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辉 袁加 陈刚 刘强 冯骊琛
摘 要:目的:进一步规范内部价格管理,为提高内部价格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对内部价格管理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内部价格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例探索内部价格信息化管理,为其他医院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部分医院内部价格管理人员配置有限,未实现智能化的全流程内部价格监管,通过顶层设计以及对信息系统有针对性的升级改造进行医院内部价格管理信息化改革。结论:通过内部价格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内部价格管理效率,实现了事前控制、事中监控、事后审核的全流程内部价格监管。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价格管理;信息化
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医疗机構开展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为重点的治理工作;国家医疗保障局开展了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并组织开展了飞行检查。两次检查都对医疗服务项目标准和收费、一次性医用耗材等进行了重点治理,同时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部价格行为管理规定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19〕64号,以下简称《通知》)文件的印发,对医院内部价格管理工作职能、人员配置以及监管工作提出了更明确更高的要求。推动内部价格管理信息化改革,则成了提高内部价格管理效率,加强全流程监管的必然措施。本文通过探索医院内部价格信息化管理改革实践,为公立医院内部价格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一、内部价格管理现状
1.内部价格管理工作重要性未体现
内部价格管理是对医疗机构内部卫生技术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所需药品、卫生材料以及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行为进行管理。内部价格行为是医疗机构全过程监管的核心要素,内部价格管理直接影响到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以及患者的利益。但现阶段,因内部价格管理不能为医院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导致了部分医院忽视内部价格管理工作,导致了医院自身发展与内部价格管理水平发展不协调,如组织结构涣散、管理制度缺失等。
2.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与机构规模不成比例,工作效率低
《通知》中规定医疗机构要单独设立内部价格管理部门,根据级别不同应当配备1?名专职医疗服务价格工作人员,并在各医疗机构医疗各业务科室(部门)设置兼职医疗服务价格工作人员。实际情况是目前大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尚未设立单独的价格管理部门,内设在财务部、审计处或医保办,且普遍存在人员配备不全问题,包括未设立业务科室兼职的医疗服务价格工作人员,科室内部价格日常费用审核及监管工作由科室总务护士义务完成,或由专职价格管理人员承担全院内部价格管理工作,导致了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3.医院各类管理系统割裂,未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监管
我国大多数医院的软件系统涉及多个开发公司,各公司之间并未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给信息化建设、整合带来诸多困难及额外的成本支出。内部价格管理工作涉及价格管理、物资管理、药品管理、财务结算及成本核算等医院多个管理系统。大多数医院的HIS系统中内置了价格管理、财务结算等临床科室业务开展所必需的基本管理系统,但物资、成本管理系统等行政后勤管理系统仍独立于HIS系统之外,导致了内部价格并未完全实现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管过程,包括:一是对于住院医疗服务收费行为的管控,停留在事后审核阶段,信息化全流程监审体系不完善;二是在耗材管理上,医用耗材和医用器械,品类繁多,价格管理系统与物资管理系统的割裂,不可避免导致了分类命名与编码的不统一,领用量与使用量核对困难,匹配不符,耗材收费管理混乱。
二、华西医院内部价格信息化管理改革实践
1.组织保障
华西医院价格与成本管理委员(以下简称委员会)会为华西医院内部价格管理最高机构,为此次内部价格信息化管理改革牵头组织。委员会要求以财务部物价办为牵头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包括运营管理部、设备物资部、护理部、医务部、医保办、信息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由专项工作组提出内部价格管理信息化改革方案,根据改革的不同重点,分设医疗服务项目组、医用耗材组、成本组等,各职能部门全力支持内部价格信息化管理改革。
2.需求调研与系统升级改造
