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分析

2020-08-04 05:15王慧敏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体系专项资金行政事业单位

王慧敏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含义,然后分析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体系不完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奖罚机制不够明确等问题,并提出几点对应的改进措施,为行政事业单位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含义

1.专项资金概念

专项资金是指国家或有关部门、上级部门下拨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其有三个特点:一是资金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资金用于特定事项,不可挪作他用;三是对于资金的收支需要单独核算。

2.专项资金构成

专项资金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资金占比较大,因而在平常判定过程中采用“扣除界定法”,除过经常性经费,由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安排、追加及上级单位拨付的财政资金,都划分为专项资金,如中央财政为地方政府拨付移民搬迁款项、就业补助款项、养老保障金,以及地方政府自行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款项等。

3.專项资金用途

专项资金从支出性质分类,可分为个人部分:如专项补贴、奖励等专项业务费,如地方政府对于可行性项目的资金补贴,及政府部门对表现突出、业绩优秀具有重大创新贡献企业的鼓励政策;共用部分:如专项购置、专业修缮等,如地方政府统一建设或修缮基础设施等专项资金支出。

二、行政事业单位构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

1.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综合管控

专项资金在行政单位中的资金支出占比较大,其涉及农林牧渔、教科文卫等多种与百姓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行业设施、福利等的建设,因而其专项资金支出项目多且杂,容易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管控难度增加。而且当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缺少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造成专项资金投入数量比例大,实际效益并不理想。

通过对专项资金的投入、使用过程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在资金投入前对于项目的合理性、效益性进行评估,制定适当的资金投入比,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定期对项目的专项资金投入产出比例进行评估,合理管控专项资金的持续发放速率,从而达到盘活整体专项资金的流通,甚至还可以避免虚空项目带来的经济损失行为,在项目完成后,对于项目的投入产出进行绩效评估,为审计部门传送准确的专项资金收支报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专项资金的综合管控,提升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服务效益。

2.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通过在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支出过程中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专项资金的发放单位、接收单位、项目开展等的精准化对应,形成出现问题时可以问责到人,以刺激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专项资金使用过程的关注程度,进而确保资金使用环节的效率;此外,绩效评价体系做到于专项资金的流动使用情况的动态评估,充分体现专项资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效益比等,从而为政府进行专项资金配置时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专项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3.促进预算单位的绩效管理观念的深化

绩效评级管理体系是当前企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的主要手段,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引入绩效评价体系,保障专项资金的合理配置,以及提高资金在项目开展中的投入产出比,实现权利与责任的并存,从而使得绩效管理观念深化到专项资金的所有流通环节。

三、行政事业单位构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绩效评价体系重视程度低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的投入、使用过程中,对于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如过分注重资金的投入比例,而忽略资金的使用效益,如在项目开展前,没有对项目的应收效益进行预估,导致项目完成后再进行绩效评估没有凭据,只能停留在浅显的资金评估层面;而且在审计过程中,也只是注重账面上专项资金的收支,而对于实际项目建设过程中专线资金明细核算过程欠缺,影响绩效评价体系的精准程度;此外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专项资金的工作重点停留在如何得到更多的专项资金来源,而不是对于已有资金的进行合理的分配,导致专项资金的实际利用效率低下。

2.绩效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已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整体上的绩效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如专项资金的流通环节多,资金投入和产出间隔时间长,项目实施中间的绩效评估的评价指标则又不尽相同,尤其是在某些民生福利设施上,以民众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容易造成绩效评价误差;此外,专项资金流通环节需要不同单位、部门参与,而某些单位、部门对在绩效评价时的信息失真性,如审计单位通常只是针对被审计单位送来的专项资金收支账目、明细账、记账凭证等进行审计核算,并没有真正勘测实际项目,使得绩效评价失真。

3.绩效评价体系人员构成有待优化

系统全面的绩效评价包括宽泛的评价方法、指标、人员构成,而且需要对于项目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分层评估。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的绩效评价人员数量较少且缺乏专业性,评估小组通常由内部人员构成,在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的制定和选择上不具备专业素质,对于评估流程敷衍了事等,导致评估结果不够公正、公平,可信度低等。

四、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策略

1.加强对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敦促整体员工提高对于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视,通过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简化绩效评价方法等,便于员工的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促进各单位部门对于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认知和深化使用;此外单位管理者还需要做好指导、监督的作用,如单位通过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项目,跟进项目开展环节中的绩效评价工作,以保障专项资金在项目开展环节中的投入、使用效益提升,单位管理者还需要加强单位各部门对接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以保障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的工作效率。

2.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从事前、事中、事后等分层次环节来完善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

(1)在事前明确评价主体,专项资金投入使用的项目各不相同,其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效益也不相同,因而预算单位发放专项资金时,就需要准确选择自己的对接项目的评价主体,如项目的完成度、民众满意度、专项资金最终可得利益等,并且合理对于评价主体进行分段设置,如在项目的建设环节不同评价主体之间的顺序先后等。

(2)在事中、事后的绩效评价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使得指标体系系统全面化,既能针对项目的共性进行评估,又能满足特定的项目个性评价需求。评价指标的构建顺应单位的项目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相应地完善,加强理论与项目实际的联系,评估时加强各项指标的综合利用,如社会效益、群众满意度、社会效益的结合使用等;多元化选择评价方法,立足于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的结合展开,依据开展的实际项目的特色,选择对应的评价方法,如对于专项补助类的项目,可进行投入产出法、比较法、成本效益法等综合运用辅助绩效评价,提升绩效评价效果。

(3)在项目开展的环节,还需要加强绩效评价体系的监管力度,实施专项资金流通单位部门的精准细化,做到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即专项资金发放单位构建评估主体、指标、方法等绩效评价体系,并进行评价。单位管理者对于发放单位的评估过程进行监管,做到出现问题时可以具体问责到具体部门;完善相应的奖罚机制,利用绩效好的单位部门带动绩效差的单位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绩效评价体系的工效。

3.优化绩效评价体系人员构成

优化绩效评价体系的人员构成,加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再培训,分层次、項目内容等对于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整体人员对于项目的绩效评价能力;在单位内部组成专业的绩效评价小组,即对于各单位部门以进行绩效评价的项目再进行审核,以避免前一期绩效评价环节出现的纰漏、公正及客观缺失等现象;加强与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合作,对于单位内部无法进行绩效评价的部分交由第三方辅助完成,提高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效率,且保障评价结果的准确可信度。

五、结语

通过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视,从合理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选择评价方法、优化评价团队构成等几方面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加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的应用,提高政府专项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高冰.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弊端与完善策略.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0).

2.周正颖.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5).

3.张所利.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以绥芬河市为例.纳税,2019,13(34).

4.穆建敏,纪子永.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分析.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07).

5.洪燕芳.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策略探索.现代经济信息,2018(14).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体系专项资金行政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监督及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审计对策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海宁:推动专项资金管理出成效
加强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