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柳瘿蚊年生活史研究

2020-08-03 02:01张玉美李金叶代旭光姚骏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杞柳生活史

张玉美 李金叶 代旭光 姚骏

摘 要:为掌握杞柳瘿蚊年生活史,采用室内观察与室外定点标记观察法,对杞柳瘿蚊的年生活史进行了持续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杞柳瘿蚊在霍邱县沿淮区域于每年3月下旬开始发生为害,1年可发生2~4代,卵期4~6d,幼虫期20~25d,蛹期10~12d,完成1代的历期35~40d。杞柳癭蚊的幼虫或蛹从第2代(5月下旬)开始滞育,存在越夏滞育、越夏至越冬滞育现象。

关键词:杞柳;杞柳瘿蚊;生活史

中图分类号 S76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9-0095-02

Annual Life Cycle of Rhbdophaga SP

Zhang Yumei1 et al.

(1Plant Quarantine and Protection Station in Lu′an City, Lu′an 237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aster the annual life history of Rhbdophaga SP, indoor observation and outdoor fixed-point marking observation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the annual life history of Rhbdophaga SP was observed and studied continuous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hbdophaga SP in the huai area of huoqiu county in late march every year began to harm, 2~4generations can occur in a year, this insect the spawn stage 4~6d, the larval stage 20~25d, the pupal stage10~12d, the duration to complete a generation in 35~40d. Diapause begins in the second generation(In late may) in the larva or pupa of Rhbdophaga SP, there is oversummer diapause、the phenomenon of diapause between summer and winter.

Key words: Salix integra Linn; Rhbdophaga SP; Life history

杞柳(Salix integra Linn.)是一种落叶丛生多年生灌木,常种植在湖边湾区,不仅能保持水土,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以其为原料生产的柳编工艺品畅销国内外[1]。杞柳瘿蚊(Rhbdophaga SP)属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dae)[2],是一种危害杞柳的小型害虫。该虫以幼虫吸吮杞柳枝头芽内幼嫩组织汁液危害,刺激顶芽不断膨大,最终使顶芽变成直径0.5~2.5cm的虫瘿。杞柳主枝受害后停止生长,侧枝丛生,从而降低了柳条的商品价值。

目前,国内仅见安徽省沿淮湾区杞柳种植基地和山东沂蒙山区杞柳种植基地有该虫的简单记录[2-10]。在安徽省境内,主要分布在霍邱县、颖上县、阜南县、凤台县等沿淮区域杞柳种植基地,主要危害杞柳,寄主单一。为掌握该虫的年生活史资料,科学指导防治,笔者连续几年对杞柳瘿蚊年生活史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设在霍邱县华安达集团西湖柳编分公司杞柳生产基地,试验田面积约2hm2,试验所有涉及的虫源均来自该公司杞柳种植基地。

1.2 试验方法

1.2.1 越冬代 11月上旬在收割杞柳时,随机采摘杞柳枝头大小不等的虫瘿若干,剥查虫瘿100粒,统计分析虫瘿内杞柳瘿蚊越冬虫源。室内观察:选择直径150mm培养皿10个,培养皿底部均放置一定量从杞柳种植田采集的表层土壤,每个培养皿内均放置10粒虫瘿,将培养皿放置在空气对流自然通风条件的房间内,定期检查,保持培养皿内土壤潮湿。从第2年3月中旬开始,每天观察记录培养皿中杞柳瘿蚊的羽化情况。室外观察:在试验田随机选择10处并做好标记,各处面积约为0.1㎡,每处随机放置采摘的虫瘿20粒。当室内试验发现有成虫羽化时,每天用放大镜对试验区域的杞柳枝头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杞柳枝头有杞柳瘿蚊产的卵或枝头受害开始变形膨大,立即对该株杞柳苗进行标记。

1.2.2 为害代 标记室外试验区域内所有被害杞柳,当室内成虫羽化结束后10d,停止标记。每5d剥查所标记的部分虫瘿,观察记录虫瘿内幼虫的发育进度,当发现虫瘿内有幼虫出现化蛹时每天对有化蛹的虫瘿观察2次,记录蛹的变化及成虫羽化情况。对发现有杞柳瘿蚊产卵的枝头,每天观察2次,记录卵的发育情况。当发现蛹出现羽化后,观察标记试验区域杞柳瘿蚊第2代发生情况,以此类推观察研究杞柳瘿蚊的年生活史。

