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要抓好“三城一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聚焦中关村科学城,从宜居环境、人才建设、资本支撑、领军企业作用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对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与美国硅谷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当下,提升中关村科学城的科技创新力,应从打造宜居宜业的高品质城市、引进和培养国际人才、发挥资本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等方面落实相关措施。
关 键 词: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力;“三城一区”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0)07-0032-11
收稿日期:2020-03-31
作者簡介:李家洲(1967—),河南信阳人,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党校区情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制度经济学。
一、研究背景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就如何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指出:“北京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抓好‘三城一区建设,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由于中关村科学城的科技企业总数、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在“三城一区”①中处于领先位置(见下表),因此,抓好“三城一区”建设首先要建设好中关村科学城。因而中关村科学城如何提升科技创新力就成为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与美国硅谷地区(以下简称硅谷或硅谷地区)相比,中关村科学城起步较晚。硅谷是世界范围内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先行者”,在产业发展、资本配套、创新体制、文化理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笔者试图从宜居环境、人才建设、资本支撑、领军企业作用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对中关村科学城与硅谷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思考如何提升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力。
二、中关村科学城与硅谷地区的创新影响要素比较
(一)居住环境比较
本课题问卷调查(问卷对象主要是硅谷地区和中关村科学城的科技从业者,同时辅助以波士顿和纽约地区科技从业者,共计回收电子型问卷150份,合格问卷134份,合格问卷比例为89.3%)结果显示,94%以上的人认为,一个地区是否宜居,对其吸引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见图1)。本文所称的宜居环境不仅包括气候、绿化等生态环境要素,也包括交通、住房等要素。
⒈气候环境。硅谷地区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南面,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全年温度在0℃以上,平均温度13℃-23℃,全年日照300天。阳光海滨、山水林木,硅谷地区优越的环境气候天然地吸引着创新人才聚集。从旧金山地区的温度降雨图(见图2)可以看出,硅谷地区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干燥少雨。宜居的生活环境吸引了很多创业者,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肖克利在3岁的时候随父母迁往加州,后来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后毕业留校任教,45岁时回到硅谷创办晶体管工厂。威廉·肖克利认为,自己重归故里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这里美好的气候。中关村科学城位于北京城区的西北部,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秋两季较短,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4.0℃(北京市气象局)。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8三个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其中7、8月雨量较大。通过比较发现,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差异,即硅谷地区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与中关村春秋两季较短的气候特点,使很多国际高端人才在选择工作地点时容易倾向于硅谷。
⒉交通与住房。2019年硅谷指数报告显示,2014—2018年硅谷地区交通成本上涨4%,出现了劳动者进一步远离就业中心的现象,这也说明交通成本对就业者的影响越来越大。上下班时间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20%(每个劳动者每周上下班时间增加了50分钟①),每年交通延误导致的生产力损失估计为27亿美元。对比北京,据统计,北京市的平均通勤距离为19.2公里,平均通勤时间约为52分钟。据腾讯大数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12月,中关村地区45%的人通勤距离为5到15公里,14%的人通勤距离为15到25公里(见图3),中关村的平均通勤时间超过硅谷地区。中关村科学城虽然处于北京市海淀区内,但人员居住遍布北京地区。受北京交通状况影响,经常会遇到较严重的堵车情况。硅谷地区距离旧金山市区约76公里,自驾出行是较优的出行方式。硅谷地区的通勤时间虽然呈增加趋势,但仍低于中关村地区的平均通勤时间。较长的通勤时间意味着锻炼时间和睡眠时间缩短,影响身心健康,不利于吸引人才。同时,人们往往有将通勤时间算入上班时间的心理预期,这也导致人才不愿意选择通勤时间较长的地区。
住房与交通有一定的关系,通常情况下通勤时间长是由于住房距离工作地点较远,而居住地较远往往是因为房价或者房租过高。根据2019硅谷指数报告,硅谷地区2018年房屋中位销售价为118万美元,2017年房屋中位销售价为96.8万美元,2018年比2017年上涨了21.9%。在房屋租赁上,2018年硅谷的公寓平均租金为3,728美元,单户住宅(或公寓/合作公寓)的租金为4,498美元。在扣除通胀因素之后,过去两年中,硅谷和旧金山的平均租金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2018年硅谷的年平均工资119,000美元,是加利福尼亚州平均工资(66,000美元)的1.8倍。房价收入比和房租收入比都在可承受范围之内。2018年,24%的硅谷租房者和15%的房贷者将其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用于住房。对比北京,根据“链家”提供的最新数据,2018年北京市的房屋均价为61078元/每平米,而中关村科学城所在地——海淀区的房屋均价则达到了79848元/每平米。北京市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2361元,这样算下来,房价收入比远远大于国际上的正常标准。在房屋租赁上,根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数据,截止到2018年8月,北京市的房租占收入的比例为58%,位居全国第一。购房成本过高或者租房占收入比过高都会导致置业成本和居住成本过高,不利于留住人才。同时,居住成本过高也会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包括学习知识和技能支出等),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
(二)人才建设比较
通过问卷调查,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高学历人才及人才国际化对公司及区域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接近100%的受访者认可高学历人才对公司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超过90%的受访者认可人才国际化对公司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见图4)。
⒈受教育程度。根据2019硅谷指数报告,2018年硅谷地区成年人的学历分布为:24%的人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7%的人拥有本科学历,23%的人拥有大专学历,15%的人拥有高中学历,11%的人拥有高中以下学历(见图5)。《2018年海淀区情手册》数据显示,2018年海淀区情手册中关村科学城2018年末从业人数约为100.4万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7.5万人,占比37.4%;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为70万人,占从业人数的70%。二者相比,中关村科学城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高于硅谷,这为中关村科学城赶超硅谷奠定了人才基础。
