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爽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新农村建设成了全国的热点事件,这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一步。近年来,乡村在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依旧存在,其中就包括农村环境的问题,虽有改善但仍然不美,乡村景观的设计仍要改善。文章依据乡村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结合国家有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及政策,通过对乡村景观的研究阐述了乡村景观在地方发展上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大设计”理念指导下对乡村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适宜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设计”理念;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一、“大设计”理念
“设计”一词狭隘地来讲主要是对事实物体外部形态的规划以及改造,是一种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尤其在景观形态中,“设计”概念更是无处不在,设计者利用美学法则尽可能表达出设计的含义。“大设计”理念是针对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复杂设计问题而提出的,是指设计不仅要做出具体的外观形态,使形态充满精神内涵,更要在具体设计完成之后,对人们的生活有较大价值,并且这些设计成果的开创者与使用者还要考虑如何对这些实际成果进行应用以及持续改造。这些设计后期的运作可能更多地属于设计评价中应该要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在做设计方案时,在“大设计”理念的要求下,诸多事情要被考虑到,所以就要把这些所能碰到的问题,尽可能考虑周全。杨青的《陈绍华:我强调的是“大设计”观》一文,主要介绍到“大设计”观强调培养全民的审美意识与修养和个性的创造能力,要求设计师具备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审美。由此笔者便对“大设计”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来又搜集了许多陈绍华老师关于“大设计”的观点,例如其十二生肖邮票设计,不仅设计手法娴熟,对视觉冲击力很大,而且在市场上掀起了很大的集邮浪潮,给邮票市场带来了活力。这已然不仅仅是对邮票外观造型的设计,也呈现了对整个邮票市场的“大设计”,使邮票市场参与到整个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的生活中来。
二、“大设计”理念对乡村景观设计的指导意义
乡村这一场所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思维以及行为方式,不同乡村不同的思维、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同的乡村景观,也就是乡村外观形态。乡村景观设计是注重自然化、生态化的,是结合乡村实际情况,从乡村的生产、生活出发,进行美化。乡村景观相较于城市景观更为“隐性”,这种“隐性”使其不会故意堆砌显露出来,而需要人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才能发现它的美。它反映了村庄的地理位置特征以及原始生态环境、次生生态环境与农耕文明形态,是村落的标志,也是村落乡土文化传承的载体。
“大设计”理念不仅仅对乡村景观设计的外观形态进行研究,乡村生态、乡土风俗以及后期“设计”成果的运营管理在“大设计”理念中也备受重视。其让设计更为直接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对人的审美意识以及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整个世界的看法、观点产生积极影响。“大设计”理念正是通过更加深入地对乡村景观与人、大环境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才使得乡村景观的设计不仅产生美的效应,而且使乡村在设计的带动下实现经济增长、人文传承。“大设计”理念下景观设计正是要从这个角度去观察分析,设计虽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但可以为其添加一份有力的“强心剂”。物质生活问题的解决,必然会使当代村民向往精神的丰富,设计的作用就会被体现出来。村民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观需要用设计的力量去引导、提高,物质与精神的需求问题的解决必然使整个乡村设计系统产生良性的循环。
三、乡村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原始景观破坏严重
在过去,乡村处处可以见到小桥流水、各种树木花卉以及具有特色的农田。而如今,部分乡村的原始景观已被破坏严重,乡村周边小型作坊产生的废水、废气未经净化处理便排放,导致河水、空气被污染,并且大部分河流早已干枯;为了增加耕田面积以及方便对耕田的管理,有些乡村的河道被填埋、渠化、硬质化,树木、花草被砍伐践踏;更有甚者整个村庄被完全拆除、填平变为耕地,打着“合理缩减住宅面积,增加农田面积”口号,然后在大面积农田中另起一址重新建设“新农村”。这些已经对乡村地区的自然景观造成了无法修复的创伤,代表乡村特色的、自然聚集的乡村聚落外貌形态也消失殆尽。
(二)人工景观模式僵硬
