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中列举形式主义的表现有数十种之多,无一不是偏离了党的价值追求,败坏了党的良好风气,折损了党的执政业绩。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重在“三个严格”:严格规范,增强领导力;严格自律,增强示范力;严格管理,增强组织力。只有让“形式”为“内容”服务,让“主义”为“改革”护航,基层党组织才能真正凝聚党心民意,成为战斗堡垒。
[关键词]形式主义;领导力;示范力;组织力
[作者简介]岳春宇(1976-),汉族,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研究”(HB19DD002)。
[中图分类号] D267.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5-0045-02
形式主义的产生既有历史文化的影响,又受利益占有与政绩导向的驱动,还存在传统管理方式与领导体制的积弊。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及2017年新华社发布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中列举其表现有数十种之多,无一不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官僚主义,政治上的投机主义。但不论其如何变化,如何以新面貌示人,形式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相同的:表里不一,知行不一,人前人后不一;“虚”字打头,“面”子作祟,“空”字挂帅;热衷表面文章,好于政绩工程;只求哗众取宠之景,并无求真务实之心。这些显性的、隐性的、教条的、惯性的或精致的形式主义无一不是偏离了党的价值追求,败坏了党的良好风气,折损了党的执政业绩,要切实解决这些形式主义问题,必须上下联动,知行合一,落实“三个严格”。
一、严格规范,增强领导力
上级部门要精简会议文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避免多头重复的考核。“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在现实中,“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显性的形式主义”流于表面,走了过场,增加了成本却并未收到实效;微信工作群泛滥变味,基层干部每天需要拿出时间关注、“回复”、“转发”,这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还有一些地方的“痕迹管理”已成为基层党员干部十分反感的“隐性的形式主义”。现实中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形式主义,党员群众在其中看到的不是“业绩”而是“痕迹”,不是“走心”而是“走秀”。工作要考核,痕迹很必要,但如果依据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和影像照片里,如果基层干部的精力只用来应付没完没了的表格,准备连篇累牍的汇报材料,迎接一波接一波的考核检查,那么工作就是服务于考核而不是服务于实效,就是“采华名,兴伪事”,就是掉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沼。但必须强调的是:形式主义“蔓在基层,根在上面”。要切实解决形式主义问题,首先,上级部门要秉持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严格规范工作。严格规范各级各类检查考核,该减少减少,该整合整合,该合并同类项的合并同类项。不是必发的文件,不发;不是必备的材料要求,不布置,要精简高效。其次,上级部门要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检查考核是为推动工作服务的,留痕是为规范工作落实的,要切实以考核之实推动工作之绩,用留痕之式保证工作之效。尤其对于扶贫干部来说,只有让他们从多头重复、频次过高的检查考核中解脱出来,他们才能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为贫困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再次,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提拔选用干部,既要看“显绩”,又要看“隐绩”,既要看“现有成绩”,又要追溯“过往成绩”,既要看上级领导如何评价,又要看下级群众如何评论,只有如此,才能增强党的政治认同度,增强领导力,铲除形式主义产生的土壤。
二、严格自律,增强示范力
“关键少数”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与群众观,注重调查研究,做到以上率下。“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关键少数”作为上层与基层的链接,纽带、扣环,作用非常重要,他们的执政理念与为官作派直接关乎到党的作风,决定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但“调查研究走秀式”、“工作落实展板式”等“精致的形式主义”反映出来的是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与浮夸好虚的工作导向;现实中“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注重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政绩工程”、“说一套做一套、台上台下两个样”等“惯性的形式主义”折射出的不是“为民”而是“唯上”,立足的不是“民本”而是“官本”,彰显的不是“民意”而是“官威”,这些形式主义减弱了群众对党的认可度,折损了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削弱了党的公信力。要切实解决形式主义问题,首先,要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与群众观,力戒官僚主义,因为形式主义的根子也在官僚主义,始终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执政理念,明确“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深刻道理,实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有效统一。其次,强化党内法规对“关键少数”的约束。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关于违反群众纪律的相关要求与规定,对漠视群众利益,损害群众利益的人与事严惩不贷。培养对群众的感情,多做利民的实事,工作要出于公心而不是私利,多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最牵涉群众利益的实事,多做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的事,衡量领导干部业绩的关键不是上级领导的感官而是群众的评判。再次,“关键少數”要注重调查研究,必须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最真实状况,对于基层情况的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材料汇报上,不能仅看外表口号标语。其实,一些形式主义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很多问题也是在萌芽状态可以解决的,但一些领导干部不下基层调研,只看文字材料就做决定,在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导致“实际问题表面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个体问题群体化”,助长了形式主义,激化了基层矛盾,弱化了党的执政基础。因此,领导干部要多深入基层一线,多做调查研究,了解平时意想不到,预料不到,难以听到,不易看到的情况与问题,真正保证“政策落地在一线,工作推动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通过严肃的为官形象与严谨的工作作风,示范引领,以上率下,铲除形式主义生存的土壤。
三、严格管理,增强组织力
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与行为约束,打造善于革新创造、完善严密的基层党组织体系。一些地方写材料、制文件“机械照抄”,出台制度决策“依葫芦画瓢”,在这些“教条的形式主义”中体现出的不是革新创造而是生搬硬套,不是锻造实力而是模仿作秀;现实中“贪图虚名、好弄虚作假”重的是“外表”不是“内里”,重的是“包装”不是“实效”,“作风漂浮、做工作不实”使得工作“有形”却未必“有效”,虽有组织“数量增加”却无“质量提升”。长久下去会挫伤基层的革新力,革新力是基层党组织永葆生命活力的重要源泉与不竭动力,有“革”才有“新”,能“革”才能“新”。黨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是新时代基于战略与全局高度对基层党组织做出的新定位。要切实解决形式主义问题,首先,要从源头抓起,抓住思想教育这个根本途径。“内无妄思则外无妄动”,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政治原则,准确理解把握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组织生活真实有效,理论学习入脑入心,使基层党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推动实现党组织的形式覆盖,影响覆盖。使党的组织和全部工作覆盖各群体、各领域,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不仅让党员与群众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同时使他们体会到组织的力量,做工作要求实效,既见“组织存在”又见“力量发挥”,既有“数量增加”又有“作用凸显”。再次,塑造正确的价值理念与核心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提质增效的工作原则,坚持为民谋利的工作基点,用共同的奋斗目标与价值追求凝聚党员,感召群众;用良好的执政形象与党风政风示范党员,引领群众;用基层各领域的发展进步与工作实绩激励党员,惠泽群众,让党员与群众在正确的观念引领下,在获得感与幸福感中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响应党组织的号召,自觉自愿跟党走,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大后方”、“主心骨”,务实高效,为民谋事,铲除形式主义扎根的土壤。
中央办公厅发出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将2019年定为“基层减负年”,这是未来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规范,也是诸多基层党员干部的希望,只有让“形式”为“内容”服务,让“主义”为“改革”护航,基层党组织才能真正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成为凝聚党心民意的阵地,为党的建设与国家的发展夯实根基。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不懈抓好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旗帜鲜明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
—— 摘自《 人民日报 》2020年5月13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