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类警情现场处置技巧

2020-08-04 10:10李建
派出所工作 2020年7期
关键词:警情辅警饭馆

李建

民警遇见醉酒人闹事时,应该如何有理有据并睿智地处置,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笔者作为一名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民警,通过本文发表一些见解,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刑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不能把醉酒犯罪作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理由,否则不但不能有效打击犯罪,反而会助长犯罪,不利于社会稳定,也违反了《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目的。

本人认为,根据难易程度,醉酒类警情分为四个等级:1.容易处置;2.有一定难度;3.难以处置;4.现场失控。下面,我將用案例论述不同等级的醉酒类警情处置技巧。

一、容易处置的警情

这类报警占醉酒类警情的70%以上,醉酒人的具体表现为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或不省人事。

一个初秋的晚上11点多,我与民警汪沁接到一名出租司机报警,称在北京中关村某路口,有人在路中间行走。我们很快找到了这位晃晃悠悠的醉酒人,他语无伦次,携带着两份礼品,戴着眼镜,脖子上挂着胸牌,见到我们后还拿出了钱包,醉醺醺地说“我请客、我请客!”我们只好把他带上警车,拉回派出所让其醒酒。

处置原则

从报警性质看,此类属于求助类报警,尚未构成治安案件。处置这类报警,以妥善安置为目的。

处置要点

每个警情各不相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合理的方案和措施。这类报警,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醉酒人失去自我控制能力

(1)无法正常回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其带回派出所,让其醒酒,通过找家人、亲属、朋友和同事,让他们带其回家。语言上,不要与其发生正面冲突,要清楚其行为是非正常状态下的,要以达到自己的工作目的为处置原则。

(2)在公共场所,对无事生非的醉酒人,民警与其沟通无法达成一致时,不能任其无理取闹,可以采取强制手段,将其控制,带离公共场所。我们要掌控现场局面,体现出民警执法的权威性。

2.醉酒人不省人事

(1)通过其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和各种证件,仔细寻找线索,找到其家人、亲属、朋友和同事等,让他们帮助一起处理。

(2)醉酒人酒醒后,如果执意自己要离开,一定要保障其人身安全,防止其出现意外。要用执法记录仪记录下来,作为维权的依据。

(3)醉酒者身体上没有携带通讯设备和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物品,民警无法与其进行正常沟通的情况下,可将其带回派出所,做醒酒处置。

注意事项

1.注意醉酒人倒地位置,如果存在危险,第一时间要将其移至安全地带,再进一步处置,这样既保障醉酒人的安全,也保障民警的安全。

2.醉酒人如果年纪较大,要抓紧时间处理,如有必要,可拨打120急救电话,紧急送医处理。

3.注意天气因素,尤其是冬天,醉酒人长期倒地,存在一定生命危险。处置时要仔细观察和分析,了解其倒地时间,查看生命体征等,如有必要,可拨打120急救电话,紧急送医处理。

4.采取措施防止醉酒人随身携带物品丢失、被盗、被抢。

5.面对呕吐的人,要克服畏难情绪。

二、有一定难度的警情

这类报警约占醉酒类警情的20%,醉酒人的具体表现为与他人发生言语冲突或情节较轻的肢体冲突,不配合民警处置,构成治安案件。

一天下午4点,我们接到报警,在中关村欧美汇路口,6名酒后的中年男子与家乐福卸货的两名年轻人发生争执,动手打了起来。我们很快赶到现场.通过双方的叙述,了解了矛盾的由来。原来这6个人中午聚会喝了酒后,遇到了正在卸载毛绒玩具的两名年轻人。一个喝多的人走过去,拿起一个毛绒玩具就走,还说这些都是免费送的。卸货的年轻人不干了,就往回抢毛绒玩具,于是与他们几个人发生了冲突,动手打了起来。双方都受了一点儿外伤,脸部红肿、衣服被撕破,但并无大碍。经初步工作,卸货的两名年轻人同意调解,喝醉酒的一方借着酒劲还有点不依不饶的劲儿。我判断了情况,立即给所里打电话,请求支援,随即将几个醉酒闹事的带回派出所,并通知另一方卸完货到派出所接受处理。最后,双方还是通过调解解决了问题。

处置原则

这类警情一般都构成治安案件,处置时尽量在现场予以解决。如果现场解决不了的,应带回派出所进一步处置。要注意控制现场事态。

处置要点

民警要掌握处置治安案件的法律依据、处理流程、工作方法,重点掌握《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内容,尤其是第九条之规定,并会熟练运用。

1.审时度势,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要学会掌握“火候”。

2.无法实现现场处置的,应该带回派出所进一步处置。如果醉酒人不配合民警工作,情绪亢奋,可能发展成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的,民警应果断请求警力支援。

3.如果醉酒人攻击民警,首先要保护好自己。观察醉酒人是否携带凶器,不要激怒他们,不要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必要时可以使用头盔、盾牌等保护自己。

4.要控制现场局面,震慑醉酒人,同时保持头脑清醒,做到遇事不乱。

注意事项

1.记录下双方的联系方式,尤其是准备离开现场的一方当事人,方便后续处置。

2.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调取附近的监控录像,查明事实,为进一步处置做好准备。

