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丽
“课程思政”的概念出现后,全国各大高校展开了不同层面的课程思政实践探索。本文分析了课程思政的背景和意义,结合《职场英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索,提出三条反思,以期将课程思政真正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落实课程思政的紧迫性。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各专业的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实践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途径。
课程思政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每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每位教师都有育人职责。课程思政是解决学风问题的制胜法宝,是解决价值观问题的康庄大道,是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抓手。
《职场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及英语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在就业领域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该课程上课人数较多,受众面广。以我院该课程教学为例,现在主要采用以下集中方式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
2.1结合教材内容,融入课程思政。
教师一定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价值引领一定要自然合理,要有感而发,有的放矢,不能进行生硬的甚至毫无联系的价值“植入”,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例如,在Reading中有一篇文章叫“Can you handle stress?”,文章内容设置了诸如“When things go wrong,you think······”、“You are waiting in line and someone pushes past you.You······”等类似场景的问题,让学生做出他们的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教育,让学生能懂得认识自我、接受失败、包容他人等为人处世的道理,真正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落到实处。
2.2在教学环节设置中,增加思政元素。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在每次课程中,教师固定设置了一个“Duty Report”环节,由教师选择话题,学生按轮流或者自愿或随机的方式上台演讲。教师选择诸如“My Honetown”、“My Ideal Job”等话题,等学生演讲后,教师点评中教育学生爱国、爱家乡等,使得学生在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同时得到思想政治教育。
2.3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彰显“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特色。
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化教学手段,为《职场英语》等公共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大量鲜活、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为课程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优秀的素材。例如:在Interview这个单元中,让学生观看英文面试视频,做完课内听力练习后,做好守时、诚信、自信、懂礼等思政教育。“互联网+课程思政”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
2.4将课程思政延伸到课外。
除了课堂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教师们还注重对课外作业、竞赛活动等的思政教育。教师们在课外的翻译作业中布置了诸如“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中美贸易战”等网络热词相关练习,让他们在翻译中更加了解校园外的世界;要求学生下载“学习强国”App,观看头条英文播报的内容,如:Xi visits Greece,attend BRICS Summit, 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关注国家的时事、大事;举行各类英语口语竞赛和讲座,以“Fathers Day”、“Mothers Day”“Chinese Dream”等为题,让学生学会感恩、爱国,从英文学习中再次学习和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课内和课外都注重思政教育,才能进一步落实“时时都是思政时间,事事都是育人载体”,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
2.5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理性对待西方文化。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也传递思想、文化和价值。英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也承担着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使命。作为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国外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媒介向世界展示我们悠久绚烂的民族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而不是培养崇洋媚外的享乐主义者或者是“长着中国脸,没有中国心”的人。英语教师要利用好英语教育的阵地,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既不卑不亢,又要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去其糟粕。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增强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提升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养成积极、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
3.1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还有待健全
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能够检验出思政育人的效果,提高教师进行思政育人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课程思政的评价考核既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评价,也是对教师的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进行反馈和评价。目前,如何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还不明确,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和体系尚未完全确立,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3.2教师队伍的思政教育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除了思政专业教师外,其他专业的教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思政教育能力和工作方法等的培训。即便教师有课程思政意识,但是由于他们是非专业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思政教育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否则就会影响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3.3把握好课程思政的“度”
《职场英语》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在育人上跟思政课程不同。思政课程是显性育人,而《职场英语》课程是隐性育人,应该是自然融入,润物无声地进行,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地位。因此,把握好课程思政的“度”就犹为重要。
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二者融合的探索中,也会存在许多的问题,更有诸多的方面值得思考和改革。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高职院校一线的综合素养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教师应时刻牢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时时都是思政时间,事事都是思政载体。”,从自身做起,将课程思政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重任的青年一代。
(作者单位: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