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能够将抽象、凝练、高度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与现实生活相匹配、相契合的具体化、形象化的话语体系,既有助于实现社会成员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缝对接,也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力。新时期,应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的时代链条,以增进社会成员个体的理解、认同和践行,促进全社会的交流、共识和实践。
关 键 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日常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0)07-0001-07
收稿日期:2020-05-22
作者简介:孙大伟(1980—),男,辽宁抚顺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
项目基金: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近年来辽宁省基层社会治理综合试点创新的新进展——兼论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对策建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13BGL017;辽宁行政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1]这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指明了方向,即必须坚持日常生活化。从“话语”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常生活化意味着将抽象、凝练、高度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与现实生活相匹配、相契合的具体化、形象化的话语体系,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实践提供理路框架。
一、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一直为学界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使用“大众化”“生活化”“日常生活化”等术语展开了深入探讨并达成如下共识: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源于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实践;[2]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嵌入”到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意识形态功能;[3]三是要通過多种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嵌入”到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之中。[4]即有研究主要聚焦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日常生活话语的内在联系及互动关系上,大致形成了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话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呈现形式,“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5]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问题就是解决“谁来说”“向谁说”“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即解决话语主体要向话语受众传递什么信息以及如何传递这些信息的问题。[6]从类型学的视角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语形式并非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可根据不同形态特征、结构功能和适用对象区分为研究话语和宣传教育话语,[7]民间话语、学术话语和官方话语,[8]传统话语、国际话语和本土话语,[9]学科话语、教学话语和宣传话语[10]等。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语表达要与社会成员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一种社会价值观念体系能否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取决于它的话语表达能否为社会成员所真正占有,即话语表达贴近社会成员现实生活的程度。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语表达还存在着“内容解读片面粗浅、表现形式简单机械、文化附着水土不服”[11]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其根源就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语体系与社会成员日常生活的衔接不足。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语表达必须坚持日常生活化,既要涵盖不同主体的价值诉求,又要反映社会成员的现实利益,使“应然”与“实然”的语境状态有机统一起来。[12]第三种观点认为,要不断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的转化思路。与以特定概念、专有名词或专业术语为主体结构的抽象性话语不同,日常生活话语是话语呈现的最基础形态,是社会成员最易理解、最常使用的话语形式。因此,相关研究从不同维度提出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向公众话语转化,[13]将政治话语向民间话语转化,[14]将精英式话语向生活化话语转化,[15]将官方话语、专业话语与大众话语有机结合[16]等。还有研究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转化策略,如结合少数民族群体的民族特点和风俗习惯进行话语转化、[17]结合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进行话语转化、[18]结合农村青年群体的生活背景和语言风格进行话语转化[19]等。
现有文献从话语类型、内在要求、建构方向等维度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的研究已足够深入,但并未就其为什么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作出系统阐释。因此,笔者试图通过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的必要性、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的逻辑链条来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的进路,以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有所帮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的必要性
“生活是一切社会历史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一切非日常生活的基础”。[20]日常生活话语是社会成员在生活中不断形塑出的具体的、感性化的话语,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它是在社会成员的话语实践中不断积累沉淀下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其二,它为社会成员所充分理解、普遍认可和广泛采纳;其三,它内化于社会成员“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之中;第四,它是社会成员之间用于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最重要媒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到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中,促进社会成员个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相结合,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融合,个人精神与时代精神相汇合,个人荣辱观、价值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观相契合。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有助于实现社会成员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缝对接。以“谁来说”和“向谁说”为划分依据,可以区分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语主体和话语受众。在话语主体与话语受众的互动过程中,如果话语体系不相匹配,就会拉大二者之间的距离,进而削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释效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不仅能够将话语主体与话语受众联结在一起,使话语受众更清晰明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消解二者之间的边界限制,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能说、人人能听、人人能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型话语载体中的传播效力。大数据时代,迅速崛起的新媒体相较于报刊、杂志、书籍等传统话语载体更受社会成员的认可和喜爱,这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提供了更多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有正能量的网络话语,更符合社会成员的思维惯性和阅读习惯,传播范围更广,更具影响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的逻辑链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的逻辑链条决定了其更能贴近生活实践(见下图)。
就社会成员个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是沿着理解、认同、践行的链条展开并发挥作用的。在此过程中,增进理解、促成认同和推动践行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增进理解是促成认同和推动践行的前提,没有社会成员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清晰把握,就难以实现高度认同和有效践行;促成认同是增进理解和推动践行的基础,离开社会成员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自内心的认可,就难以实现正确理解和有效实践;推动践行是增进理解和促成认同的现实呈现,可以将社会成员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和高度认同转化为行之有效的具体行动。在理解层面,“唯有被理解的事物才是充满意义的”。[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能够帮助社会成员个体从更深层次上把握博大精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形象化的话语解构和话语阐释,能够有效解除因话语高度抽象带来的理解障碍,从而帮助社会成员个体更加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涵和价值预设;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成员个体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结起来,促使社会成员个体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身性”地思考自身的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在认同层面,只有社会成员个体发自内心地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精神世界的道德自觉和价值支撑,才能使社会成员个体在心灵上感到亲切与敬重、在行动上做到自觉自愿地遵守与维护。[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将抽象化的话语转化为具象化的“故事性”话语,更容易说清道理,更容易让社会成员个体感同身受,进而增强对“故事性”话语背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在践行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能够引导社会成员个体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一言一行都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相统一。
