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源
摘 要:在国家加大对教育投入与教师“县管校聘”的背景下,如何确保政府投入的经费得到正确使用与如何评价教师能力等情况成为学校管理所面对的问题。目前,我国各地制定了不同的绩效评价标准、方式、制度,以保障经费的安全与教师的权益。然而由于学校并不同于企業,无投资、融资、经营活动,使得绩效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带来了一些困惑。本文从上述角度入手,提出学校绩效评价中所面临的困难并附上解决思路。
关键词:绩效评价;公办学校;预算管理
一、绩效评价在中小学校的实施情况
由于公立学校不同于企业单位有经营活动,所以其绩效评价与企业的绩效评价也不相同。中小学的绩效评价更着重于教师能力绩效评价与预算绩效评价。前者针对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师工资挂钩,后者则是对学校支出的效益和效率进行评价。两者结合构成了学校对于自身教学与资金的管理。教师能力的评价通过科研成果、教学成果与师德评价构成,对于预算绩效评价,则主要是由学校管理层与财务人员进行评价,包括资金使用所取得的成果是否达到既定标准、发生的费用是否合规等。
二、绩效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困境
1.教师能力的评价是否公允
各学校、各地市的教师绩效评价方式,往往只能做到一所学校内部的相对公允。由于各学校教师水平不同,其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也必然不同,不论是荣誉获取的难易还是学生评分的高低,都是通过将个体放置于整个群体之中进行对比而得出的结果,而不同群体将可能导致水平上的差异,从而对个体的评估结果造成不同的影响。一名中等水平的教师,可能在优秀人才云集的学校中垫底,但是与他水平相当的另外一名教师,可能会是另一所学校的领军人物。目前来看,这种差异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可是若是想要实现区域性的教育资源流通,如何客观、公允评价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若这个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那么水平相似的不同教师将会拥有不均等的机会,极可能导致学校办学水平的剧烈波动,学生学习环境的受到影响,造成不利影响。
2.绩效评价反馈作用缺失
目前来说,各学校对教学的绩效评价建设尚不完善,仅仅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工资、人事晋升等挂钩,却不能使绩效评价对教师能力产生反馈,不能辅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个人发展。总体来说,绩效评价大概可以分为几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而部分学校却并不注意最后的环节,确实,绩效反馈的环节没有硬性指标可以反映,执行与否并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但绩效反馈作为绩效评价的最后一环,是形成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是使绩效评价成为受评者持续进步的机制的重要环节。若此环节缺失,恐怕绩效评价会更像约束教师的机制,而不是帮助其持续进步机制。
3.预算管理与其绩效评价缺乏专业性
学校的特性导致其会更关注教学而不是财务,这就导致了学校财务体系的不健全,甚至造成一所学校的财务部门只有两个人的情况,进而导致了各学校在编制预算时并不精细并且缺乏专业性。而且由于编制预算时,往往只有财务部门人员的参与,这就导致了预算在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上配置的不合理,一所学校各个部门,有些部门花销较少,预算相对宽裕,有些部门消耗较大,预算就更为窘迫;同时,由于预算编制时没有进行详细的筹划,导致各学校上半年“节衣缩食”,下半年突击花钱,不仅阻碍了正常工作的进行,还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与之对应的,则是预算绩效评价的缺乏,由于本来就存在预算编制不精细的问题,就导致了预算绩效评价更难以展开。况且,由于学校自身特性,导致其难以根据财预〔2013〕53号文的规定对日常花销做出精准的绩效评价,于是学校的预算管理就往往表现为对费用合规性的审查,合规与否就成为该项事务绩效评价的唯一标准,但仅仅对费用进行合规性的定性审查而不进行定量审查,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的浪费。而且集中于事后控制的预算管理也导致了事前、事中控制的缺失,许多问题在已经发生后才被发现,此时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三、解决绩效评价困境的建议
1.标准评价流程,完善评价体系
解决教师能力评价不公允的问题,需要尽可能控制变量,排除那些看似有关实则无关因素的影响。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将教师绩效评价的流程与标准统一,同时,也可以采取将所辖范围内所有学校的所有教师集中到同一平台进行评价的方法,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在同一平台之中,标准相同,流程一致,将所有小群体糅合为一个大群体,再将个体放置于此大群体中进行客观、公允的比较,其得到的结果应该更为公允、客观而有效。但是此项举动(集中于同一平台)将会大大增加主管部门的工作量,若不增加人手,则每人工作量过大,难免影响绩效评价效果,若增加人手,在每年无绩效评价任务时,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还是更加建议使用标准的流程与统一的指标进行教师绩效评价,在成本与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不引起成本激增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成效。