⒉国际人才引进程度。硅谷每时每刻都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才,对硅谷来说,其人才来源不仅限于加州本地人口,而且还有全美国的人口。值得一提的是,硅谷对全球其他国家的人口也具有很强的人才虹吸效应,特别是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每年都向硅谷输送了大量人才。与其他地方吸引人才不同,硅谷地区吸引的大多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的人才,这些人才是提升硅谷地区科技创新力的基础。因此,将多元化以及不同背景、文化、性别、种族和族籍的人才聚集在硅谷,对硅谷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根据2019硅谷指数报告,硅谷已经连续三年保持离开硅谷人士和进入硅谷人士基本持平。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三年期间),该地区吸引了61,977名外国移民,但有64,318名居民迁出硅谷,可以看出硅谷人才的国际化程度(见图6)。对比北京,目前,中关村科学城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来自国内,从国外引进的人才较少。《2018年海淀区情手册》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11月底,中关村科学城内港澳台和外籍劳动人员数为2429人,留学归国人员数为15766人,合计18195人,占海淀园从业人数的1.81%。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引进国际人才方面,硅谷领先中关村科学城很多。
(三)资本支撑比较
根据2018年的硅谷指数报告,2017年硅谷及旧金山地区风险投资总额为249亿美元,其中硅谷地区为140亿美元,而投向硅谷地区互联网的风险投资占37%。可見,风险投资是硅谷能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2017年的天使投资共3.55亿元投向了硅谷及旧金山地区,其中39%的天使投资被用于硅谷地区,约1.38亿美元。对比北京,截止到2017年底,包括红衫资本、IDG资本在内的全球顶尖风险投资机构均已入住中关村,目前活跃的股权投资机构共1490家。《中关村指数2018年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股权投资案例达2584起,股权投资金额达1557.1亿元,与2016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1.8%和47.7%,占全国数量的比重分别为27.8%和35.7%。其中,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分别占到全国的35.5%和42.1%。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中关村上市公司数量达257家,其中在境内上市的是159家,包括创业板、中小板、主板上市的公司,分别为71家、33家、55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关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数占创业板上市公司总量的14.8%。从区域板块看,中关村板块已经成为创业板的第一板块。中关村企业境外上市公司达98家,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包括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全球所有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中,中关村企业的比例超过了20%。与硅谷的风险投资不同,硅谷的风险投资中天使基金比较多且投资于科技企业初创期,与科技企业共担风险;而中关村的风险投资更倾向于中后期,属于锦上添花。
(四)领军企业作用比较
领军企业具有较强的核心技术,在区域创新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培养企业员工也有着完善的体系。更重要的是领军企业具有强大的技术溢出和人才溢出效应,可以不断地辐射并带动周边企业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硅谷地区经历了数次的技术大变革,新的企业和创新种群都会随着每一次技术变革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新的产业和创新种群发展的引领者——领军企业也在帮助硅谷不断地重塑自己的创新体系。对比北京,近年来,中关村科学城持续聚集创新性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促进示范区创新发展。2018年中关村科学城高新技术企业达11354家,占全国高新区的比重近年来持续提升。但纵观中关村科学城的1万多家企业,真正在某一时期发挥领军企业作用、带动周边企业发展的却不多。以百度、联想、小米等为例,由于这些企业拥有的底层技术不多,产业生态不够丰富,因而难以发挥像因特尔、谷歌、脸书、特斯拉等企业的领军作用。目前,中关村科学城还没有形成围绕这些大企业需求进行创新创业的创新种群和完整生态链条。
(五)产学研协同创新比较
大学通常被认为是科技创新的核心主体之一,在硅谷创新体系中大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为硅谷的创新体系提供了知识和人才,而且促进了知识流、信息流、资源流等在创新网络中的快速传递。
硅谷地区的大学持续不断地为硅谷创新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如硅谷地区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当时就把自己的半导体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技术发明输送到硅谷地区的企业中加以应用,这些技术包括人们所熟知的计算机用户界面、喷墨印刷术、光盘记录仪等,正是这些技术通过中小企业的消化吸收并不断地产业化才推动了硅谷不断创新发展。硅谷地区的大学往往都与硅谷的高科技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如斯坦福大学非常注重大学与企业间的联系:一是将斯坦福大学的课程向硅谷地区的中小企业开放,支撑这些企业的员工通过网络或者实地直接学习斯坦福大学的课程内容,在帮助企业与大学建立联系的同时,促进企业工程师学习最新技术;二是成立了斯坦福大学研究所(SRI),该研究所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发展硅谷地区的中小高科技企业;三是在斯坦福工业园区成立后,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去硅谷地区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担任技术顾问,同时中小科技企业会招聘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作为员工。对比北京,2019年中关村科学城已落地建设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2014年落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构——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在2019年上半年已经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16项,产学研协同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中关村科学城很多的产学研合作目前主要表现在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与委托合作等浅层次合作上,产学研协同创新也主要采取高校和科研院所出研发人员与技术,企业出设备与资金,合作各方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技术合作攻关的协同创新模式。由于产学研各方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合作的出发点不同,利益追求不同,终极目标不同,导致产学研协同创新各方的行为方式也不同。从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践可以看出,企业容易追求短期收益,只对那些短平快项目感兴趣,却很少对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底层技术感兴趣。这种浅层次的协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关村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更深层次合作的开展,使高校、科研院所的基础应用研究缺乏技术应用场景。
