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2020-08-03 02:03蔡建和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贺卡道德德育

蔡建和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崛起,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方式,国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但是当青年享受“信息大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新的问题,即信息道德。当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科学内容,德育内容多被忽视。而德育课的教学,也很少涉及信息道德问题,导致多数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处在一种“道德随意”的状态。基于此,把符合当代价值观和社会规则的思想观念贯穿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网络对青少年有很强的诱惑力。丰富的网络资源开拓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娱乐方式,而它在给予学生便捷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在网上有很多负面的道德缺失、网络谣言和网络诈骗的不良信息,给青少年带来了不良影响。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需要我们正视这些问题,加强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学子互助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开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实践探究,提升德育深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无论知识技能控制得多精准、方法多新颖,若没有情感升华与德育深度,往往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没有德育教育的课,只能称之为技能练习,并不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课。有效的德育教育,可以觸发学生心灵,在学生心中种下道德种子。教师把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转换为综合实践课程,才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会在亲身体验与实践中获得更多濡染,并且在实践中提高探究能力。如,《制作环保小报》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在网络上查阅资料制作小报,还让他们深入真实的校园,统计、调查身边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并完成环保报的制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德育教育的效果与深度不同,对学生的成长有较为长远的影响。教师要意识到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掌握德育渗透的契机,合理设计德育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高效完成德育渗透,能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二、培养尊师重教美德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孔融让梨等事迹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而教育工作者应该将这一优良民族精神发扬光大,让学生善待亲人,训练他们人际沟通能力和促成其世界观的良好开端。比如,在教学《E-mail的使用》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发送六一儿童节贺卡,并写上祝福语,从而既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邮件和利用电子邮件收发技巧的信息化教学目的,又渗透尊敬长辈、爱护同学的德育教学工作。如今,我的很多学生中有敬爱师长的学生,也有少数学生认为“老师教我是天经地义的”,在校内见到老师不主动问好,甚至无视低头逃过。因此,在教学电子邮件一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他们将平日里不好意思当面跟老师说的话,通过贺卡用E-mail的方式传送给老师。在听到这些话后学生异常兴奋,纷纷在贺卡上写自己内心的想法。有的学生写道:“老师,之前以为您是一个冷漠的人,但是接触多了却发现您是一个很温柔的人。”有的学生写道:“老师,上次不是我的错,是小明的错,但我怕冲撞了你。”通过这一张张小电子卡,一句句幼稚却饱含真情实感的话,加深了师生间的情感,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对老师的感情。另有一些学生也用这样的方式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发送给长辈,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三、发掘教材有关德育的内容

比如,在教学Flash动画时,先用课件展示神舟飞船的发射壮观场景,让学生观赏“火箭发射”视频,认识我国神舟飞船,引发其爱国情怀。又如,在教学《选出空气质量最佳城市》一文时,展示了一组介绍桂林山水风景的短视频。这个城市并不是一直有如此美好的环境,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工厂污水直接排放等现象,而如今环境变好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换来的,从而让同学了解青山绿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四、善用激励语言,重视过程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在恰当的时机,使用激励性言语,鼓励学生学习;要重视其学习态度的及时端正,看重过程性评价。并且,要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现状,这点可以联系社会热点信息,从我们生活的改变谈起,如俞敏洪、马云等著名人物的一些事迹。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并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态度,展开自主探究式学习,培育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开展交流,弥补缺陷,提高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以德教为先,综合教育资源渗透德育,让学生有较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信息素养,培育德才兼备的小小接班人。

猜你喜欢
贺卡道德德育
新年写贺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新年贺卡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中秋贺卡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