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丙戊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兰州,730050)
佝偻病属于儿科疾病的一种,患儿主要表现为体内维生素D 不足,从而引起磷、钙代谢异常[1-2]。该疾病不仅能够引起骨骼病变,也可抑制神经、免疫等功能,从而损害患儿身心健康。鉴于佝偻病对婴幼儿极大的危害,对患儿进行早期的诊断治疗极为关键,而25 羟维生素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超声骨密度诊断均有一定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佝偻病患儿采取25 羟维生素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超声骨密度诊断,探究其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6 月期间收治的佝偻病患儿54 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接受检查的54 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男性29 例,女性25 例,年龄为0.4~2岁,平均年龄为(1.3±0.3)岁。对照组婴幼儿:男性28 例,女性26 例,年龄为0.7~2 岁,平均年龄为(1.4±0.2)岁。两组婴幼儿基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所有婴幼儿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1)符合关于小儿佝偻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4 岁;(3)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
排除标准(1)早产儿;(2)具有佝偻病既往史;(3)严重的心脏疾病者。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25 羟维生素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超声骨密度诊断:
25 羟维生素D3 诊断:采集3mL 静脉血,添加抗凝剂,借助高效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检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诊断:予以ELISA 法检测。
超声骨密度诊断:使用超声骨密度进行检查,环境温度控制在21℃左右,使用专用探头对胫骨中段进行扫描,测定骨密度。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25 羟维生素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超声骨密度指标。
本院通过SPSS21.0 统计软件包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25 羟维生素D3(46.52±22.37)mmol/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0.51±0.12)µg/mL、超声骨密度(1.57±0.54)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121.45±35.72)mmol/L、(2.12±0.74)µg/mL、(2.6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的检测指标比较(x ±s)
佝偻病在婴幼儿群体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2 岁以下儿童,其发病率在5.57%左右,引起患儿生长发育异常[3-4]。有研究表明,日照不足、食谱中维生素D 匮乏、生长过快均为该疾病的危险因素[5]。
在对佝偻病患儿的临床诊断中,通常采取骨碱性磷酸酶进行诊断,由于其诊断方式单一,缺乏全面的数据,从而导致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本研究提到的诊断方式中,通过25 羟维生素D3 可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可评估患儿的身体发育情况,通过超声骨密度可评估患儿体内的钙元素水平,由于在佝偻病患儿群体中,25 羟维生素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骨密度均低于正常水平,则可根据检测的数据进行准确地判断患儿是否患有佝偻病。另外,以上3 种诊断方式操作简单,对患儿无损伤,非常适合对佝偻病患儿的诊断。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6 月期间收治的54 例佝偻病患儿以及同时期的54 例健康婴儿采取25 羟维生素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超声骨密度诊断,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25 羟维生素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超声骨密度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我们认为,25 羟维生素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超声骨密度均可有效的诊断患儿是否患有佝偻病。
综上所述,对佝偻病患儿采取25 羟维生素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超声骨密度诊断,各指标均低于健康婴儿,能够对佝偻病患儿进行准确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