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2020-08-04 07:19张泽清杨美兰
中国市场 2020年11期

张泽清 杨美兰

[摘要]城市居民的工资水平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受到城市间和城市内部各因素的影响,以及劳动者本身工作能力的差异性,导致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个人收入差距增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文章分析了城市居民工资水平的影响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缩小城市居民工资差异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居民工资水平;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建议和方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1.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工业化、产业化和信息现代化的多重推动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国家虽然在税收、低保、医保等方面做了很多改进,但随着物价上涨、房价上升、消费水平提高等,普通居民的收入跟不上支出,生活质量并未跟随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共同上升。各个城市之间居民工资收入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使得我国各个地区城市居民的贫富差距日益明显,城市间差距可能会取代原有的城乡差距而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城市工资水平的影响机制,提出缩小工资差异的建议和方法。

2  影响城市居民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该背景下研究城市之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因素,针对城市所处的地区差异、城市本身的经济水平、城市中企业聚集程度、市场开放和外商投资程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外部因素,以及城市居民本身的受教育程度、劳动熟练程度、工作年限、工作时长和工作效率等影响城市居民工资的内部因素展开研究和讨论。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能对缩小工资水平的差异有所贡献。

2.1   影响城市居民工资水平的外部因素

2.1.1 城市所处区域的差异

城市在形成的过程中主要受到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水源、气候等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包括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政治、军事等因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利因素,在市场的作用下,发达地区会更发达,落后地区将更大程度失去优势而变得更落后。如位于沿海、沿江经济带的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具有完善的水陸空运输线路,在物资和人力资源的输出引进都享有便捷的途径,近年来经济保持飞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提高;相反,地处中西部的城市,虽然国家在极力为之开发运输线路、引进外来资本,但由于城市本身地理优势较少,仍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工资水平差异。

2.1.2 城市本身的经济水平

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城市集聚程度高、经济基础好、商贾云集、人口密集。城市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消费性经济的发展。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城市集聚度提高使城市商品总类提高,这将从需求因素上持续推动工资上涨。城市本身的工业、商业、金融以及周边农副产业和信息化水平都城市的经济水平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党的十九大提出,要进一步增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策略,正是采取了点带动线,线带动面的方式,将经济不发达的城市经济带动起来,将落后地区变成工业型、贸易型、服务型和消费型综合的城市,通过城市经济的提升来提高城市居民工资水平收入。

2.1.3 城市企业聚集程度

城市企业聚集程度通常用企业的数量与当地城市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表示。城市的聚集是以人口和产业的聚集为基础的,城市企业的聚集能促进产业的聚集。城市的发展必然以人口和产业的聚集为基础。城市企业聚集程度可以反应城市经济的活跃程度,它不仅可以折射出城市和政府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同时越高的城市的企业聚集度,就越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这将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提高整体生活水准。

2.1.4 市场开放和外商投资程度

市场开放程度,通常用一个城市外资企业的数量与当地企业总数量的比值来表示,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因素:可能允许外资进入的规模、可以进入的行业领域和地理范围。城市的市场开放越高,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阻碍就越小,并且当地市场的竞争就越激烈,这对于本地居民提高工资水平具有更多机会。同时,一个城市的市场开放水平越高,就意味着该城市与临近城市相比面临外商直接投资的时候更具竞争优势,能吸引高质量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进入本地区城市。外商投资不仅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增长,而且能带来新的生产技术,促进当地资源配置合理化,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的工资水平。

2.1.5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给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卫、医疗卫生、通信网络、交通运营等,一个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对于城市居民、城市企业来说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因为,完整给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系统能保证一个企业的正常运作,先进的通讯网络设施能保证企业的即时交流和信息获取,便利的交通运营则可以保证原料和产品的输入和输出。跨国性大型企业会更倾向于选择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进行直接投资。大型企业的入驻,则会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多工作岗位和更多就业机遇。

2.2  影响城市居民个人工资水平的内部因素

对于城市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来说,除却企业本身的因素外,人力资本的水平决定了企业的效率和收益,劳动者人力资本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的效率,以及增加劳动创造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人力资本的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劳动者工资水平的高低,其中主要包括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熟练程度、工作年限、劳动者的工作时长和工作效率等

2.2.1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创新能力

知识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者本身拥有的知识越多,劳动力的质量和效率就越高,当然其获得的工资水平也就越高。通过统计3347家A股上市公司的人员构成和薪酬分布发现,作为人均月薪最高的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其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人数占比也位居TOP3。