2 结果与分析

2.1 越冬虫态 剥查发现虫瘿内有幼虫和蛹2种虫态,共剥查出幼虫和蛹308头,平均3.8头/虫瘿,其中幼虫243头,蛹76头,分别占总数的78.9%、21.1%。剥查的100粒虫瘿中,无虫虫瘿38粒,虫瘿内有幼虫和蛹1~4头的39粒,共82头;有幼虫和蛹5~9头的13粒,共103头;有幼虫和蛹10头及以上的10粒,共123头。剥查发现,幼嫩枝头虫瘿内幼虫和蛹的数量较多,是杞柳瘿蚊的主要越冬虫源。

2.2 越冬代 室内观察发现,培养皿中最早羽化出成虫的时间是3月23日,最晚是3月28日,羽化结束时间最早的是4月12日,最晚的是4月20日。成虫的羽化高峰阶段在3月30日至4月7日。当所有培养皿中没有成虫羽化后15d,对培养皿中所有试验虫瘿进行剥查,未发现有残留的杞柳瘿蚊幼虫或蛹。观察发现,杞柳瘿蚊成虫在羽化当天即可产卵。

2.3 为害代 观察发现,在10~20℃条件下,卵的历期4~5d,田间出现为害状的时间最早为4月1日。第1代幼虫经过20~25d(4月底開始化蛹)发育后进入化蛹阶段,蛹在经过10~12d[7](5月上旬)发育再次羽化为成虫。6月上旬末,剥查田间试验观察区域所标记的300粒第1代杞柳瘿蚊为害形成的虫瘿,未发现虫瘿内有幼虫或蛹,说明第1代杞柳瘿蚊幼虫或蛹无滞育现象。第2代始见于5月上旬,成虫的羽化高峰在5月中旬,幼虫在6月上旬末开始化蛹,杞柳瘿蚊从第2代开始出现滞育现象,具体表现为田间被害杞柳枝头虫瘿内的幼虫陆续的化蛹羽化,第2代幼虫或蛹同第3代、第4代幼虫或蛹一起形成世代重叠。第3代始见于6月中旬末,滞育现象较明显,田间危害较轻。第4代始见于9月下旬末,成虫的羽化高峰不明显。从第3代开始,田间的危害程度明显减轻,第3代危害程度较第3代稍重,但都明显轻于第1、2代危害。第2代幼虫或蛹滞育到10月下旬时,虫瘿内仅残留个别老熟幼虫或蛹,这些幼虫或蛹同第3代、第4代幼虫或蛹一起进入越冬状态,成为第2年的越冬虫源(详见图1)。

3 讨论

潘学锋等[3-7]先后对安徽省沿淮区域杞柳瘿蚊的发生情况做过调查,并指出杞柳瘿蚊在沿淮区域1年可发生5代,同时发现了该虫有滞育现象。笔者在前人的基础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杞柳瘿蚊在安徽省霍邱县沿淮区域每年发生2~4代,幼虫或蛹从第2代(5月下旬)开始出现滞育,存在越夏滞育、越夏至越冬滞育现象。田间为害表现为第1代、第2代为害重,第2代、第4代为害轻。针对杞柳瘿蚊的发生特点,生产上应该高度重视对杞柳瘿蚊第一代幼虫的防控,从而可以减轻全年的发生程度。杞柳瘿蚊从第二代开始出现滞育,但又完全滞育,滞育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玉美,姚骏,郭永生,等.杞柳瘿蚊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07):109-113.

[2]孙运达,刘玉升.沂蒙山区杞柳害虫记述[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3(3):305-312.

[3]潘学锋.杞柳瘿蚊的发生与防治[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5(5):19-20.

[4]王伟新,张爱芳,戚仁德,等.杞柳瘿蚊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358-359.

[5]陈洪道,郑厚松,沈贵业,等.杞柳瘿蚊研究初报[J].森林病虫通讯,1989(4):11-13.

[6]刘永敏.杞柳瘿蚊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林业,2007,03:48.

[7]余艳栋,林华峰,张玉美,等.杞柳瘿蚊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293-296.

[8]姚骏,张玉美,林华峰,等.杞柳瘿蚊越冬虫源及越冬场所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2):70-74.

[9]张玉美,姚骏,潘学峰,等.杞柳瘿蚊形态特征观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44-16146.

[10]陈满轩.杞柳主要害虫及防治[J].安徽林业,2000(6):19.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杞柳生活史
杞柳纤维提取与性能研究
镉胁迫下水培杞柳生理特性及镉吸收转运
不同激素对彩叶杞柳扦插的影响
社会生活史高考命题特征分析及启示
社会变迁与文化传承:一位苗族文化传承人的生活史研究
美国白蛾生活史及其性诱集监测预报
辽宋西夏金元日常生活史研究概述
杞柳皮综合开发与利用
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
烟草粉斑螟Ephestiaelutella(Hübner)生活史与种群动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