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及人口学影响因素调查

2020-08-04 08:32吴颢谭慧赵婷婷
知识文库 2020年13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冲动城镇

吴颢 谭慧 赵婷婷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调查人口社会学的影响因素,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采用SCL-90心理健康症状量表和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对334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大学生中心理健康学生为197人,占58.98%。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学习焦虑,其次冲动倾向和孤独倾向。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评总分的性别差异不大,但是男女生主要心理问题的因子各有不同。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城镇学生。结论: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口学影响因素对指导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贫困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人群,由于经济问题使得他们在受教育的途中或多或少遇到一些困难,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这一生活在中国高等学府里的特殊群体,一个相对的弱势群体,则引发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严肃话题:如何关心和关爱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尤其是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本研究在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口学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识别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类探讨和指导,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贫困大学生的精准扶贫工作正是紧扣国家扶贫工作的整体战略思路,深入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实施。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做到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帮扶,对指导当前精准扶贫、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干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内容与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贫困大学生334名,其中男生167名,占50%;女生167名,占50%。城镇学生169名,占50.6%;农村学生165名,占49.4%。运用SCL-90心理健康症状量表和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对抽样对象进行调查,数据结果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

2.1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334名贫困大学生中心理健康197人,占58.98%;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学生为93人,占27.85%;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为44人,占13.17%。同时,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学习焦虑,报告学习焦虑程度高的学生有89人,占总人数的26.65%。其次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冲动倾向和孤独倾向,分别为17.07%和15.57%。

2.2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评总分的性别差异不大,但是男女生主要心理问题的因子各有不同。男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和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比例分别为25.75%和12.57%,而女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和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比例分别为29.94%和13.77%。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男生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学习焦虑(26.35%),其次是冲动倾向(22.15%)和孤独倾向(14.37%),再次是身体症状(8.38%)和过敏倾向(4.79%)。男生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学习焦虑(26.35%),其次是冲动倾向(22.15%)和孤独倾向(14.37%),再次是身体症状(8.38%)和过敏倾向(4.79%)。而女生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学习焦虑(26.95%),其次是孤独倾向(16.77%)和冲动倾向(11.98%),再次是身体症状(10.18%)和过敏倾向(8.38%)。

2.3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城乡差异

169名城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样本数为97,比例占57.40%,略低于农村(60.61%)。城镇学生在学习焦虑(28.40% VS 24.85%)、孤独倾向(17.75% VS 13.33%)、身体症状(9.47% VS 9.09%)、过敏症状(7.10% VS 6.06%)四个方面高于农村学生,而农村学生冲动倾向高于城镇学生(18.79% VS 15.38%)。

3讨论

3.1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性提高方案。

贫困大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和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比例占总人数的41.02%,其中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报告了较高水平的学习焦虑状态,是目前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学校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叙事心理疗法等形式的心理咨询,可以有效解决学生需求多、学校咨询人员少的矛盾。

3.2贫困大学生中男性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女性。

贫困大学生中男性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女性。除了学习焦虑,男性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冲动倾向,而女性在冲动倾向方面明显低于男性。这类学生需要接受定制和有针对性的指导计划。这和男生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急剧变化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是青春期男子体内能量的一种外在表现。因此,为这种内在的能量寻找一个不危害社会和个人的健康释放渠道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应该加强青春期宣传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体育运动和音乐治疗等有效手段。

除了学习焦虑女性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孤独倾向。女孩进入青春期以后,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她们重要的心理倾向。她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渴望独立,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多方配合,更多地理解学生,并帮助她们排忧解难,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3.3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城镇学生。

城镇学生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和过敏症状四个方面高于农村学生,这提示着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城镇的孩子大部分居住在单元楼中,邻里之间很少沟通,节假日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城市环境虽好,文化娱乐场所多于农村,但可供学生活动的场所却很少。农村的居住环境更有利于与小伙伴们的交往,因此他们的孤独感低于城镇的学生。

综上所述,我们还可以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来加强高校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从学校层面来说,建立机制帮助贫困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做好就业问题的准备工作;可以通过宣讲会等的课余形式宣传正确健康的知识;在大学里设立一个类似心理咨询处专门针对贫困大学生的下属机构,让大学生在这方面遇到问题时可以寻求到更专业的人来解疑和提供帮助;可以结合当下热门社交网络工具,鼓励社会上发布、宣传以更有趣的方式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图片、视频等。有效处理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高校既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补助,还应致力于塑造良好的校园风气,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帮助贫困大学生调整心理。

从家庭层面来说,家庭应该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关怀,而不仅限于物质上的供给。虽然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在校居住,远离家庭,但是这不能成为逃避对孩子顺利社会化承担责任的藉口。首先父母可以时常在电子通讯仪器上和孩子交流其学习活动的情况,鼓励他们多参与活动充实自己。其次,父母需要把握好對孩子经济情况问询的分寸。一方面,家庭和孩子一起讨论经济情况的问题时,应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和问题,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安慰,要在尊重孩子就业意愿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虽然这些建议和意见未必有用,但是能形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氛围,让孩子打开心扉谈论经济相关问题。当然,如果孩子在交谈过程中出现就业价值偏差,家庭就要及时沟通,这也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另一方面,家庭需要注意自身表达学业期望的方式。因为一定的压力有利于引发人的危机感,从而不断向前发展,但是过度的压力就会使人喘不过气,进而产生严重的焦虑,影响就业。同时,家庭向孩子表露其期望时,也要注意性别的差异,对男孩子可以适当增加其期望使其增加动力,而对待女生则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通讯作者:谭慧

(作者单位:1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2中共清远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冲动城镇
艺术行走
冲动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他的冲动我的迷茫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