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燕梅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对高职院校校的建设、学生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现阶段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开展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与相应的策略。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与管理的组织者、指导者。现阶段,高职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这使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与管理形式,更加的合理化、科学化。同时,面对这一新的发展形势,使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使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可以顺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1.1 缺乏明确的角色定位
当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存在缺乏明确的定位,权责划分也存在不够明确的现象。尽管,相关的教育法规与高校的规章制度中,对辅导员的权力与职责进行了规定;但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轻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辅导员的工作设置较为混乱;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将辅导员建设工作,有效地纳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当中,进而使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此外,由于高职院校辅导员不仅需要完成日常的管理工作,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使辅导员要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中,进行角色的转换,這对其造成了较大的工作压力,也使部分辅导员对自身的工作定位没有进行更为准确的掌握。而在实际的日常辅导工作当中,一些辅导员缺乏必要的工作积极性,相应的工作能力较差。
1.2 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
当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缺少健全的管理制度与规范。首先,相关的管理制度缺失。现阶段,一些高职院校由于成立的时间较短,缺少对辅导员工作的深刻理解与正确认识;同时,对于辅导员工作的理论研究,缺失必要的理论研究;而原有的教学管理体系当中,缺少对辅导员建设的精准定位与操作等。其次,现行的辅导员考核与激励机制存在不健全的问题,无法有效的对辅导员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导致工作积极的辅导员得不到相应的奖励,无法对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分析更加有效的调动,这对辅导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1.3 缺乏专业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称职的辅导员,应当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与管理能力。虽然,相关的教育法律与规范等,都对辅导员的专业与综合素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专业素质,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首先,当前高职院校招收到的辅导员,一大部分是应届的高校毕业生,虽然其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缺少必要的实际工作经验,这使其在开展实际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时,要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其次,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对辅导员进行招聘时,没有对新聘请的辅导员开展必要的岗位培训,而是直接让其接手岗位工作,这导致辅导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较低,无法高效、充分的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随着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的召开,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与核心内容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明确,即“立德树人”、“提高对人才培养的能力”。这也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深化、有效建设,指明了建设与发展的方向。
2.1 实施专职专管,提升辅导员的岗位认同
为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实施专职专管,并进一步提升辅导员对自身岗位的认同感。高职院校应当对辅导员是高校教育政策的执行者身份进行认识;同时,也要对辅导员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主力军进行明确。辅导员应遵循党与国家的要求,有效的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想、学习以及生活指导。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明确定位,实施专职专管的有效策略,引导辅导员可以更专注于自身的本职工作;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辅导员对岗位工作产生一定的认同感。
2.2 完善考核机制,促进辅导员的职业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有效建设与管理,高职院校应构建一套完善的考核与评价的机制,并对辅导员的职业规划管理机制进行必要的完善。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参照具体的工作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辅导员管理条例;并为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使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辅导员的管理规定进行必要的调整,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与规范保障。其次,应制定科学、有效的辅导员工作考核标准,并根据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质量与效果,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是处罚,借此对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动力,进行更为有效的调动。此外,应为辅导员制定合理有效的转岗分流计划,完善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规划;积极拓展辅导员的进一步发展渠道,进而对优质人才产生吸引,使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升。
2.3 增加专业设置,增强辅导员的专业水平
拓展辅导员专业培训的科目,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的专业综合素质和水平提升,同时也促进辅导员工作能力的提高。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仅应掌握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还应掌握一些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以保证相关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无论是长期开展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还是新上任的辅导员,都需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并对培训专业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扩展;比如,在开展专业培训时,除需要对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教育学等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培训外,还需要增加心理学、网络应用等专业的知识;借此,对辅导员的知识与技能的架构进行调整、完善;并对辅导员工作的方法、途径与技巧进行全面的重塑,便于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增加培训专业的设置,可以有效提升辅导员组织集体活动、社会实践的能力,并能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的自我教育、管理等。
2.4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辅导员的综合能力
为提升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应加强对其开展必要的教育与培训。首先,要对辅导员开展必要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以应届的高校毕业生居多,缺少必要的高校辅导经验;因此,应对其进行必要的辅导员岗前职业培训,使其可以对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进行系统的了解与认知,并对辅导员的职责与道德要求进行更为明确的认知;同时,应掌握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为之后的辅导员工作的开展铺平道路。
其次,增加辅导员的经验交流与实地考察机会。高职院校应提升辅导员学习考察、交流和实践的机会,促进辅导员可以扩宽自身的视野,提升其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例如,与其它的院校联合召开辅导员交流会,分享工作的经验、心得以及技巧;或是举办辅导员专业技能竞赛等。
2.5 设置选聘机制,提升辅导员的队伍质量
首先,应制定科学、完善的辅导员聘用机制与规划。高职院校在制定人员招聘计划时,要对辅导员的招聘进行综合性的考量,注重招聘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制定科学的人员任用计划。其次,制定辅导员任用的标准。高职院校在聘用辅导员时,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人员聘用,即要聘用政治觉悟强、作风正、乐于奉献、专业综合能力强的人员。第三,采用合理的人员聘用方式。高职院校在对辅导员进行聘用时,应制定一套严格且完善的人员选拔与聘用机制;例如,可以采取笔试、面试以及能力考察“三步走”的形式,进行人员的选拔与聘用。即在辅导员聘用前,需要对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以及应变与表达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考察,确保任用的人员可以满足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岗位需要。
综上所述,作为高职院校中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施者,辅导员需要向学生传递先进的思想与科学理论,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辅导员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高职院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得到有效的维护。因此,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