2.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反馈环节
绩效评价应该是为企业或组织的主要目标服务的,对于企业来说,绩效评价是为营利服务,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绩效评价则是为该单位的主要职能服务的,而不仅仅是确保资金的安全,对于学校来说,绩效评价自然也要对教育起到反馈的作用,通过对教师的绩效评价,发现其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整改,发现其闪光之处并加以表彰,通过绩效评价的反馈作用不断提升教师个人能力,从而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增强整体实力。使绩效评价成为教师与学校一同成长的进步机制,而不是一个单纯的资金使用的束缚机制。同时,绩效评价的反馈不应仅仅是反应在绩效工资上,还应该指出教师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学校的业务较为简单,但是许多细小的问题却积年难以解决,为了解决这种细微却顽固的问题,获取可以借鉴其他单位的解决方法并加以尝试。
3.改善预算编制与资金管理制度
(1)提升财务人员专业能力。预算编制不精细、不专业的主要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对于预算编制并没有深入的了解,甚至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全面预算的相关知识。预算绩效评价中规范导向性指标更多而结果导向性指标较少,导致预算绩效评价主要针对费用合规性与资金安全性进行检查,很难体现出资金的使用效率,若加入可以定量分析的指标,又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改善预算绩效评价及预算管理的首要步骤就是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在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之后,方可进行更加科学、更加精细的预算编制与资金管理,对其的预算绩效评价才可以更细致的展开。
(2)预算绩效评价全部门参与。各部门参与预算绩效评价不仅可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能对绩效评价中指出的问题予以改善,同时也可以解决资金在空间上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使各个部门可以按照真正的需求获得资金,避免出现有些部门预算吃紧,有些部门预算十分宽裕的情况,避免资源的闲置和资金的浪费。同时,由于各个部门都参与了预算绩效评价,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在资金的使用问题上仅仅进行事后控制的情况,可以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分散到各个部门中去并针对各部门职责建立清晰的责任制度,增强预算执行的管理力度,在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与分析,获得更加详细、准确的数据信息,并基于对该部分数据的分析与整理,提出各环节的改良意见,从各个环节入手,不断改善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预算绩效评价水平。
(3)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性与预算的充裕,部分学校都存在将预算留存到下半年进行集中支出的情况,造成了资金时间上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不仅导致了上半年一些工作因为预算的问题无法正常展开,而且还会导致下半年为了花光预算导致资源浪费。这与预算绩效评价也不无关系,为了确保资金安全与费用充足,不得不出此下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一年中按照真实发生的费用进行预算的投入,并对每笔投入进行管理或分析,进而采用比较法、成本效益法、因素分析法等传统方法对每笔资金的投入进行绩效评价。并且通过预算绩效评价中体现出的问题,来调整下一年的预算编制与分配情况,使学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预算的发生与真实费用的需求相匹配,形成真实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公立学校单位的绩效评价进行分析,發现了由于其自身特性所带来的一些绩效评价上的不足之处。其主要面临教师能力评价公允性、绩效评价反馈作用缺失、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缺乏专业性的困境,对于这些困境,应该统一评价标准,建立绩效评价反馈环节,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预算绩效评价专业性不强带来的问题。其中对于提高预算绩效评价专业性的问题,本文进行了着重思考,将解决方法进一步分解并提出分析,从财务人员、各个部门、整个组织三个角度给出了建议,并表达了解决困境之后可能达到的效果。使绩效评价成为帮助学校与教师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制度,降低新政策实施的难度。
参考文献
1.胡赤弟,王依琳.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教师绩效评价的思考.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42(01).
2.田思宇.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有效性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4).
3.钟国华.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3).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