自然景观的破坏,必然是需要人工景观去进行弥补,至于景观效果则要看规划者的专业水平。目前乡村景观的建设虽都是打着“高质量、高标准”的旗号,但是从农村地区的验收效果来说,问题仍是层出不穷,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景观模式化。景观模式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明显是规划时没有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盲目对城市化景观进行模仿。我们在观察现代化的乡村景观时可以看到,许多景观都是在极力模仿城市景观,比如乡村广场的硬质化、小河两岸的硬质化等。城市的硬质化方案被强加到乡村景观的设计中,破坏了乡村特有的生态结构,在表面上来看会让人感觉乡村在发展,但实际上是不利于乡村长期发展。乡村失去了自己本该有的特色,这不仅是乡村人的悲哀更是乡村独特景观文化发展的断层。
(三)景观系统性的缺乏
乡村景观在规划时不仅有自然景观被破坏和景观模式僵化等问题,还出现了景观系统性缺乏的问题。例如乡村街道景观、乡村广场景观以及乡村建筑景观之间大多没有联系,具体来说就是缺少主题性的贯穿,景观之间缺少呼应。有些乡村把原来的街道形态、树木、草地破坏掉重新披上新装,设计时几条路段景观之间毫无联系,完全就是堆砌,把一些感觉是景观的物件东拼西凑,而且基本上没有符合乡村人们生活习惯。乡村的生活是悠闲的、惬意的,每一个街口的拐角点、每一条小河的草地上都有着当地人的生活在里面,它也记录着村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里发生的故事。再如有些乡村在村头建立了非常现代的广场,如果把它放到一个城镇里不会引起不适,但处在乡村这些古朴的建筑群里则显得格格不入。
(四)景观影响力的匮乏
在自然景观被破坏、人工景观规划不合理、景观缺乏系统等不同设计问题的影响之下,乡村景观对当地民众以及外来流动人员的影响力将大大减弱。景观影响力的匮乏必将在民众的审美心理中留下设计肤浅效果,民众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必然得不到满足。那么在谈及关于设计的话题时,民众必然会嗤之以鼻,久而久之“设计”這一文化现象将会在老百姓心中埋下“恶果”。乡村景观设计影响力的匮乏必然会在设计界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对乡村旅游、农业生产等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不利于整个乡村大环境的发展,这也与“大设计”理念的要求不相符。
四、“大设计”理念下乡村景观设计要则
(一)合理开发保护原始景观
生态的持久性对于环境设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大设计”理念也是首先要考虑到的。环境的规划是关系到乡村整个生态的重要事情,不仅对村庄形态外观有着巨大的影响,也对当地居民的健康生活有着很大的作用。原始景观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好坏,原始景观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对当地物种的丰富性以及乡土物种文化的传播普及带来很大的影响,“大设计”理念下对于乡村原始景观的开发和保护要用联系的观点去整体考虑。
(二)了解现状建造人工景观
在对乡村有一定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景观规划才能够把设计落到实处,这也是“大设计”理念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它要求设计师对当地的熟悉程度以及对设计的把控能力都非常高。目前乡村的人工景观模式化程度非常严重,不利于乡村景观的发展。我们在做一些人工景观的时候,必须要把握因地适宜的原则,要对当地文化风俗以及发展历史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在对景观进行规划时应该把当地的人文、物种等要素充分融入到设计的艺术表现上。
(三)贯穿主题加强景观系统
针对乡村景观系统性弱的问题,我们应当从景观的贯穿线索去分析,也就是说通过对整个景观的中心主题来进行布局。主题在整个景观中具有灵魂的作用,它引导了人们对景观的概括和有目的性的理解,能够让参观者知道该如何去解读自己正在游览的景观,而且景观自身的文化与意蕴也会随之显现出来,营造出整体统一的氛围。在整体统一的情况下,在景观内部做出灵活的变化,更能提高景观的趣味。如此,不但能够加强景观的系统性,而且也能够很容易地把握景观灵活性,不至于凌乱。
(四)把控设计增大影响力度
对增强设计影响力的把控能力,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在乡村景观规划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整个乡村环境的景观影响力形成良性循环,景观影响力的大小决定了这种循环的性质以及范围。我们对于景观影响力的把控不能仅限于它的外观形态,还要把握它的内在品质。经过时间的洗礼,景观的影响力会悄悄地潜入人的灵魂与血液,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会发现一代人的审美以及乡村本身的面貌会越发清晰可见,并且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会因此受益。人与乡村的精神面貌变得十分优秀的时候,本地区的综合实力便会凸显出来,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良性循环,可见“大设计”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五、“大设计”理念下乡村景观设计方法
(一)合理規划原始景观,提高乡村生态环境
