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辉 曾宁 沈通 沈霞娟
[摘要]网络学习研究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及技术的进步不断出现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关的研究文章不断出现,但是最近几年相关的综述文章还不多。运用文献计量法对我国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 242篇网络环境下学习研究相关的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使用Bicomb、UCINET及SPSS软件进行计量分析。根据文献的年载文量和研究内容,将相关研究分为萌芽期、起步期、初步发展期、高速发展期、稳步推进期五个阶段。根据高频关键词可视化结果,总结出我国四大相关研究主题:(1)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研究;(2)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究;(3)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大数据研究;(4)慕课与网络学习共同体研究。基于分析结果及解读,建议未来我国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应转变研究范式,加强网络学习活动的设计,把握网络学习研究中的学科特点,重视学习评价与管理方面研究,建立全过程的学习数据管理制度。
[关键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在线学习;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20)030001090引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范围内各类学校延迟开学,在此特殊时期我国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号召,鼓励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支持。由此,各地各类学校纷纷制定并开展网络教学,如此超大规模的网络学习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也为网络学习和教育技术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关于网络拥堵、教师角色转变、学生网课经历等话题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头条版面。事实上,基于网络环境开展学习早已不是新事物,网络学习在学习时间、地点、方式和学习资源获取等方面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和拓展性,近年来得到了大量学习者的欢迎和参与。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9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2.32亿,占网民整体(8.54亿)的27.2%[1]。《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質资源共享”,《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也将“加快信息化教育变革”作为十大战略之一,揭示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必将推进教育现代化,这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2]。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有别于传统课堂面对面学习形式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通过互联网络来进行的学习活动[3]。钟志贤教授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指学习者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在线学习社区以及网络学习平台等构成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基于特定的学习内容开展的网上学习[4]。某一领域内学者的研究焦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相关研究主题的现状,通过对研究状况与发展的梳理可以管窥其现实进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在内,居家隔离,“停课不停学”,是对中国在线网络学习的硬件、软件环境,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机构的机会与挑战,也是一次大检验。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网络学习从规模、深度和持续时间上已经走在了国际前列。在此历史发展背景下,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法回溯多年来我国学者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并结合自身在网络学习与教学方面的实践和经历,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网络环境下学习研究的发展历史是如何演进的?(2)当前我国网络环境下学习研究的热点主题有哪些?(3)未来我国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又该如何发展?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梳理与回答,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参考。
1研究设计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目前我国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库——中国知网(CNKI)为主要数据来源,选择其中的期刊数据库,针对教育类相关研究选择了“社会科学Ⅱ辑”分类目录,以“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育”“网络学习/教育”“在线学习/教育”“互联网学习/教育”并含“研究”为检索词进行关键词检索,选定来源期刊为CSSCI和核心期刊,检索结果截至2019年12月30日,最终共检索得到1 242篇文献。
1.2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侧重于宏观层次的趋势研究,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文献计量法及工具辅助分析进行文献的综述,其中知识图谱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就是运用较为广泛的方法[5]。第一,在中国知网“文献管理中心—文献输出”界面导出1 242篇有效文献的题录信息,选择Bicomb2.0软件支持的NoteFirst格式;第二,利用Bicomb2.0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读取题录信息,合并处理同义关键词后,统计导出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第三,将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导入UCINET6.0社会网络分析软件,转化成该软件支持的文件格式(后缀“.##h”的文件) ,形成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图谱;第四,运用SPSS20.0软件将共现矩阵转化相异矩阵后,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流程图如图1所示。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发文趋势与阶段划分
将文献按照年份进行年载文量统计,最终结果如图2所示,2002年之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年载文量体量很小,在20篇以下;2003~2007年,相关研究年载文量逐步稳定增长,但体量仍较小;2008~2012年这一时期,年发文量能稳定在50~60篇左右;2013~2015年这一时期,相关研究数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发展势头迅猛;2016~2019年,则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根据以上研究论文数量的总体变化趋势及研究内容的变化,本研究将我国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萌芽期、起步期、初步发展期、高速发展期、稳步推进期,并结合各阶段的高频关键词和社会大环境变化对五个时期的特点展开分析。
