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职业·思想

2020-08-02 10:48董洪亮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0年6期
关键词:倾情教师职业理论

董洪亮

认识夏静是在她做校长以后。时间不算长,也不短了。这两年,她的思考、实践和由此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宽,越来越深,让人明显感受到厚积薄发的力量。如果你跟我一样了解她,理解她,也许很快就会明白,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教学和教育的名家,大致会走过什么样的路径。

这个路径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是如果回望的话,会觉得清晰而坚实,让人心生感慨。

我最感慨的一点,是夏静对于教育的倾情投入。

虽然入职已经20多年,但是,如果你跟她接触,马上就会强烈地感受到,她依然葆有刚工作时的那种单纯、好奇和向往,好像除了教育,除了学校、教师和学生,其他事物她完全不去顾及。理智上我知道她还是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但是,感受上,她那么纯真。夏静之前,跟李吉林先生接触,是我第一次有这样强烈的感受。跟李先生在一起,你完全不会想到成功、荣耀、付出与辛苦这一类的概念和词汇,你一定会觉得,你面对的,只是一个年岁很长的“孩子”,她所珍藏的,她所经历的,她手头正在做的,除了孩子们的事情,就真的没有其他了。跟李先生在一起,我会感觉自己很乏味,也很羞愧。乏味是因为自己从前对于教育的理解是如此抽象,羞愧是因为自己在进入教育土地的时候其实掺杂着太多的想法和诉求。

我算是初步学习过一些教育理论的,跟李先生、跟夏静们接触多了,我就开始十分怀疑教育理论的力量。我们的教育理论,我们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论,充满了概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如果教育理论当中只是包含这些内容,理论恐怕真的是十分苍白的。概念、方法与技巧固然不错,有时也十分必要,但是,它们的起点是什么呢?它们的起点还是人。只有概念、方法与技巧的理论,恐怕不是真的理论。教育理论的本源应当是教育的本源,教育的本源就是人。教育的全部问题就是人与人的问题。教育是人对人的事业。做好教育,首先要解决的也是人对人的问题。教育就是待人。这是我从夏静那里,而不是从教育理论的书本上得到的最深切的体认。对孩子倾情投入,对教师倾情投入,这是夏静给我的直观印象。我不知道这种倾情投入的品质是天然的,还是学习的,但是我知道,它会产生非常强大的感染力量,它能把孩子们团聚在自己的周围,它能把老师们团聚在自己的周围。

经常有人讲,成功的教师,成功的教育家,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事业。何谓事业?从夏静那里我知道,所謂的事业,首先就意味着倾情投入。倾情投入一定表现为专注。据说,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专注于自己事业的人是最有魅力的。在我的眼里,夏静校长真的十分美丽。这是我最强烈的感受。

我的第二点感慨来自夏静对于教师职业的探索历程。

跟事业所需要的倾情投入不同,如果把教育作为一种职业看待,除了功利方面的结果,教师职业还意味着对一套规则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在这个方面,夏静是下了很大功夫的。这个过程,大概就是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的努力。“入职”这个词,不仅意味着找到一份工作,更意味着胜任。为了胜任,夏静从工作之初,即对自己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每学期的工作提出了自我挑战的要求。记得于漪老师说过,为了上好课,她严格地按照“一课三备”的约束去做。现在大家都提倡工匠精神,这就是一种工匠精神。如果每一个年轻教师都能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对自己提出职业进阶的要求,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状态啊!

职业的功夫无非是思考与表达。思考的前提是足够充分的阅读。在我的印象中,夏静的阅读是虔诚而有计划的。每一次见面,她都会跟我说起最近的阅读内容。她的阅读好像一方面是为了兴趣,一方面是为了寻找证据与支撑。因为这些持久的阅读与思考,她关于教学、关于教育、关于办学,特别是关于体验教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解。接下来的表达顺理成章。她的职业表达从她丰富的著述当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从她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当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前一段时间,在担任“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所谓“导师”的时候,我曾经对那些非常优秀的教师的成长历程做过归纳,他们的功夫可以简要地概括为“想明白、说清楚、做出来”。“想明白”需要足够宽足够深的阅读思考,“说清楚”“做出来”就是用语言的渠道、教学实践的渠道呈现自己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张。这样的归纳用在夏静这里,十分贴切。

我的第三点感慨是关于教育者的思想。

从功利的角度看,教师真的不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一点,你我都清楚。但是,教师职业有着自己的幸福源泉。教师的职业幸福来自哪里?我以为,来自教师可以做一个有思想的实践者。这大概就是教书匠和教师特别是优秀的教育名家的区别所在。

思想来自哪里?来自深潜教育之后产生的深切的也是独特的体认。记得李吉林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情境教学的最初来源时说过,她曾经听过一个英语教师关于教学的做法,那就是“情景教学”。这个概念与她对于语文教学的长期探索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由此,李吉林先生把自己对于语文教学的思想追求定位在“情境”这个核心之上,毕生不懈。但是,如果没有长期探索、长期的苦闷与寻找,这种共鸣大概是不会出现的。

夏静校长对于教学思想的定位是“体验”。这个定位的获得与明晰似乎跟她最初在“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实践有关。既然是交际,空洞的知识灌输便很难实现教学的目标。于是,教学变成一种活动的组织,变成学生行为参与的过程,变成一个以“体验”为中心的生命过程。我相信,“体验”这个核心概念的明晰,对于她的职业成长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事件”。这其中,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长期的实践积累,深厚的阅读思考,成为这个关键事件发生的生命场景。

“体验”不是一个词,而是百年以来世界范围教育变革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根本方向。何谓“传统教育”?传统教育的实质就是一切围绕外在的知识体系。何谓“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的实质在于,不是关注外在的知识体系,而是关注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关注每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实践。“体验”永远是人的体验,永远是个人的体验,由此出发,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人的事业,成为面向每一个人的事业。抓住“体验”,就是抓住了现代教育当然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根本。在此基础上,“体验”的教学如何达成?夏静和她的同事们完成的正是教学实践的路径设计和模式探索。

正因为有了这些设计和探索,理论和实践、思想性和职业性完成了融合,事业的激情也由此得到了安放。

(作者系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任,教育学博士,研究员)

猜你喜欢
倾情教师职业理论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那一片花海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分析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爱过才知是梦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课堂笔记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