劳动者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接受教育的质量越高,他们本身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更高更强更系统化。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让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开发出提高工作效率的体系和方法,研发出新的工作思路、设计方案,有助于工作程序的改善,这对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非常有利;劳动者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越强,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也越强,能够快速接受新的工作理念和方式,面对新的机器、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流程,甚至是新的工作岗位,都能在极短时间内适应,从而获得更多升职和加薪的机会。

2.2.2 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和工作年限

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熟练程度,在很多企事业单位是决定其工资级别的重要参考因素,尤其是在涉及到知识积累和技能积累的岗位。很多部门和单位通常会按照职称级别来进行划分,一般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类别,职称级别越高工资就越高,而职称的评定依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年限和在本岗位上的熟练程度。因此,劳动者想提高本身的工资水平就需要想办法提高本身的工作技能、工作熟练程度,才能达到更高的工资水平。

2.2.3 劳动者的工作时长和工作效率

我国个人的工资获得和企事业工资的发放原则,基本是根据按劳分配原则进行的,也就是说同等工作时长,工作效率越高创造的效益越多工资也就越高。同等工作效率下,工作时长越长创造的效益越多工资就越高。总的来说,不管是工作时长还是工作效率其工资发放的参考依据都是个人为单位所获取的效益,效益越多工资越高。因此个人想要取得更高的工资就需要提高个人工作效率或者延长工作时间。

3  提高城市居民工资水平的建議和方法

如上所述,影响城市居民个人工资水平的因素诸多,针对其中的几个因素,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和参考方法,希望能有助于提高和改善个人的工资水平。

第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与城市集聚度的提高,不同城市之间的工资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城市居民收入不平等不仅是个人关注的焦点,也是政策制定者乃至全社会迫切关注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和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引起重视,并且在加快步伐缩小城市间工资差异。中央政府不断强调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性,并将收入差距作为“十三五”改革攻坚的重点。收入不平等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相关政府部门也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缩小城市居民工资收入差距:(1)健全收入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特别注重初次分配这个关键环节,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缩小各个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2)从财政分配的角度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提高文化、教育、卫生以及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降低行政费用、经济建设等占财政的支出;(3)改革财税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多地用于民生项目,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加快健全养老、医疗卫生、最低生活等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居民后顾之忧;(5)严格实施最低工资制度,保障民营企业低技术劳动者的收入。

第二,对于不同经济水平的城市来说,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例如,对于经济发展略慢工资水平较低的城市,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对于经济发展较快工资水平较高的城市,当地政府可以重点提升当地教育机构的质量,藉此提升当地居民的综合劳动技能和水平,培养出高水平和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者,让他们能获得更高水平的工资。

第三,尽量缩小城市之间的工资水平差异也可以从缩小城市之间的企业聚集程度入手,不断完善城市之间的交通设施,降低城市之间的交易成本;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功能,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教育投入等方面有效促进城市均衡发展。

第四,就城市居民本身来说,应发挥本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受教育的程度;在同等工作年限的前提下提高工作熟练程度增加效益;在力所能及的情况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这些方法都有助于个人提高工资水平。

4  结语

缩小城市发展过程中引发的工资差距问题,对于协调经济发展、合理资源配置、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作为城市管理者应做好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居民个人作为工资提高的直接受益者应着力提高自身能力,让城市居民个人工资的提高变得切实可行。双方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努力和进步必然能大幅度提高城市居民的工资水平。

参考文献:

[1]袁子馨,尹诚明,肖光恩.人力资本、工资地区异质性与中国城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J]. 现代经济探讨,2019(5): 64-76.

[2]刘晨,葛顺奇,罗伟. FDI、异质性劳动力市场与城市工资提升[J].国际贸易问题,2018 (1): 112-122.

[3]赵宏立.关于影响地区间工资水平的因素的文献综述[J].经贸实践, 2016(24): 44.

[4]尹翔硕.城市集聚、金融外部性与地区工资差距的关系研究——以我国长三角城市圈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3 (5): 158-168.

[5]李生辉.中国工资水平决定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3.

[6]张国峰,王永进.中国城市间工资差距的集聚效应与选择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18 (12): 60-78.

[作者简介]指导老师:杨美兰(1967—),女,汉族,江苏南通人,高级教师,学士,本科,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