1) 萌芽期(20世纪末~2002年):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日渐成熟,创建了既具有现实含义又超越现实界限的交互空间,为网络学习的产生提供了根本动力[6]。而网络学习的出现会对教育发展和创新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如何影响,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发挥网络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根据中国知网检索结果中的关键词统计功能(见图3),除去使用的检索关键词外,这一时期高频关键词主要有网络教学、多媒体、网络和互联网等。该时期相关研究多以理论探索为主,从教育改革、理论发展等角度阐释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这一新兴学习方式的特点及重要性。
2) 起步期(2003~2007年):在这一时期相关文献的年载文量逐年攀升,研究主题丰富多样,根据知网结果统计高频关键词包括在线学习(Elearning)、网络学习、远程教育、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2003年非典时期,各地利用电视、广播和网络三种形式开展“空中课堂”,其中基于网络的学习凭借及时互动的优势受到“热捧”,疫情过后不少教师和学生仍然使用电子邮件、BBS等网络手段进行教学沟通,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网络学习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但这期间也暴露出我国网络学习在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管理模式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缺陷[7,8];同年,我国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网络开放,提出的建设1 500门课程的目标于2007年超额完成。可以说在这一时期我国网络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才真正起步。
3) 初步发展期(2008~2012年):这一时期的高频关键词主要有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网络、移动学习等,突出特点是瞬息万变的技术进步对网络学习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带来了巨大推动力和深远影响:2008年我国3G网络开始进入全面商用时代,2010年苹果(iPhone)4发布,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的进步,这一时期Blog、Wiki、Tag、SNS等Web2.0技术在网络学习中应用广泛[9],同时出现了新型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变得越来越个性化、虚拟化、协作化。
4) 高速发展期(2013~2015年):在这三年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统计结果显示高频关键词包括在线学习、MOOC、网络环境、大数据、学习分析、远程教育等。2013年被视为中国的慕课元年[10],慕课横空出世并宣称将彻底颠覆传统教育体系,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海啸”,成为当时我国教育界最时髦的研究热点。经过狂热发展后,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声音,理性地认识到慕课的有效性和有限性,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与反思。慕课促进了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在网络学习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学习过程产生的数据以探求网络学习中的规律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11]。另外,翻转课堂在这一时期也是我国课程改革的象征性符号,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高度关注,发展速度同样迅猛[12]。
5) 稳步推进期(2016~2019年):自2016年至今,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发文数量逐渐趋向稳定,进入了稳步推进期,年均发文量达到100篇以上,研究范式不断转变,对于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多,高频关键词主要有在线学习、学习分析、混合学习、MOOC、影响因素、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此外,这一时期网络学习研究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持续推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例如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开展国家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
2.2研究对象统计
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发布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ISCED 2011)[13]和学者曾宁等[5]对教育文献涉及对象的分类框架,将研究对象分为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非正式教育,以了解我国网络环境下学习研究的学段分布和重点对象。按照这个分类,对1 242篇文献进行了全文检索,检索词如表1所示,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与统计。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一篇文献可能涉及多个学段的研究对象,因而所有检索结果的百分比和大于100%。从检索结果来看,94.85%的相关研究聚焦于高等教育,发文量多达1 178篇,远超于其他领域。关注中小学教育的占比26.17%,学前教育的占比为1.93%,而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则较少,另外极少数研究关注到了非正式教育的领域。
2.3高频关键词统计
高频关键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领域的关注热点、发展前沿和研究趋势[5]。通过Bicomb 软件对提取的關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如将“慕课”“MOOC”“mooc”合并成“MOOC”,然后选择词频大于10的40个关键词作为本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如表2所示。“在线学习”“网络环境”“自主学习”“学习分析”“网络”“混合学习”“MOOC”“研究性学习”“影响因素”“大数据”是最高频的几个关键词。其中学习分析和大数据方面的研究自2014年后逐年攀升,成为网络学习研究的重要研究主题。这与学者赵以霞对我国学习分析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结果一致,2014~2015年文献增长较快,逐渐成为研究热点[14]。
然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及插件NetDraw 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形成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关系图谱,如图4所示,从节点大小分析,“在线学习”“自主学习”“网络环境”“协作学习”“混合学习”“学习分析”等构成我国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核心节点,这些关键词表现出与其他关键词之间较强的共现能力,代表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线条粗细程度分析,以“在线学习”为核心,与“学习分析”“大数据”“神经网络”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说明教育数据分析对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当前从关系图谱整体来看,处于边缘的“在线学习活动”“大学英语”等关键词相对比较独立,和其他关键词的联系较为疏离。
