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体育行为

2020-08-02 11:04刘艳玲郭莹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竞赛体育教师运动

刘艳玲 郭莹

笔者从以下4个方面对培养学生健康行为进行阐述,以期实现学生健康行为能力的提升。

一、变通健康教育教学内容

中小学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树立学生健康意识与观念、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形成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健康行为的重要抓手,应将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内容与学生身心特点相结合,合理实施教学策略,保障健康教育的效果,使学生爱运动、能运动、会运动、懂运动。

1.将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结合实践进行变通。如教授《心脏和脉搏》时,结合学生长跑时出现的“极点”“二次呼吸”,讲解、明确心脏的功能及脉搏的测量方法。学生通过小测验:分别测量自己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脉搏,比单纯枯燥的讲解更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既能教会学生在运动时合理控制运动量,又能建立安全科学的锻炼意识。

2.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把技能学练和健康知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行在体育课中有效融合。如准备活动时,学生可能会偷懒、不认真练习,教师要告知学生准备活动可使身体各器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防止运动损伤。再如武术教学时,教师教导学生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传授技术动作的同时,还应倡导学生尊重对手、以礼相待,鼓励学生做明辨是非、遵纪守法的公民。

二、丰富教学形式

针对健康知识与技能项目链条式设计“以人为本”大單元教学,用丰富多彩的资源,如多媒体、音乐、场地器材的布置等,为体育教学添创、添色、添新。

1.通过对健康相关主题进行学习探究的互动教学方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如教授《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课前准备医药箱,采用情境剧、小组合作探究、操作演练、小组展示和安全知识PK赛的形式,探讨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处理方式及其预防。让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措施,树立安全运动意识。

2.通过学、练、赛的形式,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其中,改变过去单一的动作练习为组合动作练习,巩固提高技术技能并运用到实际竞赛中。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阴雨、雾霾等不适宜户外活动的天气进行专门的室内课教学,如篮球大单元教学时,可以先进行运球、传球、投篮等单个技术动作的学练,再将动作战术与组合动作串联起来,如传切配合后三步投篮。再利用室内课给学生普及篮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学练方法、易犯错误、战术技巧以及裁判规则、如何安全有序地进行篮球比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比赛中的成败等,为顺利开展室外体育活动奠定基础。课后把相关健康知识融入到日常体育活动中,开展针对性的、专项化的健康活动,真正将学生的健康体育行为落到实处,如小组竞赛、班级竞赛、年级竞赛、课余体育训练、学校大课间、运动会、球类竞赛等形式,将学生习得的运动技能运用到实战中,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

良好的健康教育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一定的推动作用。除专门的室内课和体育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内容外,还需要体育教师做好校园健康文化建设。

1.做好校园体育健康文化的布置。通过黑板报、橱窗、广播等向学生宣传健康知识;将体育健康知识贯穿在课堂内外,融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主题班会、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实践等。

2.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开展。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健康知识竞赛、手抄报设计、征文比赛等,并利用“全民健身日”、奥运会等活动赛事举办期及节假日,请校医、周边的卫生医护人员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也可借助教育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微课等,给学生布置任务并及时反馈。

四、加强“家、校、社”合作

在培养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在课堂内外的努力外,还应加强“家、校、社”三方合作,开展适合中小学生的体育健身活动。

1.学校奠基学生健康行为。体育教师作为“家、校、社”的主要纽带,除了通过室内课传授健康知识外,还应注重知识的运用,并鼓励学生把体育课上习得的健康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与家人、朋友分享,充分发挥体育课的健康教育功能。

2.家庭、社会助力学生健康行为养成。利用现代化通信手段,建立与家长沟通微信群或QQ群,体育教师定期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心理状况及时向家长反馈,让家长意识到孩子体质健康的重要性、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设置家校书面联系卡片,让家长反馈学生锻炼情况,提出学校体育教学的相关建议;同时学校设置专门的家庭体育咨询电话,指导家庭进行相关的锻炼,避免不健康体育行为。社会各界积极宣传健康价值理念,创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健康行为的养成提供各种条件的支撑。“家、校、社”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行为。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重要方面,体育教师应选择适合的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将健康教育内容融合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另外,还需要“家、校、社”协同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意识,夯实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刘艳玲(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215131);郭莹(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学,215100)整理

猜你喜欢
竞赛体育教师运动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不正经运动范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