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娟 张宇 董大伟
摘要:国有企业政治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对国有企业职工的实际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做好政治工作,可以实现国有企业管理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国企政工;创新;措施
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政治工作改革,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点。国有企业政治发展的创新有着新的要求,既要符合国有企业的客观需要,同时也对员工的政治素养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国有企业改革当中企业政治部门要更新政治理念,对员工要有多样化的政治模式培养,这也是企业塑造企业文化的基础,推动政治工作向着更新颖,满足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方向进展[1]。
一、现阶段国企政工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政工内容较为落后
中国在世界经济之中已占领一席之地。最近几年来,国内经济在许多领域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大多数国有企业没有积极与外界沟通,仍然保持着传统的老旧教育思想和管理模式,这与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相去甚远[2]。據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劳动主力军为90后,这是人力资源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拥有新知识储备,思想相对以往人群不再守旧,有着更高的理想与追求。他们敢于想,敢于做,希望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得到同事的赞扬和领导的认可赏识。因此,在国有企业的管理和考核制度中,还需要创新改进,以往的政治工作内容已经不符合现在员工的需要。
(二)国企政工人才的缺失
某些企业以效益至上,把大部分人力资源投入生产和销售中。他们不重视政治工作者,也没有一定比例的政治工作者。一些国有企业虽然设置了政工,但总是尽量精简人力资源,政工比例很小[3]。传统的管理理念认为政治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国有企业职工甚至轻视国有企业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
(三)创新力度不够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政治工作方法非常落后,缺乏创新,很难吸引到年轻员工。这些人痛恨僵化的思想政治课,喜欢新鲜事物。一些国有企业通过报告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员工思想情绪不高,导致政治工作效果大大降低。每个行业都需要创新。如果政治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就很难与新时期的青年人沟通。因此,创新不足是新时期国有企业政治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4]。
二、国企政工工作开展路径的策略
(一)更新政工工作理念
虽说政务不分家,在国有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重视工作内容而忽视了政治工作,其实政工工作在国企的工作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保证了企业员工思想的统一性,为稳定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要时刻要求思想的先进性,需要保证与员工间沟通的桥梁,掌控工作理念与员工思想的差距,并吸纳先进的、正确的党的最新指导思想,化为己用、活学活用,关心好员工的精神状态,使员工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巨大挑战[5]。
(二)加强对政工工作的重视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制,具有很高的国际化程度。在此背景下,企业要巩固经济成果,就必须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确保职工思想稳定,维护社会主义的思想地位。在政治工作过程中,员工可以逐渐培养责任感,并会更加负责全局。国有企业必须把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把政治思想传达给职工。
(三)加快工作方法的创新
创新在各行各业都很重要,国有企业的政治工作也不例外。各企业要加快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实现好的发展和更大的成功[6]。过去企业通过召开报告会、座谈会来传达政治思想,但效率很低,现在必须改变工作方法,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借助新媒体,企业可以开展政治工作,建立自己的媒体平台。将一些与员工密切相关的内容在平台上发布,如员工的生产生活以及一些热门的社会信息。新媒体可以使政治工作既有图片的效果,又有文字的效果,受到工作人员的喜爱。
(四)提升政工队伍综合素质
在新的发展时期,国有企业要搞好政治工作,必须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政治工作队伍[3]。首先,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政治知识,以提高其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范围很广。政治工作队的工作人员除了要专业外,还要有管理和沟通的能力。与国企员工交谈时,要语气温和,能够协助国企领导对员工进行管理。企业必须掌握当前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员工更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结语
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如何谋求企业的正确发展道路,离不开企业的不断创新与合作,积极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一股凝聚力,才能为企业的创新发展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明确的政治目标,有效的管理策略,为国有企业的创新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只有国有企业再次焕发了活力,加快了发展的速度,才能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欣.论如何做好企业政工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2012(09):121.
[2]于晓明.当前国企工会政工工作的优化与创新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9(04):255.
[3]陈亮.现代管理体制下国企政工工作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07):28-29.
[4]吴延兵.不同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考察[J].产业经济研究,2014(2):53-64.
[5]任海云.股权结构与企业R&D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5):126-135.
[6]李维安.深化国企改革与发展混合所有制[J].南开管理评论,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