3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主题
通过聚类分析各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可以进一步明确我国相关研究主题[5],通过SPSS20.0和Excel 将共词矩阵转化成相关矩阵和相异矩阵,然后采用SPSS中的系统聚类法对相异矩阵进行聚类,最终得到高频关键词的系统聚类分析树状图,如图5所示,聚类分析各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可以进一步明确我国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的重要主题。从图5来看,聚类过程是相对集中的,在距离1~15以内就完成了所有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同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可将目前我国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分为四类。
3.1主题一: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研究
该主题包含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协作学习”“学习者”等关键词,侧重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探索在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学习、工作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也乐于探索網络知识的奥秘。由于网络学习过程不再有教师的面对面指导,且网络资源和内容极大丰富,面临太多的选择,学习者容易出现“迷航”(confusion),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和完成度[15],因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研究一直是热门话题。此外,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既能使学习者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又为加强协作学习提供了合适的条件,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和留言本等多种方式来实现互动交流,拓宽学习方式与途径,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合作学习也一直备受学者关注。
3.2主题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究
该主题包含了“混合学习”“教学设计”“学习活动”“网络教学”等关键词,旨在通过混合学习的方式,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究。越来越多的高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网络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创新创建校内外、校与校之间的共享模式;另外,将面对面与线上学习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弥补在线学习中完成率低、辍学率高等弊端,逐渐发展为一种教育变革的潮流。混合学习中活动的设计,需要注重自主性和交互性的发挥,促进学习者发生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并加强学习投入[16]。
3.3主题三: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大数据研究
该主题包含了“机器学习”“大数据”“数据挖掘”“学习行为”等关键词,旨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习者学习行为,了解其学习规律。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近年来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学习行为研究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17]。如,具有不同偏好的学习者在访问网络学习资源时,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进而影响学习成效。进一步对关键词统计可得,这类研究中机器学习、文本挖掘、滞后序列分析是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
3.4主题四:慕课与网络学习共同体研究
该主题包含了“MOOC”“深度学习”“学习共同体”等关键词,侧重研究慕课学习研究以及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和深度学习等。慕课中师生比的差距悬殊,主要依赖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保持学习热情,其高流失率不难理解。面对面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有学者指出慕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麦当劳化”(McDonaldization),将千差万别的学习者纳入统一的模式之中,陷入理性主义的弊端[18],目前慕课存在学习资源以静态为主、针对性不强,学习者参与度不够等现象[19]。网络学习共同体,或称虚拟学习共同体,其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社会强化,共同体成员在网络环境中找到志同道合、共同进步的学习伙伴,满足其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信息交流,共同体成员之间超越时空的交流协作,共同建构知识,大规模地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20]。
4网络环境下学习研究的未来发展
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历史发展来看,技术发展、社会公共事件和政府政策都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下,无论是正在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世界范围内的网课大流行,还是即将迈入5G商用时代的步伐,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而言既是机会更是挑战。通过对我国文献的计量分析以及研究者自身经验,对在线学习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供学界参考。
4.1转变研究范式
过去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范式,当其作用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时,首先,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体量大、生成速度快,使用传统的研究范式较难捕捉细节信息、挖掘足够的信息价值;其次,研究变量多且较难进行有效控制,在网络学习中难以开展传统的实验或准实验研究。通过高频关键词分析和研究主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分析”“大数据”在我国网络学习研究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在本领域内已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教育大数据分析中心、智能学习分析中心等不断成为教育学科研究的标准实验室配置,对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研究范式的诉求也愈发强烈[21]。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增“F0701”代码(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这标志着教育研究已经具备了自然科学研究的性质。然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教育数据获取、清洗、存储、处理、分析等各环节,现有研究主要从计算机等领域“拿来”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缺乏与教学的联系和特点,未来相关研究应重视挖掘数据潜在的因果关系,理解学习者是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的。
