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三妹
摘 要:现在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升,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更新。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内容也体现了这一点,相关管理部门下发的文件中着重提到了素质教育,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曾经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于学生们“人文素养”的培养,简而言之就是更加重视素质教育,旨在帮助中学生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三观建立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阶段,所以正是培养他们人文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于高职学生们的管理。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教育改革的本质就是对于自身的教育体系进行反思,然后根据反思的结果去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革新和优化,所以现在随着教育的发展程度的逐步深入,教育部门也发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远大于知识的重要性,因此便迅速开始推广人文教育的理念,倡导高职院校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时刻体现人本思想的理念,注重对高职学生们的素质教学,更好的提升高职学生们的人文素养。
一、“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意义
对于现在的高职学生来说,他们能否顺利取得就业,并得到一些喜人的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取决于他们的职业素养的高低,职业素养的高低则需要看院校的教育和管理。因此,从高职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的职业素养是帮助他们成功就业,并且胜任他們工作岗位的最基本前提,既是一种试金石,也是一块必备的敲门砖之一。
而在用人单位来看,职业素养是快速有效帮助他们衡量他们所招聘对象是否符合企业需求的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之一,所以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要想尽快就业成功,那么就应该在短时间内尽快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并且从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入手,提升自己的综合职业素养。
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就非常有必要了。
二、当今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现状
对于现在的高等教育来说,高职教育作为其中一个比较庞大的类型之一,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很多的高职院校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和21世纪初由当地的一些普通的中专合并升职,又或者是一些高等专科学校和一些职业学校改名、合并,最终形成现在的高职院校,因此其发展史只有短短的20多年。
然而就在这短暂的几十年间,高职院校在质量数量和规模上却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所造成的。
如今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而言,国家规定高职院校的目的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的人才。所以在教育部下发的文件之前,有很多的高职院校却把教学重点和目标放在了学校规模的扩张以及人数上的增减上。而这个时候为了突出他们的专业技能,就会有一些高职院校,选择牺牲基础的文化课和人文素养的课程等,以此来换取更多的专业课时间,虽然短期内或许确实能够帮助学生们提升专业素养,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决策,因为这样虽然能够帮助学生们短期内提升效率,但是却牺牲了学生们的文化基础课程和文化素养,对学生们日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终身学习不利。
三、高职院校使用“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原因和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再加上高等学校的不断扩张,所以参加高考并且最终选择报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不断的减少,因此高职院校之间的生源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很多高职院校的投档分数已经到了一种难以想象的地步,所以这样势必会导致一些地区的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差,考进来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最终会使得他们在学习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比较吃力,当受到的打击过多时,就会使得他们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最终自暴自弃。所以高职院校更应当采取“以人为本”的先进的管理模式。
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所以各大高职院校在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上应该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加强校内培训学习与校外企业的合作的沟通模式,和校外的一些知名企业产生合理的对接。根据校外以及市场的需求,去培养一些市场型技能人才,这样就以学生们的专业能力素养和基础文化知识为核心,帮助他们提升教育的质量水准,增强专业特色,不断创新学习体制,深化教育改革。通过校内校外企业的合作与开展,帮助学生们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从而弥补学生们之间知识文化的差距,而这样也会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比较快的融入角色,并且适应自己所应聘的岗位。不过,在这个期间不能过分强调对学生们的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对他们文化素质和一些职业素养的教育,否则就会使他们在求职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在很多时候会使得他们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四、高职院校在“以人为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职业素养培训能力确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因此高职院校采取“以人为本”的方式进行管理就更有必要了。
很多高职学生由于缺乏专业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所以团队合作能力差,并不擅长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其次就是一些学生,工作的主动性比较差,并且没有责任感和担当,遇到事情喜欢推脱给别人,第三点就是很多学生由于在高职院校中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对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所以缺少吃苦耐劳的艰苦奋斗精神,最后就是很多学生或许由于经历的风浪较少,所以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缺乏一定的毅力和恒心,没有自律的意识,所以导致在上岗之后对职业和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差,心理比较脆弱,难以适应高强度的工作以及工作中的压力,最终导致失业
五、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
(一)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院校应当注重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们培养学科兴趣。学生们所选择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将来的求职方向和职业规划,而他们所选择的专业好坏则影响着将来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然后再选择好自己喜欢的专业之后,首先应该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无论何时兴趣都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能够投入12分的精力,并且给予优先的注意力,在学习专业或者是感兴趣的事情时会觉得愉悦轻松,有极大的乐趣,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负担。这样就能够帮助他们养成一种思想活跃、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和习惯,并且随着对专业技能的深入学习,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当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涵养,然后在积累的过程中,逐步迸发出新的灵感和对专业的创造性思维,最终对这个专业产生贡献,做到对职业素养有着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注重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现在一些高职院校的课堂学习状态十分不好,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较为低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也比较差,因此导致很多时候会因此错过一些学习上的重点,并且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陷入无限的恶性循环。
对于现在的學习而言,课堂上的学习仍旧算是一种高效的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的专业素养一般都高于学生,所以学生需要相信教师,可能教师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是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所产生的成果。所以这其中的质量毋庸置疑,但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高职学生能够积极的去投入课堂。否则在这种集体学习的环境下,学生缺乏与教师的沟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教师照本宣科,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并且还会因此导致学生对专业课兴趣低下。而教师和学生在互动沟通的过程中,则可以对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有一些帮助和促进,而这所产生的效果则是学生个人学习所无法达到的。
(三)高职院校应当深化学生们学习的职业素养和知识结构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接受高等教育的他们应该能够根据情形和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去适应周围的变化,并且看清社会形势和客观需要,主动的去更新学习自己专业内的专业知识,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结构,并且时刻关注自己专业的最新市场和状态,然后让自己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考取一些专业内的相关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样在考取专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中,学生们就能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空缺和不足之处,然后主动的查漏补缺,最终通过考试。并且再就业的时候,就业资格证书也可以作为一块敲门砖,帮助学生们更有力的证明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四)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的通用技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并未真正踏入过社会,所以要想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更好的适应和生存,仅仅凭他们的专业技能是不行的。他们还必须具备更多、更良好的学习素质和通用的专业技能,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所以在校期间,教师应该教会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就业思想,帮助他们培养出艰苦奋斗的精神,教会他们要诚实守信,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且培养出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利用团队的能力来帮助自己和成员同时还需要增长他们的社会履历和人生阅历,包括多参加一些活动,来丰富自己的见闻,还有一些谈话技巧和与人为人处事的技能,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加强他们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也十分有必要,当他们去就业的时候,就业公司不仅仅只看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一些通用技能,也会在人品思想和道德方面来衡衡量这个人,因此,在新闻中我们常常听说一些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能力出众,但是却没有被公司选中,归其根本正是因为他们对个人素质的不在乎,最终导致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较差,因此才给企业留下一些较糟糕的印象。所以,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也是需要重点学习的,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形象,最终帮助他们增强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六、结语
对于现在的高职院校来说,培养他们的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非一个短期内可以速成的项目,更需要的是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对高职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沟通,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矫正和调整,从而帮助他们有效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对当前一些学生职业素养缺乏等问题的深入探究,因此只有高效结合市场的需求和企业发展所需,才能培训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职学生,最终帮助高职学生们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也能帮助学校提升知名度,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程皓.以人为本观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41,43.
[2] 沈翔.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策略探讨[J].科技资讯,2018,16(23):238-239.
[3] 马陆洋,卜慧楠,张丹.基于以人为本思想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05):47-48,61.
[4] 唐小芬.基于以人为本思想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