评价,每个班级制定本班规范,指定学生负责检查学生是否存在不良行为,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也可以设立道德标兵的称号,激起学生美德的追求,对于道德行为表现比较差的同学,给予适当指点,避免其误入歧途。学校要积极创建讲文明、懂礼貌、树新风的班级或者校园环境,形成健康积极的班级、校园风气,使德育深入人心。评价机制能直接检验道德法治教育课效果,让学生活学活用。
三、结语
教育不仅仅在学习,更多是树人,道德和法洽课教师的责任也非常重大。总之,在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中,将教学融人生活,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非凡。教师应当综合考虑生活实际和学生学习需求,把握知识点讲解,注意对趣味课堂氛围的营造,关注学生行为和心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道德法洽观,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小学生全面成长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小兵.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开放式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6).
(责编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