“大设计”理念下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当尊重自然,对原始景观要合理规划,减少人工干预。这也与中国美学中崇尚天然情趣相一致,正如《园冶》中谈到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思想。在“大设计”理念中,我们对于景观规划也要有一定“度”的,保留大量的原始景观可以大大降低景观规划成本和后期维护费用。把剩余资金用来提升其他软实力,比如乡村人文资源的挖掘与宣传以及景观后期的管理、维护,将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我们首先考察地形,在原有的地基上建造房屋与景观,“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乡村河道的规划可以依据自然地势进行景观布置,修建桥廊或修建水上扶梯衬托乡村河道的曲折婉转之美,路面铺装可以选择当地材料,并且在土质地表上面撒上花草种子保持原有自然生态面貌。乡村原有建筑要在保护中改造修缮,减少不必要人力、物力,增加对当地生态的保护,为其他环节作出重要的铺垫。
(二)应用乡土特色文化,打破人工景观僵化
乡村景观改造模式僵化,大都模仿城市景观。对于这一问题,在“大设计”理念下,我们可以对当地特色乡村文化进行挖掘,利用乡村特色文化去弥补乡村人工景观的不足,也为当地景观能够成为本地名片吸引更多的有利资源。景观模式僵化,主要是因为对当地乡村分析程度不够,每个地方在时光飞逝的长河里都有自己的风俗文化,对一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有着重要影响。具体景观设计中我们也要保持本地区景观表现形式的独特个性与内涵,例如把乡村特色融入到建筑景观改造中来,如当地特色建筑标志符号、特色建筑材料等。过去的青砖红瓦不用局限使用范围,可作为路面铺装材料既环保又具有本地特色。乡村打谷场设计既要满足农业活动需求又要满足人们的娱乐活动需求,形态外观上利用本地村民特色生活习惯与习俗进行规划。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利用当地植被花卉,既可节省成本,又可以给本地村民和外来游客普及当地物种知识。土生土长的当地特色,能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并且景观模式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三)增强景观主题联系,构建景观规划系统
乡村景观种类很多,如乡村建筑、街道、河流、农田、打谷场等,这些都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景观里面都贯穿着人的行为活动。
我们在具体的设计中,也要对当地人的行为模式加以分析,增加景观的主题性。例如在不同区域给景观赋予特定的概念,参观的人可以根据景观的名称进行欣赏,从而在大脑中产生系统的联想。再如可以统一景观所用的材料、色彩等,在视觉上产生呼应,加强景观系统化力度。
(四)融合空间设计要素,提升乡村综合实力
“大设计”理念下,所有的设计要素都不是单独运用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在乡村空间中我们可以概括为点、线、面设计要素来进行统一,把每个单独的景观节点看成一个点元素,那么每个景观节点被赋予的内涵便是串联每个景观的线,把所有的景观路线区分出主要景观轴与次要景观轴,并且每条路线里的景观也要按照主次进行布局,每条路线相互交叉组织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景观面。
空间设计要素通过内在品质逐渐反映到外在形式中来,进而影响着当地居民,使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慢慢发生改变。在“大设计”理念下,我们不但要把设计要素联系起来,还要把乡村各个方面的发展重视起来,提升乡村综合实力。乡村景观的设计与乡村综合实力相辅相成,乡村景观设计成就了乡村特色经济的发展,乡村综合实力的提升也为乡村设计的大环境注入了活力,实现了人、设计、乡村市场三者的和谐与良性循环。
六、结语
文章以乡村景观规划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目前乡村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探讨与分析。借鉴前人相关理论与研究,着力分析了“大设计”理念下乡村景观的设计方法。文章主要围绕提高乡村生态环境、打破人工景观僵化、构建景观规划系统、提高乡村综合实力等方面的论证,得出相应的设计方法,通过合理规划原始景观、应用乡土特色文化、增强景观主题联系、融合空间设计要素等策略,构建出人、设计、乡村市场三者在“大设计”理念下的和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对乡村景观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乡村建设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辉.老顽童的大设计观 本刊记者专访设计大师陈绍华[J].今日民航,2009(3).
[2]陈丹青,陈绍华.探讨中国艺术教育的出路[J].大艺术,2010(1).
[3]谷声然.人文精神的内涵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0(1).
[4]柯娟.陈绍华:设计师要有化会责任感[J].世界发明,2007(2).
[5]杨青.陈绍华:我强调的是“大设计”观[N].深圳商报,2004-02-21(2).
[6]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7]赵帆.陈绍华:作品中的中国情结[N].美术报,2010-04-10(35).
[8]计成.园冶[M].倪泰一,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8.
[9]汪新娥.植物配置与造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山东华宇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