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庆荣,李结华
(1.宁国市人民医院急诊/全科医学科,安徽 宁国 242300;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安徽 合肥 23002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破裂形成血栓引起冠状动脉完全或不完全供血中断导致心肌细胞严重持久的缺血缺氧最终造成心肌细胞坏死[1]。研究发现,存在动脉粥样破裂病变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液中发现具备促凝血活性的微粒[2],其是由进入细胞外层的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以出芽方式形成的磷脂卵泡,直径在0.1~1 μm之间,根据来源细胞分为血小板微粒、内皮细胞微粒及红细胞微粒[3],学者指出,各种病理状态会出现微粒水平明显升高,参与疾病病理生理过程[2,4],如血小板微粒与凝血及血栓形成相关,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同时与ACS患者病情及近期临床预后明显相关[5],尼菲拉·甫拉提等[6]学者发现,红细胞微粒(red blood cell microparticles,RMPs)水平在ACS中显著升高,对于病情预测有一定价值,但团队未进一步针对RMPs对AMI人群临床价值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分析127例AMI患者RMPs与临床特征及病情之间的关系,报道如下。
随机连续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心内科施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共127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46例,年龄介于52~83岁,平均(61.25±10.43)岁。AMI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师协会《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制定[7],具体如下:(1)血清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超过正常值两倍及以上;(2)胸痛持续时间超过30 min;(3)心电图出现动态改变;且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入组标准:以AMI为主要诊断且入院后接受急诊PCI术者。排除标准:(1)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或合并PCI病史或合并其他类型心肌病者(如扩张型心肌病或肥厚型心肌病等);(2)反复发作心衰且症状控制不佳者;(3)合并严重肝肾疾病及恶性肿瘤等不适宜入组者。
所有患者诊疗过程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入组前均获得充分知情同意,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等情况。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1 红细胞源微粒的检测 取出标本室温解冻备用,在4 ℃环境下以23 000 g离心20 min后抽提红细胞小球,后反复离心获取红细胞源微粒,即可得到红细胞源微粒;取25 μL红细胞源微粒标本加入100 μL氯化钙、100 μL Binding-Buffer及5 μL Annexin V混匀后放置室温暗处孵育20 min,加入红细胞特异性抗体Glycophorine A CD235a 2.5 μL,充分振荡混匀孵育20 min后加入PBS缓冲液175 μL通过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FAC ScaliburTM)进行定量分析;检测RMPs水平,依据RMPs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RMPs组及低RMPs组。
1.2.2 常规实验室指标检测 抽取受试者空腹血用于常规实验室指标检测,包括D-二聚体(检测方法为增强免疫比浊法)、cTnI(检测方法为酶促化学发光法)、CK-MB(检测方法为免疫化学法)及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检测方法为选择性抑制法)。
1.2.3 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及Gensini积分 所有患者均由两名专科高年资心内科专业医师经右侧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病变血管定义为:右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其主要分支中至少1支血管狭窄程度超过50%[8],两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定义为多支血管病变。Gensini总积分根据狭窄程度及病变部位积分计算;狭窄程度:1%~25%计1分,26%~50%计2分,51%~75%计4分,76%~90%计8分,91%~99%计32分;病变部位:左主干2.5分,左前降支近、中及远段分别为2.5分、1.5分及1分,回旋支近段及远段分别为2.5及1.0分,右冠状动脉为1.0分,小分支为0.5分[9-10]。
数据通过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连续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形式表示,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临床指标相关性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低RMPs组比较,高RMPs组D-二聚体、LDL-C、多支血管病变比例及cTnI升高,HDL-C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高RMPs组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低RMPs组[(39.52±10.19)分vs(28.86±11.34)分,t=5.574,P<0.01];同时单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RMPs水平显著低于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15.82±7.41)% vs (23.17±6.59)%,t=5.903,P<0.01]。
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RMPs与LDL-C(r=0.413,P=0.029)及Gensini积分(r=0.359,P<0.01)呈正相关关系,与HDL-C呈负相关关系(r=-0.612,P=0.033),见图1。但RPMs与D-二聚体及HDL-C无显著相关性。
图1 RMPs与临床指标的关系A:RMPs与LDL-C的相关性;B:RMPs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C:RMPs与HDL-C的相关性
以Gensini积分作为因变量,RMPs、LDL-C、HDL-C、cTnI等临床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MPs、cTnI及HDL-C与Gensini积分有相关性,其优势比(Odds ratio,OR)(95%CI)分别为1.52(0.39-5.85),1.13(0.56-2.30)及0.70(0.16-0.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
红细胞微粒(RMPs)是由红细胞受到各类刺激发生损伤出现凋亡时细胞膜丢失的磷脂释放,目前已被证实存在于粥样斑块中发挥激活凝血系统作用。RMPs参与血栓性疾病的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RMPs中的铁离子加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代谢清除,降低了NO的生物利用度进而发挥促凝作用[11];(2)红细胞释放RMPs后造成其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hosphatidylserine,PS)外翻,从而更加容易结合凝血因子,促进凝血反应[12];(3)同时RMPs表面表达的TF有较强的与凝血因子或活化的凝血因子结合力,启动凝血[13]。RMPs被发现存在于血管粥样斑块病变中,这与斑块内部的小血管破裂有关,参与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14]。
研究发现,RMPs不仅促进凝血过程形成血栓参与AMI,同时可增加患者循环D-二聚体水平引起血液高凝状态[15]。本研究同样发现,RMPs水平在AMI患者外周血中显著升高,同时与低RMPs组相比,高RMPs组患者D-二聚体、cTnI表达增加,说明提示RMPs可能与机体高凝状态及心肌损伤面积存在关系。此外,本文发现高RMPs组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低RMPs组,单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组RMPs水平显著低于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说明RMPs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有一定的关联。
LDL-C水平增加是冠心病发病风险及AMI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而HDL-C则是血管的保护性因素,Pearson法显示,RMPs与LDL-C呈正相关关系,与HDL-C呈负相关关系,与反应血管病变程度的指标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均提示RMPs可能通过干预机体脂质代谢,参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病变过程,加剧了血管病变程度,本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也证实了上述假设,RMPs、cTnI及HDL-C与Gensini积分有相关性。
综上所述,RMPs是潜在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独立危险因素,有利于预测AMI病情体系,但单中心及样本量较小是本研究的局限所在,同时未进一步探讨RMPs与AMI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拟后续开展相关研究阐明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