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具有一种超能力——出汗。
当温度上升时,汗珠从毛孔渗出并蒸发,释放出的能量可以冷却皮肤,防止身体过热。这种自冷机制帮助人类在地球上每一个湿热的角落生存,但它仍然有理论上的上限:当气温太高、太潮湿时,物理定律将阻止汗液冷却皮肤。
当被湿毛巾包裹的灯泡温度计(一种测量热量和湿度的方法,被称为“湿球温度”)读数为35摄氏度或95 华氏度时,往往意味着环境已达到人类“自冷机制”的极限。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给健康的人提供无限的水,他(她)也可能在几小时内死去。
科学家们曾经认为,这样极端的“湿球温度”在地球上并不常见。而此前的一些气候模拟显示,随着地球变暖,到本世纪末,局部地区“湿球温度”攀至35 摄氏度的情况可能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将危及数亿人的生命。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极端天气的到来可能比人们预想的更早。
据美国《科学新闻》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在近日出版的《科学进展》杂志撰文称,对全球气象站数据的分析显示,过去40年里,在波斯湾、印度河流域,人类生存的极限温度至少被超越了十几次。在中东、南亚和墨西哥湾沿岸的大片地区,危险的“湿球温度”逐渐成为人们熟悉的夏季特征。
“35 摄氏度左右的‘湿球温度’曾被认为非常罕见,但随着全球变暖,这种情况出现得愈发频繁,实在令人不安。”美国普渡大学气候学家马修·胡贝尔说。
研究人员开始用统计模拟系统来估算,何时、何地会达到或超过这个极端的湿热阈值——这意味着该区域可能遭受可怕的后果。美国气候学家科林·雷蒙德和他的团队仔细研究了全球4576个气象站的数据,寻找极端“湿球温度”实例。他们总结分析了从1979年到2017年的数据后,发现了一个清晰的模式:极端“湿球温度”已经出现,主要发生在亚热带沿海地区,那里来自海洋的温暖潮湿的空气与陆地上的热空气发生碰撞,产生了极端的“湿球温度”。
在波斯湾沿岸的热点地区,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国际机场气象站,这样的“湿球温度”通常不会持续超过一两个小时。在有着近150 万人口的阿布扎比,研究小组记录了33 摄氏度的“湿球温度”。雷蒙德说,这一温度略低于人类生理极限,但“仍比我们许多人经历过的热得多、潮湿得多”。
分析发现,40年前,这种令人讶异的湿热天气每年仅在地球上出现一两次。但现在,这种天气每年要出现25 至30 次。研究人员指出,如果碳排放量在未来几十年得不到有效控制,极端天气将变得越来越普遍。“那样的天气条件是难以忍受的,户外的工作和活动将变得不可能。”雷蒙德说。
“我们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在超越我们已有经验的环境里,人类该如何生活。”雷蒙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