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娟 徐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结合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教育公平的理解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在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同时更要照顾学有困难的学生,即‘学习潜能生,不遗余力地关心这些英语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品味成功”。
一、研究缘起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好动而缺乏坚持的年龄,注意力容易分散,随着英语学习难度的增加、脱离语言环境、缺少运用的机会,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逐渐掉队,成为“潜能生”。为了改变“潜能生”的学习现状,我校初中英语组成立“初中英语潜能生模块教学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小组,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整合国家课程,潜心开发、研究转化潜能生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方式,注重基础教学,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将核心教学内容整合为学习模块(如语音模块、语法模块、阅读模块、写作模块等),充分利用学校“翻转课堂”专用教室和微课平台,将不同的教学模块分解,制作成3~5分钟的系列音频或视频微课,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按需学习、查缺补漏、迎头赶上,帮助他们重建自信,享受学习。
二、开发过程
1.编写校本教材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修改稿)》倡导教师要积极开发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课题组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将初中英语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内容优化为三大模块,即语音模块、语法模块和语用模块。语音模块包括基础音标、拼读技能、单词记忆和文本朗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熟练认读48个音标、正确拼读生词、掌握发音规律、高效记忆单词并流畅朗读语段,具备受益终身的英语自学能力。语法模块包含核心词法、句法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结构,从理解句法入手,整体感知、构建框架、理解运用。语用模块涵盖阅读和写作,“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薄发”,足量的阅读(语言输入)和写作(语言输出)是英语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录制系列微课
教师基于“生本(分析教学对象)”,围绕英语“核心知识与技能”,确定微课选题、设定教学目标、设计微教学案与微课件、确定教学方法、录制系列微课视频或音频,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观看收听,实现有效自学,并辅以及时反馈和评价,使学生体会学习途径的多样。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在硬件准备、时间设计、情境设计、语言设计、任务设计、教学程序设计、实际录制、后期制作等各方面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力求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微课作品。
3.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以微课为载体的初中英语潜能生模块教学微课程教学模式突出“自主”和“合作”两个关键词,包括兴趣导入、观看视频、释疑解惑、互动展示、检测评价五个环节,遵循个体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规律,引导学生承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并主动体会学习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观看视频与教学生如何阅读和使用教材一样重要。例如,在收看时如何控制暂停键、如何在过程中高效做笔记等。通过“任务型”课堂教学建立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语言交际活动并最终获得知识与技能,提高与发展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4.研发教学策略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于内心的力量。”课题组教师研发了适合潜能生发展的三大教学策略(情感态度策略、学法指导策略、学生评价策略)。本课程把培养潜能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作为首要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和受挫力,克服畏难情绪等。学法指导策略主要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想学”“能学”“会学”和“坚持学”。学生评价策略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包括学习态度、自学力、思维力、自控力、合作力、受挫力和学业水平等方面,以激励、引导为主要手段,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未来发展潜力。
三、实践效果
1.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业水平方面获得感悟与提升
通过“模块教学微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获得了积極向上的情感态度、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并且学业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潜能生转变了对英语的学习态度,变得积极主动且知难而进,学习成绩逐步上升。
2.教师提高了专业素养,改善了师生关系
在课题研究和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教师学习国内外相关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成功经验,认真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及其个性特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在理论素养、学科专长、业务能力、研究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提高。教师以科研的思路重新审视教学过程,思考问题、形成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逐步优化教学,自身素质得以提升。教师改变旧思路,根据学情帮助学生提前做出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和方式,鼓励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帮助学生树立美好愿景,改善了师生关系。
3.学校改善了办学质量,为学校的发展赢得良好机遇
潜能生转化工作对学校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课题以先进教育观念为指导,运用信息技术初步实现了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使学校发展初步步入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课题组教师基于本次课题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成果(校本教材、微课资源库等),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积蓄力量,在不同班级推广研究成果,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让更多的学生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真正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十四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