就全社会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是沿着交流、共识、实践的链条展开并发挥作用的。在此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嵌入”到社会生活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引导全社会不断凝聚共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共同遵循,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中来。在交流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能够打破知识壁垒对交流互动的制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缩成一个个感性化、通俗化的典型事例在社会生活中鲜活地传播开来,人们在耳濡目染中会逐渐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认知图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交往的基本遵循。在共识层面,差异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特质,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异性无法消除,也不可能消除。“异质性从来就不是一种排他原则,或者说,异质性从来就不阻碍共存、汇合、衔接”。[23]作为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和群体之间凝聚共识的重要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日常生活话语,为不同的个体和群体提供一套最基本的交往原则,引导他们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以弥合相互之间的价值矛盾,最终达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面向的情感共鸣。在实践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能够将国家的宏大叙事、群体的中观叙事以及个体的微观叙事有机整合在一起,进而将国家、群体、个体形塑成互构共生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的路径思考
新时期,为增进社会成员个体的理解、认同和践行,促进全社会的交流、共识和实践,应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的时代链条。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语体系由抽象理性维度向具体感性维度转换,即要从日常生活话语语库中选取社会成员最常使用、最易理解的话语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成员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了。一是选择简洁有力的话语来进行解释。如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生活话语,以此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实干精神,既简单明了又朴实亲切,群众更能理解并接受,进而自觉响应。二是选择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进行说明。如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交往的场合下引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这句俗语,就是要告诉世界,中国的发展有着自己的选择和道路,中国人民是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民自己作出的选择、中国自身走出来的道路,其结果只有中国人民才能作出评判。三是选择全面且准确的日常生活话语来进行诠释。既要避免解释不到位,如只专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忽略了其他重要信息,导致解释不完整、不充分,又要防止解释过度,如解释维度超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盖范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理念不走样、不跑偏。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短短几句话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既有侧重又不可分割,构成了有机整体。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包容属性和吸纳属性,其基本逻辑和核心思想来自于历史、扎根在现代、指向了未来。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既要回望历史,又要立足现代,更要面向未来,将经典性话语、流行性话语、前瞻性话语融入其中,并赋予新的价值内涵。一是深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性话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24]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日常生活化提供了最丰富、最广阔的话语资源,从中选取广为流传的名言警句、詩词典故等对其加以创造性的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意涵,可以更好地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谈到“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时,引用了古语“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这句话出自北宋王安石的《周公》,意思是说在天下设立好的法令制度,天下就会太平;在一国设立好的法令制度,一国就能安定。习近平总书记取其立法要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人民幸福的核心意涵,生动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前进方向。二是吸纳现代社会中的流行性话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25]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匹配的流行性话语不断涌现并广为传播,其中有一些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交需要而逐渐固化为日常生活话语,从中选取具有正能量的话语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凝神聚力,更能激起共鸣。如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新年贺词时深情地说道:“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点赞”一词即是近年来常常出现于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词语,习近平总书记借用此词来阐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立意高远,振奋人心。三是形塑未来发展中的前瞻性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方略、内政外交政策进行了全面阐释,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勾画了党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宏伟图景。用具有前瞻性的话语阐明这些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有助于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认同和践行。如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9月28日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已在世界范围内落地生根,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不仅是中国参与国际发展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更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參考文献】
[1]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2]张东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1-35.
[3]吴东华.理论与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探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1):26-32.
[4]魏联合,魏恩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J].求是,2011,(4):20-21.
[5]王治河.福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59.
[6]高建华.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体系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72-76.
[7]李龙强,侯德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的话语创新[J].广西社会科学,2016,(3):6-10.
[8]刘仲翔.媒体传播与话语体系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1):37-40.
[9]吴爱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创新及其意义[J].湖湘论坛,2017,(2):59-65.
[10]高鑫.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结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3):25-30.
[11]章剑锋.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话语方式建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9):26.
[12]周艳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困境与消解[J].思想教育研究,2018,(6):46-50.
[13]向德彩.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话语建构——基于近代以来中国民众对社会主义认知特点的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4,(5):50.
[14]徐稳.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96-103.
[15]时立荣,田丽娜.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构建[J].人民论坛,2013,(14):182-184.
[16]金紫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话语亲和力[J].新闻战线,2018,(2):14-15.
[17]仝夏蕾,王海建.话语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视角[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1):16-19+4.
[18]张春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5):60-63.
[19]皮艳清,逵建澍.自媒体时代农村青年党员核心价值观培育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6):12-14+26.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21](奥)舒茨.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M].游淙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36.
[22]赵爱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80.
[23](法)福柯.生命政治的诞生——法兰西学院演讲系列:1978-1979[M].莫伟民,赵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36.
[24]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2).
[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1.
(责任编辑:刘 丹)
Abstract:The daily life oriented discours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can transform the abstract,concise and highly generalized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a concrete and visualized discourse system that matches and matches with the real life.It not only helps to realize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the values of social members and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but also helps to enhance the transmiss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Broadcasting effect.In the new era,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daily life of the discours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we should connect the time chain of the daily life of the discours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so as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identific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ndividual members of the society,and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consensus and practice of the whole society.
Key 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socialist core values;daily life of dis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