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刘锦霞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胎记和文化基石,正是因为有了汉字,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才得以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因此,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汉字教学活动应该将汉字的识字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有机联系起来。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识字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从小学低段的汉字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不容乐观。
如何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汉字教学效果,并把民族文化融入汉字学习之中?本文首先分析传统汉字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解析汉字教学的抑制因素,然后通过深入的理论探讨,结合教学实践积累,研发出以云南历史文化为承载、有趣高效的特色识字系列课程“汉字带我游云南”。这是一项小学语文汉字识字教学活动的创新性探索成果,敬请专家斧正。
首先,传统小学汉字教学内容封闭、教法单一。传统的小学汉字教学多以语文书为范本,汉字承载的文化和知识的范围被限制在语文课文设定的范围内,割裂了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学空间较为封闭。教学方法主要是机械地读背和抄写,通过反复背默让学生记住所学汉字,学生花费不少时间,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使用的部编教材在汉字教学拓展方面有所创新,很多教师尝试运用“换偏旁”,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进行教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学生反馈这种单一形式十分乏味。可见,教学内容封闭、教法单一是小学汉字教学的一个抑制因素。
其次,学习内容、认知能力、教学方式的不匹配,造成了小学汉字教学的无趣、低效和被动输入。从学习内容上看,汉字本身的复杂结构使其无法像字母文字一样,通过一套标准的音符再现语音与语义的约定俗成的联系。汉字往往不能利用语音与语义约定俗成的关系来推断语义,而要通过字形与语素的音、义构成联系,因此大大提高了学习难度。从认知能力上看,对于刚刚步入小学且没有识字基础的学生来说,教学识字目标远远超过其有限的认知能力。从教学方式上看,以读、背、抄写为主的单一方法削弱了孩子的识字兴趣,被动输入的形式降低了学习效率。由此,学习内容、认知能力、教学方式的不均衡,成为小学汉字教学的又一个抑制因素。
针对传统汉字教学的抑制因素,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研组研发了“汉字带我游云南”系列课程,精准聚焦、“靶向治疗”,以云南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为课程载体,综合采用情境教学法和闯关游戏等方式,打破语文、历史、生物、地理等多学科壁垒,实现学科间的纵合横通。在识字的过程中,让孩子们的头脑中嵌进爱祖国、爱家乡的文化基因,在汉字教学的同时,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同时,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特点,强调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以家乡熟悉的事物、以喜闻乐见的故事、以可视化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结合起来,寓教于乐。通过系列课程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在兴趣中完成识字,实现润物细无声、有效提高小学汉字教学绩效的目的。
1.以趣激学,高效识字。首先,内容选择方面。以学生感兴趣的云南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生态多样性等为课程内容,从16个州、市富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中,提炼出相关汉字偏旁,如楚雄州具有代表性的火把节,从而学习“火字旁”;透过西双版纳傣族著名的泼水节学习“三点水”旁。玉溪的烟草名冠全国,学习“草字头”等。以游戏闯关的形式,将识字方法和规律贯穿其中,激发学生识字热情。其次,识字形式方面。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等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讲故事、背儿歌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生动可感的动画中明字理、知文化。在活动环节中巧设“贴一贴”“找一找”“听一听”“连一连”等体验式学习,实现参与、感知和体验的高效学习。最后,奖励方式方面。每轮游戏成功闯关后,奖励一枚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动植物或食物的识字徽章,集齐16个徽章后,拼成完整的云南地图后,获得“识字小能手”称号。(如图1)
2.以生为本,自主探究。系列课程研发与实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充分考虑小学低年级(1~3年级)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基础上,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旅游线路图,通过地图中的“导读指示牌”,自主探究,互助合作,让其置身其中,为学生搭建宽松愉悦的识字空间,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3.个性优化,拓展空间。这是一个与时俱进、动态发展“活性课程”、它给予教师更多选择、创新的探究空间。为满足各个年级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自主地丰富、拓展课程资源和教学手段。
以楚雄州的“火字旁”学习为例,如图2。“汉字带我游云南”系列课程的地图设计如图3。
1.情景教学,识偏旁。课文以“火”字为导游,通过带领小朋友游览楚雄州盛大的彝族“火把节”将火字的甲骨文,词串扩展及火字旁生字“燃”“烧”“烟”巧妙串联,从而加深学生对“火字旁”理解。
2.生活迁移,趣识字。识字学习不能脱离孩子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环节中,除了朗读词语、动手圈画找偏旁外,还设计“生活寻宝认汉字”的游戏形式,鼓励孩子们通过体验、探究、感知的方式自主识字,让汉字学习变得灵动、活泼,充满趣味。
3.综合拓展,明字理。与火有关的偏旁不仅有“火”字旁,还有“四点”底。通过列举“煮”“蒸”“煎”“熬”“热”“熟”,让学生明白“四点”底就像一个熊熊燃烧的火堆一样,从而明白字理。最后,还给孩子们留有自我探究的空间,写出和火有关的生字。
“汉字带我游云南”系列课程,是把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小学生的汉字学习中,从云南各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中提炼出具有地缘特色的某一汉字的偏旁,结合这一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运用其偏旁拓展相关字词,让学生实现趣味化学习的一种新型课程体系。
这一新型课程体系与传统教学体系相比,采用情景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模式,不仅使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和趣味化,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嵌入式、浸入式学习。
通过“汉字带我游云南”系列课程的教学,还可以达到以下学习效果:
1.双线并举打基础,实现360度辐射识字。趣味识字结合学生生活,以家庭为依托创设情境识字,同时,以家庭为圆心、以云南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为半径进行360度辐射识字,实现识字教学与涵养人文双线并举的教学目的。
2.闯关体验提效率,实现生字快速记。富有挑战的闯关体验、活泼丰富的设计环节,朗朗上口的儿歌诵读等丰富多样的趣味识字形式,把抽象的生字符号化、情境化、直观化,便于学生感知和想象,在培养学生识字思维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识记生字的效率。
3.教学相长共进步,实现输入式教学向探究式学习的转变。系列课程完成了从输入式教学向探究式学习的重大突破,开启了识字教学向文化自信的原始积累,实现了师生共生共长,互进互促的实质跨越。
总之,“汉字带我游云南”系列课程结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和认知能力,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改变了小学汉字教学的抑制因素,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认读和识记能力,而且在润物无声中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从而有效提升了小学汉字教学的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