3.面对现场围观群众,注意言行,掌握好执法尺度,要适应在监督状态下执法。

三、难以处置的警情

这类报警约占醉酒类警情的10%,醉酒人的具体表现为扰乱公共秩序、与民警发生激烈肢体冲突等,现场难以控制,构成治安案件,后果严重的还可能构成刑事案件。

一个夏夜的晚上6点半,我们接到北京大学南门一家饭馆老板的报警,称有人酒后闹事。我和民警李德全、辅警李闯快速赶到现场,只见在饭馆门口一名四十多岁胖胖的中年男人,穿着一件黄色旧衣服躺在刚刚下完雨的地上。在他身边儿还站着一名中年男人。饭馆里面,桌、椅、板、凳、碗、筷杂乱无章,一片狼藉。正是饭点儿,里面却一个人都没有。报警的饭馆老板告诉我,门口的两个人中午就开始在这里喝酒,喝了一瓶二锅头,十几瓶啤酒,的确喝多了,开始无端闹事,把饭馆砸了,也把准备在这里吃饭和正在吃饭的人都吓跑了,饭馆直接损失1000余元。两个醉酒人不予配合工作,居然从饭馆门口走到了公路上,在公路中间,把正常行驶的公共汽车逼停了,导致交通瘫痪,引起大量群众围观。我跑到躲在地上的醉酒人身边,他又晃晃悠悠站起来,对我挥起拳头。我很清楚,这个时候要果断处置。我迎上去,抓住他的手,把他胳膊扭过来,踢了一下他的腿,把他放倒在地。民警李德全赶忙把手铐递给我。此时另外那名中年男人也站到了我身旁。我对李德全说,把他控制住。此时我担心旁边这人可能随身携带凶器,对我进行报复和干扰。李德全和辅警李闯站到了他身边,我快速给闹事的醉酒人戴上反铐。最后,派出所将寻衅滋事的醉酒人治安拘留了。

处置原则

这类警情构成治安案件,处置时要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为目的,严惩无理取闹的醉酒人。

处置要点

1.快速甄别现场情况,判断一下,现场是否可以控制?醉酒人是否攜带凶器?醉酒人是否具有攻击性?等等。根据判断,决定处警时是否需要使用头盔、盾牌或其他警械,是否需要支援警力,是否需要特警处置等。

2.对敢于冒犯警察执法权威的醉酒人,要果断采取强制措施。处置时,注意不要造成其身体严重伤害,掌握好尺度和分寸。

3.民警之间要密切配合,形成警力优势,控制好现场局面。

注意事项

1.要有保障自身安全的意识。面对失去理智的醉酒人,处置时要特别小心谨慎。

2.面对闹事者,应能够熟练使用警务技能和警械,实现对闹事者的快速控制。平时要加强警务技能训练,注意锻炼体魄。

四、现场失控的警情

这类报警占醉酒类警情的比例较少,醉酒人的具体表现为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对民警进行攻击等,现场无法控制,构成刑事案件。

一天晚上11点多,我所在的派出所接到辖区内一餐厅报警,称餐厅内有人酒后闹事。所里的两位五十多岁民警及一名辅警出警。在餐厅门口,遇见了醉酒打架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在餐厅闹事的几个人,一方是同样饮过酒的餐厅厨师们。厨师用铁棍将酒后闹事的几个人打得四散而逃,其中一个头部被打流血的人看见了警察,请求保护,便躲到了警车后面。几名厨师极度亢奋,迁怒于民警,用铁棍追打民警和辅警。民警和辅警跳上警车,对方才没有对他们继续攻击。民警用手持电台联系分局,汇报了情况。没多久,分局特警赶到现场,将闹事的多名醉酒人员控制住,并带离现场。最终,这些醉酒人因寻衅滋事,分别被治安拘留和刑事拘留。

处置原则

此类警情构成刑事案件,民警要保护好现场群众和自己的安全。警察是一个整体,应通过协同作战,将闹事的醉酒人绳之以法。

处置要点

1.出警时,佩戴头盔和盾牌,做好防护。

2.民警到现场,首先应甄别情况。如果面对多人酒后闹事,现场已经失控,首先要保护好群众和自己的安全,见机行事,不要“硬碰硬”。要特别注意醉酒人是否携带凶器。

3.迅速向上级公安机关汇报现场情况,请求特警、巡警等支援。

4.请求支援后,要意识到,支援警力赶到现场仍需一定时间,在支援未到的情况下,做好协助处置的准备。

注意事项

1.这类报警,基本都是三级以上报警,在出警时,应已经基本判断出事态的严重性,要及时与上级勤务指挥部门、派出所值班室进行沟通。

2.出警中,头盔、盾牌这些警用装备不常使用,有的年轻民警甚至实际工作中从没有使用过,此时,一定要有佩戴和使用的意识。

猜你喜欢
警情辅警饭馆
“名正言顺”让辅警不再尴尬
免费午餐
派出所里的“禁忌”
涉黑涉恶类警情的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广东省珠海市公安局翠香派出所:“三板斧”管好辅警队伍
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青阳派出所:扎实推进辖区打防质态提升
身份权责不清:辅警群体的尴尬困境
免费午餐
京味小饭馆 见证大时代
斯诗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