4.2加强网络学习活动的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究一直以来是重要的研究主题,目前网络教学蓬勃发展,正在重塑人们对教育的理解,然而单一的在线模式主要以学习者独立自主和自觉学习为主,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面对面的教学互动[22]。2018年8月,教育部出台《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首次明确了“金课”概念,并提出了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评价标准。从学习科学的视角看,“金课”环境下更需要大学生以面向理解和迁移应用的深度方式而非简单机械记忆式的浅层方式开展学习,并具备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完成课程任务,实现“金课”教学目标[23]。此外,从表1的数据来看,我国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主要聚焦于高等教育,近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各级各类学校均展开了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网络教学活动,但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由于疫情突发,许多学校和教师并未做好充分准备[24]。未来需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着重加强对网络学习活动的设计,满足学习者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帮助学习者从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解决当前网络学习的弊端,为教学改革深化提供更多的机遇。
4.3把握网络学习研究中的学科特点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来提升学习者的积极性和注意力[25]。例如,为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13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第一批共有100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和军队高等学校获得“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称号,研究内容涵盖地理信息、医药医学等各个学科领域[26]。然而根据本研究的统计结果,“大学英语”是唯一词频大于10且与学科相关的高频关键词,图4的关系图谱显示,该关键词处在边缘,这反映出国内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弱化了与学科之间的联系,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中如何考虑学科特征并突破学科学习的难点成为重大挑战。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不应只考虑网络技术的应用,更应考虑如何将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技术与学科内容有效整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绝不是几台VR眼镜或平板电脑的简单添置,其关键是把握学科内容特点,允许学习者利用在线交互、概念图工具、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效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服务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4.4重视学习评价与管理研究
从高频关键词统计来看(见表2),目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在评价方面的研究是较少的,这与学者王红艳等的观点一致,我国在评价标准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借鉴国外研究經验的基础上,集中开展网络课程资源、学习者学习行为等方面的评价方法、评价体系与质量标准研究[27]。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亟待建立一套从规划到设计、开发、实施、监控和评价的评估体系、质量标准与管理系统。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文件,从课程团队、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活动与教师指导、教学效果与影响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23],但在用词上仍较为模糊,如“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教学能力强”,较难对课程做出客观的评价,操作性较弱。目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评价主要定位在对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促进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和作为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as learning)[28]活动开展较少,亟需将大量的学生表现性评价数据也纳入评价体系。
4.5建立全过程数据管理制度
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研究中,如何获取、分析、利用、管理网络学习环境下的数据仍存在诸多难题,诸如身份的限制难以获取后台数据,各大网络平台间共享仍存在制度壁垒,数据的规范化动态采集与实时更新的机制仍未建立,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较大等[29]。面对网络环境下不断生成的大数据,迫切需要科学的数据采集、组织、存档和研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这些数据能够被课程教师和相关研究者合理利用与有效循环。
5结束语
2003年的非典疫情推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例如阿里巴巴创建的淘宝平台正是在那时横空出世并迅速成长,如今新冠疫情之于网络学习领域而言,也许正是这样一个契机。本研究对于回答目前的研究问题还只是在开始阶段,但有理由相信中国学者在网络学习方面可以系统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国际在线学习进行引领。中国文化中的“整体思维”(强调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和谐以及环境的影响,倾向于对感性经验的整体和直接把握)[30]、“隐忍”、“担当”(例如“一带一路”经济合作的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分享”和“共荣”等理念,可以对在线学习环境的设计起到引导作用。中国教育学者要在国际上起到引领作用,需要提出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学习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习环境,基于互联网学习研究应该可以走在国际网络学习研究的前沿!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830)[20200425].http://www.cnnic.com.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8/t20190830_70800.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00425].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3] 吴南中.在线学习培育的顶层设计与推进机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4550+58.
[4] 钟志贤,杨蕾.论在线学习[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1):3034.
