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诵育人”的实践之路

2020-08-04 12:24邝卫华
中小学德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育人美的情感

邝卫华

摘    要 “美诵育人”将朗诵提高到美学的层面,以高质量的朗诵所创造的美感育人。通过将选诗文,以富于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和情感美的诗文内容开启学生的审美感知;立足“诗情”突出“画意”,利用校园空间营建朗诵主题景观和立体声画环境,触发学生的审美愿望;通过朗诵技术指导和行动引领,帮助学生学会“美诵”,在美的朗诵中创造美好生活。

关 键 词 诵读;美诵育人;审美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0)07-00-03

“美诵育人”,即通过美声朗诵育人,将朗诵提高到美学的层面,以高质量的朗诵所创造的美感育人。其关键词“美诵”,倡导在“美读”的基础上反复涵咏,熟读成诵。最早提出类似概念的是叶圣陶先生,他指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1]因此,“美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内容上是美文,二是以美丽动人的声音、高超的朗读技巧、丰富的表情、饱满的情感,将作品美学与声音美学结合起来,获得美感体验,即“当美感感动我们的瞬息之际,我们可以感到胸部的一种灼热,一种剧痛,呼吸的一种震摇,眼睛的一种湿润,小腹的一种骚动,以及除此而外的不可名状的征兆”[2]。这是一种文美、音美、情美、韵美的结合,给人以全身心美的享受的学习境界,通过“美声朗诵”达至“美诵育人”。

一、精选“美诵”诗文内容,开启审美感知

“美诵育人”以美为基础,其朗诵的内容自当以美为前提。学校从我国丰富的传统与现代诗歌中精选内容,一是古诗系列,包括咏物诗、童趣诗、送别诗、田园诗、边塞诗、爱国诗等。二是现代诗系列,包括童年、梦想、亲情、友情、思乡等多种主题。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遵循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做到思想高尚、情感丰富、语言生动、韵律优美、情趣高雅。

意境美。心理学认为朗诵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 需要多种心理功能有效协调。文字通过读者多种心理功能的解读,被转化为脑海中的画面,这即是读者理解作品的过程。我国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人往往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具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的感受来言志抒情。“意境”之境,即诗中所描述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意,即诗人通过这一生活画面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等。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 ”“紫烟”“瀑布”“银河”极富色彩美,“挂前川”“飞流”“直下”“落九天”彰显线条美,两者构成了一幅雄伟壮美的庐山风景画。如此富有画面感的诗充满张力,能立刻吸引学生的眼球,触动学生的想象,学生脑中浮现画面,听到声音,闻到味道,触到温度,自然入情入境,更加透彻地领悟诗文所表达的理想信仰、人生经验、生活智慧等耐人寻味的意蕴,诵读的欲望和激情自然就被激发起来。

语言美。语言是打开学生审美欲望最直接的窗口,因此,所选古诗要语言凝炼、生动形象,琅琅上口,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爱诵乐诵。如《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人极尽夸张之能,以“高百尺”、近可手“摘星辰”来形容楼之高;又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描绘了楼高、夜静、肃杀的星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赞美了小草柔弱却具有非凡的、旺盛的生命力。这些诗句读来自然令人美不胜收。

韵律美。诗原用于吟唱,它合乎乐曲的韵律、 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等。正如《文心雕龙》所说:“声传于吻,泠泠如振玉:辞糜于耳,累累如贯珠。”[3]我们能从金玉之声中感受到清脆悦耳之美,更能从“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错落之中感受到变化之美。因此,我们所选诗文强调突出韵律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使诗歌流溢着音乐的旋律。许多诗只要读一读,就美得使学生流连忘返,神情激荡。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本无所谓音律,但“无边”与“萧萧”组合在一起飒飒有声,如泣如诉;加之奔腾澎湃的江水咆哮不停,背景音乐与主旋律交织在一起,将自然的不可违逆表现得淋漓尽致。类似这样的典范诗篇能很好地带领学生领略“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的韵律美。

情感美。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诵读能打动人心,正是因其承载了情感,充满了情感美。因此,我们所选诗篇特别强调情感要素丰满,或惊涛骇浪,或涓涓细流,或震人心魄,或婉转悠远,让学生走进去便能掀动感情的波澜,触动灵魂的共振。正如《曲话》所说:“如其离合悲欢,皆为人情所必至,能使人哭,使人笑,能使人怒发冲冠,能使人惊魂欲绝”[4]。

美育不同于思维训练的演绎、归纳,或逻辑推理、判断,它总是通过美的事物所有具有的具体而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引起人的美的感受和体验。富于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和情感美的诗篇,才能更好地开启学生的审美感知,如甘甜的涌泉一般浇灌学生的心灵,洗涤学生的灵魂。

