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式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2020-08-03 02:03陈怡雯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游戏课堂教育

陈怡雯

一、游戏式教育的概念与意义

正如英语Game-based Learning所言,游戏式教育是一种基于游戏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枯燥的语言授课形式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增加他们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活泼、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与技能”。

现阶段,“如何更有效率地提高低年龄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和技能提高能力”这一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和实验。由此也形成了关于“游戏教育”的各种理论学说。例如“松弛说”:游戏可让人们解除身心疲惫,有暂时获得放松的功用;“成长说”:游戏满足了身体成长的需要;“净化说”:游戏可净化被压抑的情绪、欲望或情结,是一种发泄情感的工具,具有情绪治疗的效果等。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一方面,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可以把压抑的欲望和情绪发泄出来,并且获得一定满足感,建立健康的身心状态;另一方面,游戏活动中,儿童在探究环境、表现自我中可以形成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使个性得到发展、创造力受到启发。

二、游戏式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理论基础

根据知识螺旋理论,人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感觉并接受外界的刺激,人的心智模式会对感觉到的刺激进行筛选与比对辨认,最后会以诠释结果来指导并回应外在的变化,即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得到经验的反馈,将“外显知识”转换为“内隐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需要考虑如何将知识“内化”为学生可以带走的能力与知识,推动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成效,以利于教学。

(二)设计思路

1.规则简洁

学生自身认知能力、课堂人数以及课堂时间的限制,必然要求游戏规则不能过于复杂,须明确、简洁、操作性强,才能保证在课堂40分钟中内,不仅大部分乃至全部学生都有效参与,同时也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2.形式多样

小学生普遍具有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特点,相同的模式反复使用,必然会造成“审美疲劳”。但所谓的形式多样,不是说需要完全创新游戏规则,对同一个教学任务例如记单词,教师可以通过“听说读写做唱演”等多种形式交替使用。例如采用“故事演讲”“画图猜谜”“表演”等形式,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使学生始终保持好奇心与兴趣。

3.关注人际交往

教育不应只局限于传授知识,更应为学生今后独立生活、踏入社会打好基础,从小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也应是教学需重点关注的一个环节。游戏过程中要多加入一些小组协同合作的内容,促使学生学会互助合作、取长补短、树立集体荣誉感,同时也能促使优等生帮助和带动后进生、外向学生感染内向学生。

4.合理奖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定的奖励可以起到强化的作用。物质奖励分为金钱奖励和实物奖励,精神奖励分为言语奖励、得分奖励等,选择什么形式的奖励则需要教师认真思考:一方面,过于泛滥的精神奖励易使学生感到厌倦,而强调物质奖励又可能会让学生养成功利心;另一方面,好的游戏本身就能给学生带来愉悦感,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奖励,因此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与同学共交流齐进步,才是更好的奖励方式。

(三)应用举例

小学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想接触一切新鲜事物。然而这份“好学”不足以支撑孩子们在课上全神贯注。因而,教师始终在寻求高效教学方法的途径上探索着。经过长时间的实际操作实验可以发现,游戏教学法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更多孩子投入课堂活动。例如,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单词图片快闪形式较多被应用,它要求学生快速反应,根据所见内容做出相应反应。这一游戏操作简单,且往往能引发良好的课堂反应。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加入“看到炸弹,抱头说Bomb”的环节,有效调动了课堂氛围。

除了“快闪”等课堂小游戏外,英语教师还常常联系当下流行素材,创设游戏情境,达到“寓学于乐”的目的。譬如在教学译林版5A Unit7 My e-friend一课中,教师利用綜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为主线,带领学生游历诸国,在学习国家名称单词的同时,完成各个通关任务,学生每次闯关成功则可获得相应奖励,逐渐完成旅行。这样一来,学生在整堂课中都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也提高了。

三、游戏式教育面临的挑战

中国传统思想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游戏式教育如何让教师、学生、家长接受,是个值得思考和反复论证的事情。教师方面,教育游戏的开展需要各种现代信息化的教学设备或者软件的支持,这要求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课外学习和提高自己的IT技术水平,熟练使用各种IT设备和应用软件来创新教学,将知识更有效率地传递给学生。学生方面,教师利用教育游戏创建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对于家长,他们关注新的教学方式能否让孩子真正学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紧紧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大纲,同时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问题,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目的。

谁说学习不好玩?游戏和学习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游戏不再只是娱乐:它是一种特有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好的教育游戏并不是给苦涩的学习裹上糖衣——它拥有更大的价值和使命:用全新的方法组织知识,创造跨学科的整体学习体验。游戏是人类学习和探索最初的形式。本文总结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心得和体会。然而,如何将理论的东西付诸实践,通过科学的设计,让学生爱上英语,大幅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仍然需要今后不断地思考和向同事、前辈学习。

猜你喜欢
游戏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