(三)发挥资本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科技创新需要资本支撑,特别是高精尖产业,通常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如果只是依靠自我发展很难成长起来。目前,资本市场已建立起较完善的投融资机制,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功能,有利于提升中关村科学城的科技创新力。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特别是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的推出,中关村企业的资本支撑也更加多元化。为了鼓励中关村科学城企业有效利用资本市场,海淀区出台了服务优质企业上市发展的工作方案,与上交所、深交所签署合作协议。截止到2019年6月底,已有14家企业完成科创板受理,占全市48%、全国10%。因此,要加快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及核心区建设,用好创新基金系和金融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推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创新和中关村中小企业续贷中心建设;发挥创新基金系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更多优质科创企业上市发展。
(四)培育本土创新“引擎”企业,引领科技产业发展
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培育一批世界级水平的创新领军企业。从硅谷的问卷调查结果看,硅谷的领军企业对周边产生了很大的辐射作用。如谷歌,硅谷地区有很多创新人员或者企业都是基于谷歌现有技术而进行了许多创新,有很多技术就是围绕谷歌而产生的。当前,中关村科学城应紧紧抓住我国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国家实验室等“国家创新重器”落地中关村科学城的契机,认真落实海淀区委区政府推出的“创新16条” (2018年1月22日海淀区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加大对驻区创新主体的服务力度,实行分级分类响应机制和专员负责制,为中关村科学城内的重点企业发展提供精准化、定制化服务。在中关村科学城实施“胚芽企业支持计划”,对那些优质初创科技型企业给予资本对接、房租补贴、创业路演等全链条“保姆式”服务,为初创科技型企业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加快拓展和创新合伙人网络,灵活运用共同设立创新基金、共同搭建新型研发平台等方式,推动不同领域主体开展跨界别合作,从而形成并促进柔韧灵活、高效协同、互利共赢的“创新雨林”生态,将创新合伙人进一步升级为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五)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力
⒈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企业主导作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关键在于如何突出与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如何让企业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要使企业成为既是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出题人”,又是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项目管理人”,有效组织开展创新活动;要把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决策权交给企业,让企业负责并决定产学研深度融合项目的参与成员和研究方向。
⒉统筹谋划,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力。按照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功能定位和“四个聚焦”要求,把中关村科学城规划与分区规划融为一体、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发挥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的市场化运营平台作用,强化资源统筹和服务供给。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协同模式创新,打通科技创新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重大颠覆性技术突破的“痛点”和“堵点”。围绕量子、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搭建新型研发平台,形成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新通道。
中关村科学城作为北京的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聚集区,区域内集中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85高校”8所以及中科院等国家重量级研究机构。2012年,在教育部第一批发布的14个协同创新中心当中,涉及中关村科学城的创新中心就多达11个,形成了中关村科学城得天独厚的创新优势。截止到2018年底,中关村科学城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424家,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1275410人,其中研发人员为437547人(数据来源于北京区域统计年鉴2019)。因此,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北京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的总要求謀划中关村科学城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国家,着眼于北京的全面发展,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总目标,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领域有所作为、有新作为,主动承担起科技创新国之重地、国之重器的责任,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科技年鉴(2016-2018)[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淀调查队.北京海淀统计年鉴(2016-2018)[M].北京:北京市海淀区经济社会调查队编印.
[3]胡海鹏,袁永,廖晓东.基于指标特征的国内外典型创新指数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20).
[4]吕克斐.美国硅谷创新创业新动向——《2015硅谷指数》解读[J].今日科技,2015,(2).
[5]工信部赛迪智库工业科技研究所.由《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管窥中国创新力[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18,(8).
[6]蒋玉宏,王俊明,朱庆平.从《2017硅谷指数》看美国硅谷地区创新创业发展态势[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7,(3).
(责任编辑:马海龙)
Abstract:This paper,based on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cities and one district” in Beijing, focusing on Zhongguancun Science City,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Zhongguancun Science City and the United States Silicon Valley area from the aspects of livable environment,talent construction,capital support,the role of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At present,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Zhongguancun Science City,we should build a high-quality city suitable for living and working,introduce and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talents,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capital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Zhongguancun Science City;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ree cities and one distr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