二、营建“美诵”画意场景,触发审美愿望

法国文学家席勒曾有一種异想天开的主张:他觉得现实世界太污浊,不宜于美的创造。因此,艺术家应当在他刚刚脱离襁褓的时候,就由神人送到一个春光明媚、繁花盛开的南国天地,以便从小生活和呼吸在美的王国之中,长大后再回到祖国,为美而歌唱,并用美来教育和哺育他的人民。尽管这是一种抽离人的社会制约性的天真想法,但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环境对美育来说至关重要。优雅的校园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校成为师生群体的诗意栖居地。因此,学校立足“诗情”突出“画意”,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营建“美诵育人”环境,赋予一草一木、一景一角“美诵”育人元素。

在主题景观中体悟诗情。学校遵循景观美学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原则,建造了校园十二景,包括“曲韵连廊”“荷韵大道”“孕育”“竞发”“待放”“蓬勃”“荷塘荟萃”“鹿鸣诗吧” “童话街区”“语言艺术街区”“朗读街”“草房子书吧”等。以此为蓝本,营建一系列主题化场景,如“鹿鸣诗吧”“童话街区”“语言艺术街区”“朗读街”。在朗读街设置一排电子化朗读亭,在语言艺术街区按照诵读主题,设置咏物角、送别亭、田园区、边塞区、梦想区、亲情区、友情区、思乡区等,并定期更换场景内容。优雅迷人、美轮美奂的场景,使学生抬头见梅,低头触水,睁眼是李白,闭眼是梦想。如此,步步触景、处处生情,不断触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使其满怀激情地投入美诵,濯炼满怀诗意的美丽情怀。

于立体声画间生发情感。审美活动是一种感性的活动,其思维过程也以形象思维为主,始终不能脱离对象的感性特征,始终伴随着主体的情绪活动。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其心理发展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事物的具体形象特征的感知可说是最清晰、记忆最生动、表象最鲜明,而且兴趣也最浓厚。而声画兼具的现代媒体技术,为我们丰富学生的“美诵”感受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学校充分利用校道旁的“天天小舞台”LED显示屏、朗读街的信息化朗读亭,以及“全民K诗”“小领读”“为你诵诗”等新媒体APP资源,建构了一系列动态化的美诵电子化背景。以其素材多样化、使用自主便捷、传播迅速、影响广泛、情感强烈、便于储存评价等优势,营建起声色画兼具的立体“美诵”环境,带给学生全身心的浸透感染。在这样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学生的审美欲望和美诵冲动呼之欲出,激发起丰沛的审美情感,而这样的“美诵育人”自然更具吸引力、普及力、辐射力、生长力。

三、创生“美诵”行动策略,激发审美创造

“美诵育人”的建构并非一课一时之功,它讲求美的浸润,使“美诵”成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美诵育人”的常态化。为此,学校通过“美诵”技术指导和行动引领,帮助学生学会“美诵”,爱上“美诵”,将“美诵”视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在美的朗诵中创造美好生活。

“美诵育人”技术指导注重高品而可行。具体包括两大层面:一是技巧练习,包括正音练习、美声练习、仪态表情练习;二是朗诵策略,包括屏气凝神,感知文本;理解感受、心灵对话;丰富想象、激发情感;涵咏咀嚼、主动创造,气脉一贯,活化形象。这一技术策略简单而实用、高品而易行,引导学生在“美诵”中做到言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智正——会思会想、会演会创;品正——仁爱互助、礼貌诚信;体正——昂首挺胸、亭亭玉立,实现美妙声音、完善心智、完美人格、优美体态。

朗诵技术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在美诵过程中实现思维共振,产生通感,从而激发其用心感受美、领悟美、品评美、鉴赏美。这将促使学生从知觉活动产生感性愉悦,进而上升到因审美的特殊认识,以及由这种认识而产生的精神愉悦,从而使审美活动得以“超越”“升华”,最终达到审美高潮——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

当学生沉浸于自然美的氛圍或艺术美的意境时,自然会消解占有的冲动,增进“创造的冲动”。“美诵育人”的“精神盛宴”促使学生自主实现了“美诵”行动的日常化、习惯化:早餐——对诗式问候、早读练声;午餐——对诗式问候、午读练声;放学路上——对诗、诵诗、说诗;晚宴——录制美诵作品;家庭日主菜单——周末家庭诗会。学生在常态化如一日三餐般的训练中学有所获,做到声美、情美、韵美,以旺盛的激情参与美诵,发现生活之美,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自觉涵养思想、智慧、人性、品格。

“美诵育人”如一股甘泉,流淌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滋养着学生的心灵,润泽着学生躁动的思想,慰藉着学生干瘪的精神。我们将继续探索与创新,用“美诵育人”激扬志趣,陶冶性情,培育智慧,完善人格,促进新城学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25.

[2]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第二卷)[M].方双虎,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470-471.

[3]刘勰.文心雕龙解说[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611.

[4]徐寿凯.李笠翁曲话注释[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19.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育人美的情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打破平衡
情感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台上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