[5] 曾宁,张宝辉,李鹏飞.国内学分银行发展态势的文献计量分析[J].终身教育研究,2019,30(3):4956.
[6] 马治国. 网络教育本质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7] “后非典时代”的网络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03(10):3738.
[8] 曹百晶.“非典”对网络教育的考验与推动——中央电教馆黄慧副研究员访谈录[J].中小学电教,2003(8):1516.
[9] 邱瑛. Web2.0技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10] 王左利.MOOC:一场教育的风暴要来了吗?[J].中国教育网络,2013(4):1115.
[11] GUTHRIE D.MOOCs are toast or at least should be [EB/OL].(20130731)[20200425]. http://www.forbes.com/sites/dougguthrie/2013/07/31/moocs aretoastorshouldbe/.
[12] 卜彩丽,张宝辉.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解析——基于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研究[J].教育导刊,2015(9):4853.
[13] UNESC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ISCED2011[EB/OL].(20121201)[20200425].http://uis.unesco.org/en/topic/internationalstandardclassificationeducationisced.
[14] 赵以霞,王鑫,金昆,等.国内大数据环境下学习分析技术研究路径及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8):3440.
[15] 姜蔺,韩锡斌,程建钢.MOOCs学习者特征及学习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5459+65.
[16] 周媛,韩彦凤.混合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学习投入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1):99105.
[17] 王改花,傅钢善.数据挖掘视角下网络学习者行为特征聚类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4):106112.
[18] MANGAN K.MOOC mania [Special Report: Online Learning][EB/OL].(20121001)[20200425].https://www.chronicle.com/article/MassiveExcitementAbout/134678/.
[19] 杨曼.慕课变革师资培训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17.
[20] 况姗芸.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2005(4):3537.
[21] 郭绍青.“互联网+教育”对教育理论发展的诉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4):2537.
[22] 韩锡斌,王玉萍,张铁道,等.远程、混合与在线学习驱动下的大学教育变革——国际在线教育研究报告《迎接数字大学》深度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5):311+18.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EB/OL].(20170728)[202004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moe_1623/s3843/201707/t20170728_310304.html.
[24] 宫臣,张佳伟,宋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在线教学现状、困难与需求的实证研究——基于全国百所中小学校长抽样调查结果的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4):4144.
[25] 方君.浅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5):1314.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130821)[20200425].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gggs/A08_sjhj/201308/t20130821_156121.html.
[27] 王红艳,胡卫平.中国在线学习研究现状与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3(8):3034+95.
[28] HICKEY,DANIEL T,TAASOOBSHIRAZI,et al.Assessmen learning: Enhancing discourse, understanding, and achievement in innovative science curricula[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49(10):12401270.
[29] 周宁.基于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的国内运营商客户敏感信息管理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4.
[30] 陈曦,王有智.思维方式体现人类文化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227(04).
An overview of online learning research
in China: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ZHANG Baohui1,ZENG Ning1,*,SHEN Tong1,SHEN Xiajuan1,2
( 1.School of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62,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vision,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32,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Internet users and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ntinue to appear in online learning research. Related research articles continue to appear, but there are not many review articles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study, there were 1 242 online learning research related journal articles from CNKI analyzed using Bicomb, UCINET and SPSS software to visually outline the research of online learning.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each year and research content of the literature, the pattern of relevant research was classified into five stages: embryo period, initial period, preliminary development period, highspeed development period, and steadily advancing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visualization results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s, four major themes in China were summarized: (1) the study of learning methods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2) the study of teaching design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3) 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big data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4) research on the MOOC and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and interpretation,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future of online learning research in China should change its research paradigm, strengthen the design of online learning activities,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 in online learning research,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learning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 a whole process of learning data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online learning;Elearning;learning research;literature review
[責任编辑刘冰]
[收稿日期]202004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路径与机制研究”(AKA150013)
[作者简介]张宝辉(1966—),男,黑龙江双城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科学教育学会理事会(ICASE)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科学、科学教育、教师教育与教育技术。*[通讯作者]曾宁(1995),女,浙江绍兴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学习科学、STEM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