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抗栓联合降血脂治疗作用

2020-08-03 11:02吴小娅黄锡通王爱芳张雪定喻立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抗栓阿托颈动脉

吴小娅,黄锡通,王爱芳,张雪定,喻立

(浙江玉环市人民医院,a 内分泌科,b 急诊科,c 神经内科,317600)

糖尿病属于临床一类极为多见的非传染性疾病,因患者自身的胰岛素出现异常分泌,加之其他功能也受到损害,多种因素同时作用而发病,临床表现主要有消瘦、饥饿等,并且会伴随长期高血糖的症状,极易对机体的其他器官造成损害[1-2]。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其临床治疗难度加大[3]。目前,针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尚缺乏特效疗法,临床多采用控制血糖、抗栓、降血脂等综合性治疗,疗效确切[4]。为了进一步探析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疗法,现就本院9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比单纯抗栓治疗与抗栓联合降血脂治疗的效果差异。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玉环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诊治的92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6)与B组(n=46)。A组:男20例,女26例;年龄范围54~80岁,年龄(65.8±11.7)岁;糖尿病病程范围4~17年,病程(10.9±3.5)年;动脉粥样硬化分期中,Ⅰ期13例,Ⅱ期19例,Ⅲ期14例;病灶部位中,颈内动脉系统2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19例;发病部位中,左侧32例,右侧14例。B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范围54~81岁,年龄(65.6±11.8)岁;糖尿病病程4~17年,病程(10.7±3.6)年;动脉粥样硬化分期中,Ⅰ期12例,Ⅱ期19例,Ⅲ期15例;病灶部位中,颈内动脉系统2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18例;发病部位中,左侧33例,右侧1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P值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玉环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实验室等检查确诊,符合201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疗指南》[5]有关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为6.2~7.1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②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确诊,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颈动脉内中层膜增厚且有斑块;③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②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③恶性肿瘤;④精神系统疾病或交流沟通障碍;⑤药物禁忌。

1.3 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降糖药物治疗,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加强健康宣教、饮食与运动指导,纠正不良生活作息习惯,控制体质量,优质蛋白控制在0.8 g·kg-1·d-1,钠盐摄取控制在6 g/d。同时,A组与B组分别予以抗栓治疗与抗栓联合降血脂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

A组(抗栓治疗):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餐前口服,100 mg/次,1 次/d。

B组(降血脂治疗):予以阿托伐他汀(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口服,20 mg/次,1 次/d。

1.4 观察指标 (1)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清晨空腹静脉血,运用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北京久强公司)进行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免疫荧光干式法。(2)血脂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清晨空腹静脉血,运用OLYMPUS AU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比色法进行检测。(3)斑块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厚度、斑块评分。运用Seimens S 2000彩色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3~15 MHz,于颈总动脉远端近分叉处1 cm的后壁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量,同时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在可呈现最大厚度的长轴切面测量),计算斑块评分,无斑块记0分,1个斑块且厚度小于2 mm记1分,1个斑块且厚度为2~4 mm或有多个斑块记2分;1个斑块且厚度超过4 mm或有多个斑块且厚度为2~4 mm记3分[6]。(4)糖尿病并发症:脑血管病、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统计总发生率。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血糖水平比较,P>0.05;B组治疗后的血糖水平低于A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

2.2 血脂水平对比 对比两组治疗前的血脂水平,P>0.05;B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优于A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

2.3 斑块指标对比 对比两组治疗前的斑块指标,P>0.05;B组治疗后的斑块指标优于A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前后的斑块指标比较

2.4 糖尿病并发症对比 B组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糖尿病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血糖水平升高是该病的主要特征[7]。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各项激素调节功能降低,导致其成为该病的主要患病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造成我国人民死亡的主因[8]。与健康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分析原因主要在于:糖尿病患者的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氧化产物增多,氧化应激反应明显,导致心血管病风险及胰岛素抵抗率提升,此过程也彻底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与发展中[9]。机体的丙二醛水平升高导致微循环障碍,也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10]。

目前,临床针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除了降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外,还应予以抗栓与降血脂治疗,以抑制过高的氧化应激反应,继而减少氧化应激性损伤,降低心血管疾病危害程度[11]。阿司匹林为环氧化酶抑制剂,可降低乙酰化环氧化酶1活性,抑制花生四烯酸与其活性位点的结合;还可抗血小板,阻碍血栓素合成,阻断血小板聚积[12]。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阿司匹林可有效减少血小板积聚,且有抗感染作用,能抑制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继而达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13]。该药进入机体后可快速起效,2 h左右即可达到血药浓度最高值,肠溶型阿司匹林服用6 h内便可影响血小板功能,1周内可完全抑制血小板,且停药5 d后血小板功能便能复常[14]。阿托伐他汀是一种降脂药物,能起到抗感染、保护血管等功效,可促进心肌缺血再灌注,促使血栓块快速溶解,以此达到抑制动脉硬化的治疗效果[15]。阿托伐他汀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且对初期患者的血管内皮会直接产生作用,可降低炎性反应,同时还能稳定粥样斑块,强化内皮功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速度,确保神经功能不受损[16]。近几年的相关报道指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以此改善脑供血,促使受压脑组织复张,不但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还能改善临床相关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治疗后的血糖、血脂水平均优于A组,与赵丽娜等[17]报道结果基本一致,提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糖、血脂。颈动脉内中层膜增厚和颈动脉斑块形成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18]。本研究发现,B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斑块评分均小于A组,提示B组患者的斑块指标优于A组,说明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抑制动脉斑块形成。有报道指出,糖尿病患者因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其极易出现心脏、眼部、血管、神经和肾脏等部位的慢性损伤[19]。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说明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预防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

综上所述,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抗栓联合降血脂的治疗作用显著,可改善血糖、血脂水平及斑块指标,且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抗栓阿托颈动脉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两种不同抗栓治疗对冠心病心房颤动支架术后病人疗效及安全性的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分析
低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的抗栓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