(1)HIS系统中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全流程监管。第一,医疗服务项目收费监审。日常工作中发现存在住院病人费用错收、漏收等违规收费行为,如护理类项目按“日”计费,但存在同一病人一天内从A科室转入B科室,两个科室均对病人进行了级别护理,分别计入了护理费用导致的重复收费。华西医院专项工作组以《成都市医疗服务项目与价格汇编(2016版)》(以下简称《汇编》)为基础目录,对华西医院在用的近4000条医疗服务项目,按计价单位、项目内涵、除外内容等要素,结合医保扣款审核规则逐项进行梳理。通过梳理发现《汇编》中容易产生错收、漏收行为的项目主要为计费单位“小时”“日”,以及内涵重叠的医疗服务项目。
第二,HIS系统内置监审规则,将医疗服务项目收费行为从事后审核转变为事前控制、事中监控、事后审核的全流程监管。医疗服务项目组对存在错收、漏收风险的项目,逐一明确收费规则及提示内容,如按日计费项目,24小时只可进行一次计费;按小时计费项目每日计费总时长小于等于24小时等。由信息中心开发相应的智能提示管理模块,在模块中对涉及的医嘱及医疗服务项目进行计费规则设置,对医生医嘱行为实时进行监控,一旦出现不符合收费规则的计费行为,HIS系统界面自动弹出提示对话框。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住院病人医嘱可能由不同的医护人员进行录入,鉴于医疗管理权限要求不能由A医生对B医生的医嘱行为进行处理,故此阶段不对医嘱行为进行强制限制管理,仅进行提示提醒。在出院办理阶段,统一对住院病人费用进行集中机审,对于不符合收费规则的计费,由后台进行费用处理,但保留医嘱行为,从而对医疗服务项目收费行为进行了全流程、标准化、高效的监管与控制。
(2)医用耗材收费管理“三码合一”系统上线。
第一,医院医用耗材收费管理需求。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治理医疗服务价格相关文件精神,华西医院开展了全院医用耗材领用、使用与计费情况自查,自查结果发现,高值医用耗材因为单价较高,临床使用与管理严格,使用情况均有详细跟踪记录,领用、使用与计费对应关系准确;低值医用耗材领用、使用与计费存在差异,经核查发现除科室备用、合理损耗、因物价政策限制不能收取费用造成的差异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医院的HIS系统编码名称与ERP系统出库单上的编码名称没有做到统一对应。
华西医院传统的内部价格管理系统与物资管理系统分属于HIS系统与ERP系统,两个系统属不同公司,相互独立,互不兼容。对于医用耗材的管理,传统上由设备物资部在ERP物资管理模块推送物资新近、调价信息,再由专职价格管理员根据ERP物资管理信息在HIS系统中进行手工录入。ERP系统上线至今,医用耗材品种规格越来越多,同种耗材不同公司使用不同名称與编码,编码与命名规则不统一。而华西医院专职价格管理员,以临床习惯性叫法为依据,在HIS系统中进行编码与命名,从而产生了HIS系统与ERP系统中耗材编码、名称不一致,导致了医用耗材的领取与使用无法做到精确核对,对于耗材费用的错收、漏收等行为无法有效监管。
第二,“三码合一”系统开发,打通信息化管理关键环节。此次信息化改革中,医用耗材组以此为重点,开展了医用耗材收费涉及的物资管理与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系统整合,将ERP系统与HIS系统做接口进行对应,由设备物资部在ERP系统中,对近万条医用耗材入库相关信息进行维护,包括材料编码、材料名称、物资类别编码、物资类别名称、规格型号,成交价格等耗材基础信息。在ERP物资管理中医用耗材一旦入库则被赋予唯一的13位物资编码,作为物资甄别的唯一代码。设备物资部对新增医用耗材,价格调整等基础信息进行维护操作后,ERP系统实时推送相关信息至HIS系统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模块。该模块中包括了医疗服务项目管理、医用耗材收费管理、医嘱项管理等医疗服务收费管理功能。专职价格管理员根据系统提示,对新增医用耗材进行收费属性判断操作,操作完成后由HIS系统将相关属性回传至ERP系统中。
为保证临床科室的领用、使用与计费耗材准确对应,HIS系统中生成的医用耗材收费编码、医用耗材医嘱编码与ERP系统中医用耗材物资编码相一致,则实现了从入库、领用、使用计费全流程的“三码合一”。在上线前的数据梳理阶段,发现存在同一品种多个品规不同价格的耗材,或同一品规多个品种价格相同的耗材。在以方便临床,保证准确对应的前提下,对HIS系统名称命名规则进行了调整,在ERP物资管理系统中的材料名称基础上增加了相应的品规型号。同时对出库单进行了更新,在原有出库单基础上增加了材料计费医嘱名称列,为科室准确对应使用与计费提供更明确的信息。
(3)开发医疗服务成本与价格比价管理系统。
第一,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与价格比价。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作为目前国内常用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依据,对于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佐证材料。同时对于公立医院内部价格管理而言,一套完整的医疗服务成本核算体系,还应包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与价格的比价关系。无论是对于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申请、自主定价项目及特需医疗服务项目的备案,都需要测算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并提供比价结果,提出价格建议。
