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梅
摘 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业都在追求最大化的高效率生产,而对于具备社会服务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也是如此。因此,从预算管理的绩效角度出发,保障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人事管理等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入手,深入分析其现存问题,并对应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考核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工作成果与价值是通过间接形式进行表达,难以衡量为货币或物质形式。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发展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不断发展公益事业的发展,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与秩序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则建立在合理协调与分配资源的基础上,为此改善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组织调动、资源协调等一系列内容,目的是高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对此,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范畴不仅要解决到部门间业务预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要与时俱进地改进预算管理迫在眉睫。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预算资金数目较大。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预算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国家财政增加负担。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增强预算管理能力迫在眉睫,其是新形势下总体经济的要求,也是避免经济过大压力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也是预算公开化的先决条件。在新发展形势下,新一轮财税体制的改革任务才刚开始,制度改革与落实还存在着缺陷,会引起新财政支出的不合理问题。对此,针对预算公开性问题,从体制内外进行综合监督,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平衡发展,有利于积极践行新《预算法》的措施。立法中强调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不能将预算简单理解为数字金额上的“输入输出”,而是需要将预算管理纳入行政事业单位常规性管理体系中,合理高效地分配资源。需要强调的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应切实按照预测可能性问题与环境变化趋势,做出预算分配,实现全过程性的控制,简单来说,即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三个部分。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对树立行政事业单位新形象来说非常重要,应予以高度重视。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人员素质问题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人员仍然是预算管理事务的执行者,预算管理人员认知与素质问题会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质量与工作效率。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事业单位主体对管理工作的不重视或疏忽,造成预算管理人员的岗位专业培训方面的不足,管理人员不能及时獲得新知识、新技能,严重影响预算管理内容与流程的改革。在岗位划分层次上,存在权责不明与分工不详等,严重影响预算管理开展工作,为贪腐孕育了滋养的土壤。对于一些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尚且存在对国家预算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与绩效考核内容等知识不明确的问题,在管理中出现“形式化”问题,严重阻碍了预算管理工作乃至行政事业单位其他工作目标的实现。
2.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力问题
除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认知与素质不足,在预算执行能力上的不足也会影响预算管理成效。预算编制方法会直接影响预算精准度,方法粗糙且不够详细问题较为普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方法依然采用传统基数增长方式,拨款依据与分配标准出现不合理。并且,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由于综合评价指标的缺失,严重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力,缺少相应的考核标准与指标,预算管理工作也无法确定是否合理执行,形成判断条件的缺失现象。
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存在质的差异性,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监督管理责任,预算管理单位在相应职权范畴中应承担管理责任。对此,行政事业缺乏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未明确单位预算管理的意义,在人事管理中存在松懈现象,无法及时且有效闭环管理机制,也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关键。
4.过度重视支出总数,忽视预算结构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财政经费的支出与结构控制不协调问题,在收入与支出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带来了阻碍,同时也影响着单位的工作执行效率。不仅如此,行政事业单位在一些任务安排中存在盲目性,而非合理化、非科学化财务预算管理方式,反而增加了预算管理工作的难度。在管理执行过程中,若长期忽视预算管理中的支出项目,在比例或者是结构上出现控制管理问题,同样也会造成社会问题。
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
1.提升预算管理人员认知与整体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岗位素养,能够熟练掌握预算管理手段与操作流程,能够自觉提升预算管理理念,做到合理分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拨款与资源调配。与此同时,能够严格遵守国家管理规定,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工作等。但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人员数素质问题,行政单位管理层应予以高度重视,尽快找出解决人员认知与素质差异的根本原因,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绩效考核相关联,从实际工作中不断强化普通员工与管理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另外,在实施绩效管理基础上,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从间接角度强化预算管理工作质量。
2.严格制定与实行预算管理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强化自己的管理认知,积极发挥其管理作用的影响力。预算管理人员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强化管理内容,不能停留在形式上。通常情况下,强化预算管理的预算执行力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通过制定符合行政事业单位性质且在标准预算管理规章制度下的具体细则,二是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严格执行预算流程,对于一些地方财政预算需要保留较多的部分,其资金应用于年中补充预算内容;有些地方则补充预算较为泛滥,部门预算相较于年初预算较多,财政预算流失情况较多,补充预算的约束力与审批存在形式化问题等应得到及时解决,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解决以上问题较为有效,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能够顺利运行,减少违规现象的发生。
3.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监督机制
国家所指定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标准,是对预算管理细则的要求准则,相关部门及人员应给予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此标准。并以此为范本,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与时俱进地完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实现预算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与标准化。与此同时,作为预算管理主体能动者,行政事业单位应注重强化市场调查工作,掌握市场发展动态,从而建立良好的管理氛围,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通过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在人事管理中还能形成一定的管理约束力,提升预算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不言而喻,监督管理机制与不断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使得预算管理相关流程与具体步骤不断地得到规范,避免预算资金不合理统计与分配现象。尤其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范畴与性质所建立的资金分配评价系统,对于调整工作,以及强化预算监督执行力具有切实的保障作用,促进了预算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4.提升支出总数与结构控制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精准核算财政支出的总数,按照实际的需求量,进行再次分配,是不断强化预算基础结构的前提,长此以往,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总数与结构控制效率。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结构的设置安排方面,应细致核对支出总数与收入,做好精细化核算。并且,应细化数据的分类,避免采用人工核对数据信息的方式,多采用数字化方式,减少预算误差的发生概率,进而保障预算收支的平衡,增强预算调控能力。
5.注重精细化预算管理工作
一是用人计划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行政各科室应根据需求合理做好用人计划,实现人力资源费用的精细化管理;二是工作计划与布置的精细化,这是预算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好物力与人力的资源精细化管理,是实现最大化预算管理效率的关键;三是设备投资的精细化管理,做好设备购置的全面预算管理;四是编制预算与定好定额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在购买与做好人力计划的基础上,做好项目支出的预算,进而合理编制预算表;五是预算分析与执行的精细化管理,根据预算计划,精细化控制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中,并对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系统分析;六是预算考核与监督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考核预算管理,是推动常规化预算监督的基础内容。
五、结语
预算管理部门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管理模块,代表着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参与者与基础工作者。在行政事业系统内,做好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单位运营成本,以及提升生产效率,并实现财政与资源的合理调配与使用。因此,從宏观角度,改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市场运作环境,建立健全金融体系同样重要。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改革事项,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予以重视并全面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沈丽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1).
2.蒲又红.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管理研究.财会学习,2016(13).
3.张爽.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及优化路径探讨.中国市场,2019(30).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