第二,华西医院ERP管理系统中有独立的成本核算模块,但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发现该模块并不能完全满足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建设要求,其中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核算,项目比价问题尤其突出。因此华西医院财务部牵头设计开发了适合本院的成本核算系统,集科室、项目、病种成本核算于一体。成本系统所需基础数据:人力、科室通用耗材、设备、房屋等基础数据通过接口从ERP成本管理系统中进行采集,临床科室进行核实调整;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所涉及的项目专用耗材、项目操作所需医护情况、操作时长等医疗服务项目情况,则由临床科室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在系统中进行调整更新。该系统与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系统开通接口,根据项目成本核算情况与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情况,进行比价关系分析,也能进行病种成本与病种费用情况对比分析等。
3.实施成效
华西医院此次内部价格管理信息化改革,让医院内部价格管理真正将“防”“治”结合,实现了对医疗服务收费行为的全流程、智能化监控,进一步规范了医院医疗服务收费行为;在现有人员配置的基础上,医用耗材“三码合一”系统的开发及流程优化,有效提高了对医用耗材的管理效率及管理精度。通过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与价格比较系统,医院可以及时分析评估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医院运营情况带来的影响,为医疗服务项目管理、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建议
1.建立完善的价格管理体系,提供组织保障
医院需要内部价格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管理制度,完善的内部价格管理体系能为医院内部价格信息化管理改革提供有力保障,也能最大限度发挥价格管理效应,包括设立类似价格与成本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办公室,以及由职能部门组成的医疗服务项目组、医用耗材组等专项工作实施机构等。同时医院内部价格信息化管理改革,不是内部价格管理部门改革,是内部价格全流程管理中的所有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明确的职责分工有利于职能部门更紧密的协同配合。
2.统一规划医院信息化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医院内部价格管理信息化作为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越完善,越有利于全院的统筹和协调管理。医院内部价格信息化建设是智能对手工的替代,涉及医务、护理、设备物资、临床医技等众多职能部门与医疗业务科室,若缺少顶层设计,会导致各个部门系统无法进行对接,无法实现内部价格信息化全流程监管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则有利于各职能部门按制度办事、合作,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
3.围绕医疗业务核心内容,优化操作流程
医嘱及其执行是医疗业务的核心内容,医院医疗、护理、收费等都是围绕医嘱这个业务展开,以医嘱为主线实现系统之间有效集成并建立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医院内部价格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重视业务科室的前期参与,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建立业务科室与信息部门高效协同工作的机制,及时吸取用户意见和建议。
4.加强数据库操作权限管控,避免信息外泄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医院内部价格管理中涉及患者费用、医用耗材价格、医院成本等医院敏感信息。而医院内部价格的全流程监管系统中,涉及医院多个管理系统多个公司,数据存在较大的外泄风险,因此为避免信息外泄风险,需在与公司签订合同中附加保密协议,以及明确信息外泄应承担的责任,加强内部价格管理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严格操作权限管控,与员工签署工作保密协议,提高员工保密意识。
四、结语
医院内部价格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医院战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程度、管理水平高低,关系着医院事业发展,同时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内部价格信息化管理,是新形势下医院提高内部价格管理水平,加强精细化管理的必然手段,是内部价格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戴淑杰,褚迪,张中磊.医院财务信息化现状的思考及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010,29(8).
2.王轶,戴小喆.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在公立医院的构建:以同济医院为例.中国卫生经济,2018,37(5).
3.陈金雄.论智能时代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医疗卫生装备,2017,38(3).
4.黄薇,郑小华,胡锦梁.综合医院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11).
5.许华,刘晖杰.浅谈内部审计与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管理.中国卫生经济,2008,27(1).
(责任编辑:兰卡)